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治軍 (中山市中醫院耳鼻喉科,廣東 中山 528400)
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作為常見腫瘤疾病,臨床治療時多采取手術治療,療效較好,但復發率高。臨床采取中醫聯合手術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有較好的臨床意義〔1〕。本文就此分析蒼耳子散加減聯合手術治療老年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老年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患者82例,隨機分為兩組。均經常規鼻內窺鏡檢查以及CT檢查進行疾病確診,其中對照組41例,年齡61~82歲,平均(74.6±3.4)歲,男30例,女11例,病程1個月~10年,平均(5.4±1.3)年,Krouse分級為Ⅰ級4例,Ⅱ級22例,Ⅲ級12例,Ⅳ級3例。觀察組41例,年齡62~80歲,平均(74.7±3.2)歲,男31例,女10例,病程2個月~10年,平均(5.7±1.1)年,Krouse分級為Ⅰ級5例,Ⅱ級22例,Ⅲ級11例,Ⅳ級3例。兩組患者疾病程度、病程、年齡、性別比例及身體狀況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單純手術治療,即在了解患者具體疾病情況的基礎上選擇合適臨床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鼻側切開術、鼻內鏡術等。觀察組于手術治療基礎上加用蒼耳子散加減治療,即于相應臨床手術治療后第4天起給予患者蒼耳子散合除濕湯口服治療,其中基礎藥方為蒼耳子、辛荑花、白芷各10 g,薄荷10 g,桔梗5 g。根據患者具體辨證分型給予加減治療,其中肺虛感寒型患者加用黃芪30 g,白術、防風各10 g;對于脾氣虛弱型患者加用黨參15 g,白術、茯苓、扁豆各10 g,甘草5 g,山藥15 g;對于腎陽虧虛型患者加用炮附子10 g,肉桂、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各 10 g,熟地15 g。水煎服,1 劑/d,10 d 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4個療程。
對兩組老年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患者進行復查、隨訪,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8.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后住院時間和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術時間〔(112.38±15.09)vs(110.87±14.32)min〕及術后住院時間〔(10.22±0.87)vs(9.98±1.02)d〕差異不明顯(P>0.05)。對照組發生并發癥1例為肺部感染,觀察組發生切口感染1例和肺部感染1例。
2.2 兩組不同時間段患者疾病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3、6、12、24 個月疾病復發率(7.32%、12.20%、14.63%、17.07%)較對照組(17.07%、21.95%、24.39%及26.83%)較低(P<0.05)。
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作為臨床較為常見的鼻竇及鼻腔良性腫瘤之一,好發于男性,多見于中鼻道以及鼻腔外側壁,呈現侵襲性生長趨勢,部分可破壞人體骨質向眶內或顱內發展。按Krouse法將患者的疾病程度進行分級,Ⅰ級:患者的病變限于鼻腔;Ⅱ級:病變侵犯患者的竇口鼻道復合體、篩竇及上頜竇內側壁;Ⅲ級:患者腫瘤累及其上頜竇后外側壁、上壁、前壁、下壁、蝶竇或額竇等〔2〕;Ⅳ級:患者的腫瘤在侵犯鼻腔鼻竇同時累及相鄰結構〔3〕。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疾病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一定的威脅,且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因此應積極采取相應臨床措施進行治療〔4〕。而由于疾病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在對患者進行臨床疾病診療時,通常于相應檢查后采取手術治療,主要臨床手術治療包括鼻內鏡術、鼻側切開術、鼻內進路手術以及柯-陸手術四種,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術后易出現疾病復發情況〔5〕。
常規手術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改善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本實驗結果說明此藥物對患者的應用主要在于改善患者的術后復發,且療效顯著。
中醫辨證中將疾病患者分為以下幾種:(1)肺虛感寒型:易因風冷異氣而發病,面白、咳嗽、氣短且咯痰色白、舌苔薄白、脈浮。(2)脾氣虛弱型:噴嚏、鼻癢、四肢乏力、清涕量多、大便糖薄、舌淡、苔白、脈細弱且鼻黏膜色淡紅。(3)腎陽虧虛型:鼻癢、鼻塞且遇冷風易發作,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長,鼻黏膜淡白,舌淡、苔白、脈沉細且鼻甲水腫〔6〕。在對患者采取臨床疾病手術治療后,根據患者的中醫辨證分型加用蒼耳子散加減治療使患者的臨床療效更好。蒼耳子散加減有較好的宣肺通竅、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及活血化瘀之功效,其中蒼耳子、辛夷有較好的抗炎、殺菌作用,能通過改變真菌生長環境或排除真菌從而促使人體黏膜愈合、消退炎癥,有效減少疾病復發〔7〕。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患者進行臨床疾病治療時,采取蒼耳子散加減聯合手術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臨床疾病復發率,改善臨床療效,有積極臨床意義。
1 張慶豐,余翠萍,宋 偉,等.鼻內鏡下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低溫等離子射頻手術治療的初步觀察〔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7):543-5.
2 楊慶文,葉京英,王 軍,等.累及氣管幼年型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的手術策略〔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2):1019-23.
3 孫偉元,趙 娜,翟瑞華,等.鼻內翻性乳頭狀瘤惡變的內鏡或內鏡輔助下手術〔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12):1036-9.
4 于煥新,劉 鋼.鼻內翻性乳頭狀瘤惡變32例臨床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12):1002-5.
5 張再興,戴秀華,孫靜濤,等.鼻內翻性乳頭狀瘤與癌變組織中PTEN 蛋白表達及細胞周期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3934-6.
6 王 欣,孟兆倫,朱 英,等.獨一味膠囊在內窺鏡治療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手術后的止血鎮疼作用〔J〕.中外醫療,2010;29(11):123.
7 Pica A,Moeckli R,Balmer A,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papillary and macular retinoblastoma:Evaluation of local control and local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with linear accelerator-bas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with micromultileaf collimator as second-line or salvage treatment after chemotherapy〔J〕.Int J Radia Oncol,Biol,Phys,2011;81(5):1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