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康復訓練并激光中頻照射治療中老年人群腰肌勞損患者的療效
樊衛星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人體科學實驗室,河南焦作454000)
關鍵詞〔〕功能訓練;激光治療;腰肌勞損
中圖分類號〔〕R244.1〔
基金項目:2011年度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12102310180)
第一作者:樊衛星(1980-),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康復研究。
腰肌勞損表現為反復發作、較難治愈,是慢性腰痛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復雜,但多數患者有損傷史,多以患者腰部軟組織慢性、損害性病變所引起。西醫多以口服藥物治療,但往往有副作用,易對患者形成藥物依賴。中醫治療多以針灸、藥熏、中藥、外敷、功能康復訓練和以推拿按摩為主的手法治療及綜合療法等〔1〕。激光治療在醫學領域多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甚至精神科疾病及鼻炎等病癥〔2〕。治療中通過對人體進行特定強度的激光照射,促使機體組織產生一系列的應答反應,同時引起廣泛的生物學效應,以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觀察功能康復訓練聯合激光中頻治療對中老年人腰肌勞損患者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我校附屬醫院就診的中老年腰肌勞損患者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齡45~65(平均55.1)周歲;病程3~36(平均12.3)個月。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6例。納入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①長期反復發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適或鈍性脹痛,腰背部僵硬,休息時減輕,勞累時和夜間加重;②腰背部壓痛范圍廣泛,壓痛點多在能棘肌、腰椎橫突及骼峪后緣等部位;③肌痙攣,觸診時腰部肌肉緊張痙攣,或有硬結及肥厚感;④X線和CT等檢查正常。排除標準:①排除結核、骨折、腫瘤等患者;②經X線和CT等檢查,排除腰椎滑脫、椎間盤突出等腰椎病患者;③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及因其他內科疾病導致的腰痛患者;④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和不自愿參加實踐治療的患者;⑤排除以口服藥物等其他治療方式正在進行治療者。兩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做腰背肌功能鍛煉。內容如下:①腰繞環運動,取站立位,兩腿分開,稍寬于肩,直立全身放松,雙手叉腰,調勻呼吸。胯以腰為軸,做水平方向上的由左經后經右至前的轉圈動作,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狀態,腰隨胯的旋轉而動,身體不能過分地前仰后合,轉圈幅度,可逐漸加大。轉胯1圈為1次,可酌情做15次左右再反方向做同樣動作,每組約60次;②轉腰捶背運動,取站立位,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松,兩腿微彎曲,兩臂自然下垂,雙手半握拳。先向左轉腰,再向右轉。兩臂隨腰部的左右轉動而前后自然擺動,借擺動之力,雙手一前一后,交替叩擊腰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左右轉腰為1次,可根據病情及自身情況,每組做30次左右;③軀干屈伸運動,取站立位,兩腿可微微分開,雙臂自然下垂,上體緩慢彎曲下垂然后在緩慢抬起至稍后仰,完成一屈一伸為一次,每組做20次左右;④仰臥肌力訓練,患者取仰臥位,首先雙腳、雙肘和頭部五點支撐于床上,將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離開床面,維持稍感到疲勞時,再恢復平靜的仰臥位休息,如此反復,每組做5 min左右;⑤俯臥肌力訓練,患者采取俯臥位,將雙上肢反放在背后,然后用力將頭胸部和雙腿用力挺起離開床面,使身體呈反弓形,維持稍感到疲勞時,再恢復平靜的俯臥位休息,如此反復,每組做5 min左右。如上內容依次循環訓練,每天訓練1次,每次持續訓練40 min左右,共計訓練治療6 w。研究組:每天進行如上對照組方法的功能康復訓練后,再輔以激光中頻療法進行治療20 min左右。選用鄭州醫科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圣蘭微電腦862中頻激光治療儀(豫食藥監械〔準〕字2009第2240119號),電源電壓交流220 V±10%、50 Hz,直流6 V(四節1.5 V 5號電池),激光波長650 nm,工作頻率8 620 Hz±1%(中頻)。暴露患者腰背部,用激光治療儀的探頭照射病痛位置,探頭距離患者皮膚約3 cm,每天于功能康復訓練治療后治療1次,共計治療6 w。
