?
人文關懷在養老護理工作中應用研究進展
劉明婷
(山東英才學院,山東濟南250104)
關鍵詞〔〕人文關懷;養老護理
第一作者:劉明婷(1987-),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研究。
護理人文關懷即人文護理〔1〕,是現代護理的核心理念和發展方向。對于現代老年人,給予經濟上、生活上的照顧是必要的,但更關鍵的是精神上的撫慰〔2〕。開展以老年人利益和需求為中心的優質服務,創造人文環境,努力為老年人營造充滿人性化的氛圍,在養老護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人文關懷在養老護理工作中的應用作一綜述。
1人文關懷相關概念
人文關懷是指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和對人類的解放、自由的追求等〔3〕。人文關懷體現的是人的自身價值,一切從人出發,以人為中心,把人作為觀念,行為和制度的主體,盡其所能地來滿足人的合理需求。養老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是指在養老護理過程中養老護理人員以人道的精神對老年人的生命與健康、權力與需求、人格與尊嚴的真誠關懷和照顧。即除了為老人提供必需的生活護理服務之外,還要為老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務,以滿足老人的身心健康需求〔4〕。
2養老護理工作中開展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2.1加強人文關懷是養老護理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美國護理理論家Watson〔5〕分別從人類文化學和精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多元文化護理與護理人文關懷理論,并共同提出關懷是護理學本質這一學術觀點。養老護理作為護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有著其特定的含義,它不是簡單的生活照料,還包括高層次的精神呵護,以促使其達到最佳的身體、心理、社會功能狀態。這就決定了養老護理工作中必須融入人文關懷,從而營造高層次的養老護理服務理念。養老護理的服務對象是老年人,以人為本的理念應滲入到養老護理領域,體現人性化護理的特點,針對老年人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適的護理設施和護理方式,集中反映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
2.2加強人文關懷是我國老年結構現狀的要求全國老齡辦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達49.7%,農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達到了38.3%,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身體功能的衰退、個人價值的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年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年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大多空巢老年人都有負性情緒狀態,如沮喪、孤寂、愁眉不展甚至自殺。因此,老有所養絕不僅限于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情感需要。在養老護理過程中,養老護理人員帶給老年人的不僅是生活上的照護,更重要的是充滿了細致的人文關懷的心理護理,從而幫助老年人達到身心的健康。
2.3加強人文關懷是老年疾病特點的要求老年人由于各組織器官功能的逐漸衰退,各種慢性病發病率較高。據報道,60%以上老年人常并存多種慢性疾病〔6〕,60歲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是總人口患病率的3.2倍〔7〕。由于老化、疾病妨礙了正常社會交往,降低了活動或獨立生活能力,常導致老年人情感空虛,出現孤獨感、多余感等心理問題,加速疾病和軀體不適,加速衰老。因此,養老護理人員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不僅要關注老年人各臟器、系統的結構及其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變,還應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幫助老年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養老護理開展人文關懷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養老護理還停留在關注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方面,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視〔8〕。調查結果顯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對心理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低〔9,10〕。而且, 目前我國從事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學歷偏低、年齡偏大〔11~13〕,受教育程度和知識結構的限制,她們所能提供的僅僅是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照料,而養老護理人員需要的專業護理、精神關懷卻很難提供。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普遍存在缺乏人文科學知識和技能,適應不了養老服務模式的轉變,滿足不了高層次的養老護理服務需求〔14〕。
4在養老護理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的對策
4.1對在校生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往的老年護理著重技術技能培養輕人文關懷,行業中普遍存在著“重技術、技能,輕服務和人文關懷”的現狀〔15〕,導致養老護理人員人文素質缺乏。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在對養老護理人員的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養老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更要加強人文素質和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16〕。但是,人文素質的培養不能僅依賴于理論教學,更應融入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輔助〔17〕,參加有教育目的的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對人文素質的培養有很重要的作用〔18〕。在人文領域,情感體驗永遠比理論對人的影響大,在社會實踐中建構人文關懷氛圍對人文護理起重要作用。相關研究顯示,通過開展社區養老院實踐活動,將人文教育整合到實踐中,對提高學生人文關懷素質和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16,17,19,20〕。因此,在養老護理人員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綜合素養和能力,為以后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2加強在職人員人文關懷的教育和培訓護理人文關懷是一種自然情感的表達,是一種充滿愛的人際間的互動行為。老年機構要結合養老護理發展實際,強化在職人員人文知識的學習,如心理學、人際溝通、護理美學等護理人文關懷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開展一系列人性關愛知識講座,邀請知名專家授課,通過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的人文知識普及,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的人文素養,使其在護理中融入對老年人更多的人文關懷,更好地服務于老年人,培養出高素質的具有綜合能力的老年護理人員〔21〕。