1.3療效評定于治療前及經6 w治療后,①采用目測類比評分法(VAS)〔5〕對腰部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定。0表示無痛,3.9以下為輕度疼痛,4~6.9為中度疼痛,7~9.9為重度疼痛,10表示極度疼痛。②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定。治愈:疼痛及腰背部僵硬感消失,腰部活動自如;顯效:疼痛緩解明顯,腰背部稍有僵硬感,腰部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有效:疼痛輕微,腰背部稍有僵硬感或腰部活動功能有障礙;無效:癥狀無改善。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VAS評分結果比較治療后,對照組和研究組疼痛VAS評分為〔(4.25±0.24)分和(2.11±0.22)分〕較治療前〔(6.77±0.26)分和(6.81±0.30)分〕均有明顯改善(P<0.05,P<0.01);而治療后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臨床療效評定結果比較治療6 w后,對照組〔總有效率73.08%,痊愈3例(11.54%)、顯效5例(19.23%)、有效11例(42.31%)、無效7例(26.92%)〕與研究組〔總有效率為100%,痊愈8例(30.75%)、顯效12例(46.15%)、有效6例(23.08%)、無效0例〕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有明顯差異(均P<0.05)。
3討論
腰椎周圍的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是腰背部力量的供給者,具有維持脊柱穩定性和平衡人體姿勢等多種功能〔6〕。腰肌勞損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是臨床中最常見的腰痛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多為勞累過度、閃搓跌撲,經筋經脈受損,致氣滯血瘀、脈絡受阻〔7〕,故中醫認為慢性腰肌勞損屬于痹證、腰痹、腰痛等范疇。肖蘭等〔8〕指出,肌肉在長期持續緊張狀態下,導致肌肉內微循環系統小血管受壓,組織供氧不足,代謝產物積累,刺激局部而形成損傷性炎癥,以致引起疼痛,長期則導致肌肉筋膜粘連、肥厚、攣縮或變異等僵硬癥狀;另外,隨著老年人年齡增長,腰背部組織及其力量等功能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也是促使中老年人群容易發生腰肌勞損的重要病因,例如黃月喬等〔9〕指出,適當腰背部功能鍛煉,如腰背肌鍛煉,可防止肌肉張力失調。所以,治療腰肌勞損不僅要從疏通肌肉筋絡、緩解疼痛、促進病患處血液循環、祛除肌肉筋膜粘連入手,也要考慮對其腰背部肌群進行適量的力量等功能康復訓練治療,目的是為了恢復和加強腰背部周圍組織的力量,同時也可增加腰背部肌群和骨骼的協調性運動,但是這種功能鍛煉以不加重病人疼痛為前提。最新激光醫學研究表明,650 nm波長激光在血液中極易滲透,并產生能量效應和生物效應,被稱為“人體生命之光”。相關治療機制指出,通過激光照射的生物學效應,可以改變血液流變學性質并促進ATP酶的生成,降低全血黏度及血小板凝集能力,增加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和流動性;也可以提高紅細胞攜氧能力及增強組織對氧的利用,并促進機體的代謝能,改善微循環,降低體內中分子物質,增強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凈化血液,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自由基;也具有分解、消溶、清除血栓和動脈硬化斑塊,調節機體免疫力等功能〔10~12〕。由此可見,通過激光治療不但可以提高病患部位的血氧供應、促進病患處血液循環的加速,而且對疏通肌肉筋絡、緩解疼痛、祛除炎癥等均有重要作用。
4參考文獻
1劉玉來.中醫藥治療腰肌勞損的研究概況〔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0(3):191-2.
2杜麗,雷飚.半導體激光合并運動療法治療偏癱肩痛臨床研究〔J〕.激光雜志,2012;33(3):48-9.
3李秋實,周延民,曲世華,等.不同方式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對MG-63細胞周期和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4):509-10.
4南登昆.康復醫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44.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13.
6熊翊華,陳飛.中醫綜合治療慢性腰肌勞損43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1;19(1):67-9.
7許崧杰,陳學明,崔利賓,等.痹祺膠囊治療腰肌勞損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6):958-9.
8肖蘭,周勇.太極拳鍛煉對腰肌勞損患者康復的影響和機理探討〔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9):101-3.
9黃月喬,陳光,徐鑫亞.物理治療方法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4922-3.
10范曉紅,李正佳,朱長虹.低能量激光應用于醫學治療的機理研究進展〔J〕.激光雜志,2002;23(5):78-9.
11邱宏亮.脈沖Nd:YAG激光治療糖尿病性牙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9):718-9.
12付愛軍,李建民,朱軍,等.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治療老年性腰椎間盤突出癥56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533-4.
〔2014-02-18修回〕
(編輯趙慧玲/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