4.3預防和降低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的發生養老護理是一項既細致,又繁重的勞動〔22〕。養老護理人員普遍工作強度大、勞動時間長,工資福利差,缺乏社會保險,獲得培訓和晉升的機會也少,加之社會偏見帶來的壓力,養老護理人員會產生一種“心身耗竭感”即工作倦怠〔23〕。Rafii等〔24〕通過質性研究的方法,認為倦怠改變了護士的關懷行為。工作倦怠程度越嚴重,其關懷能力就越低〔25〕。針對這種現狀,一方面養老護理人員要善于根據工作特性,及時調節自己,這樣才能促進護理人員關懷能力的提高。另外,養老機構管理者要關注養老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現象,采取合理措施,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導向,激勵員工積極的情緒,滿足員工個性化、多樣化、人性化的需求,賦予員工應有的權利,預防和降低職業倦怠的發生〔26〕,才能進一步提升養老護理工作者的人文關懷素養。
4.4加強對養老護理人員的考核①加大護理技能考核標準中人文關懷內涵與分值的比重,將人文關懷要求列為操作流程的重要指標,融入考核標準,量化評價,使技術操作與人文關懷有機融合〔27〕,體現專業理論與實踐效果、護理技能與人文關懷的統一。②在養老護理人員的考核中加入人文素質的考查,把人文素質評價機制與養老護理人員選聘、福利待遇、職稱晉升、崗位任用、評先評優等管理機制掛鉤,明確行政職務晉升標準,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使人文關懷的理念深入人心,促進養老護理人員注重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③養老機構管理者應多與老年人交談,了解養老護理工作中人文關懷的落實情況,定期發放老人滿意度調查表和護理服務質量調查表,以客觀評價。
參考文獻5
1王斌全.護理人文關懷與健康新概念〔J〕.護理研究,2003;17(1):2.
2李友輝.人文關懷在老年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西南軍醫,2011;13(1):162-3.
3賈啟艾.護理學的人文底蘊〔J〕.護理研究,2002;16(2):63-4.
4單偉穎,任忠敏,桑瑞蘭.高等護理教育促進臨床護理人文關懷回歸的策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897-9.
5Watson J.Nursing: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caring〔M〕.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79:179-82.
6Wang PS,Avorn J,Brookhart MA,etal. Effects of noncardiovascular comorbidities on antihypertensive us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s〔J〕.Hypertension,2005;46:273-9.
7劉曉梅,曹煜玲.中國老年護理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51(3):17-24.
8李潔,徐桂華,姜榮榮,等.我國養老護理服務人員現狀及人才培養展望〔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4):236-9.
9張會君,黃菲,尹姣.遼寧省養老機構入住老人護理服務滿意度及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8):2565-7.
10趙賽,趙力潔,孫靜,等.天津市南開區民營養老院養老護理現狀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2):145-6.
11杜國瑋.我國養老服務機構護理員隊伍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
12譚嚴,左鳳林,冉波,等.重慶市萬州區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的現狀調查及分析〔J〕.全科護理,2011;9(1):6-7.
13張會君,黃菲,劉濤.社區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分層培訓的可行性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933-5.
14張慧清,申秋.廣西省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0):28-32.
15諸芳.社區老年病房人文關懷護理研究進展〔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2):97-8.
16吳麗芳,王杭平,方姍.在養老機構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護理本科學生的溝通能力〔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43-4.
17周作霞.護理實踐的社會情境構建與實踐探討〔J〕.護理研究,2010;24(1):76-7.
18Walton J.The changing environment:new challenges or nurse educators〔J〕.J Nursing Edu,2004;35(9):400-5.
19王彥,杜小靜,謝秀君,等.護理本科生參與養老院社會實踐活動的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926-7.
20陳小萍,郭靖,俞錚錚.護理本科生參與養老機構專業性社會實踐活動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27-9.
21范麗蓉.護理人文關懷缺失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9):84-6.
22陳卓頤,陳偉然.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6(4):72-4.
23趙思宇,張會君.遼寧省養老護理人員共情能力、職業承諾對工作倦怠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118-21.
24Rafii F,Oskouie F,Nikravesh M. Factors involved in nurses' responses to burnout:a grounded theory study〔J〕.BMC Nurs,2004;3(1):6.
25馮艷,劉壟,郭蕾蕾.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倦怠與關懷能力的相關性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0):3501-3.
26葉春明,李偉.提升社區護理人員工作績效的策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12):2111-2.
27李蓉,張瑞麗,李慧娟.護理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實踐及效果〔J〕.河北中醫,2012;34(1):135-6.
〔2014-06-19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4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1-6315-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