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趙士振
油田的未來發展,希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根本也在科技。
勝利油田科研工作者在隱蔽油氣藏勘探理論研究中提出,咸化環境烴源巖具有高效生排烴效率。依照這個新觀點、新技術,古老的濟陽坳陷剩余資源量一下子增加了28.7億噸。
這次實踐再次證明,無論是油氣資源增儲穩產、石油工程提速增效、綠色低碳清潔生產,還是推動提質增效、轉型發展,最大的驅動力就在于科技。
2014年,勝利油田科技進步再結碩果:“油藏地球物理技術突破及老油田高效開發應用”技術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標志著勝利油田連續1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在地質導向系統技術支撐下,純56-平8井順利完鉆,創下勝利油田水平井眼上下位移不超過0.3米的軌跡控制最小紀錄,防止了油層因水淹造成的減產難題。
得益于勘探認識突破,勝利油區第81個油田——三合村油田在沉寂了30多年后露出真容,一個三千萬噸級油田在勝利東部老區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2014年,勝利油田共承擔并組織實施各類課題318項,其中國家課題14項、集團公司課題94項,除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外,還獲得省部級獎勵44項。全年完成專利申請743件,發明專利申請率為46%。
這樣的答卷,勝利油田每年都會交上一份。多年來,勝利油田瞄準制約油田勘探開發的理論技術瓶頸強化科研攻關,突出抓基礎、抓關鍵、抓接替,攻關取得的技術創新成果,既具有勝利特色,又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基礎理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勘探、特高含水期水驅開發、驅油劑加合增效、稠油熱化學驅等理論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為油田剩余油挖潛和技術攻關指明了方向。
優勢主導技術研發成果豐碩——打造形成了油藏地球物理、精細勘探配套、水驅、化學驅和熱力采油提高采收率、特低滲透油藏仿水平井開發、復雜結構井鉆完井等一大批核心技術。
重大接替技術攻關有序推進——非常規油氣勘探、致密油有效開發、整裝油藏流場轉換、微生物采油、低滲透油藏CO2驅等一批重大接替儲備技術取得積極進展。
與此同時,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信息化提升等技術也搶占了發展制高點,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也加快了。勝利油田每年科技進步計劃中設立產業化項目和推廣項目80項左右,占油田科技項目的三分之一,技術創新貢獻率和轉化率進一步提高。
憑借這些具有勝利特色和應用前景的技術,“十二五”前三年,勝利油田每年新增探明儲量4000萬噸以上,新增可采儲量1000萬噸以上,新增原油產量300萬噸以上。
特超稠油、 低滲透階段“十二五”前四年探明儲量達到76.5%;東部含水大于95%的特高含水井所產液量占到65.7%;西部、海上、低滲透等開發動用難度也逐步加大。
油藏類型日趨復雜、資源品位越來越低、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這是勝利油田無法回避的難題。當下的難題是,今年以來,因為投資壓減、工作量減少、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滑等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導致整體收益水平未達到預期。
扭轉局面、破解難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的助推器,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
但現實的情況是,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部分技術研發處于模仿、跟蹤階段,重點領域缺乏一批撒手锏技術,成為油田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的掣肘。
勘探上,勘探理論及配套技術還有待突破;開發上,深層低滲稠油開發等瓶頸亟待破解;石油工程上,勘探開發難度加大和高端市場的不斷拓展對石油工程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有綠色低碳、信息化建設等面臨的技術難題。
油田的未來發展,希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根本也在科技。加強技術創新不僅是油田緊跟時代脈搏、履行國企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質量效益的戰略選擇,更是突破瓶頸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央視《新聞聯播》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我國頁巖氣開采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隨即,集團公司頁巖油氣重點實驗室落戶勝利油田,將為我國的頁巖油氣開發再助一臂之力。至此,勝利油田共有9個實驗室被認定為國家或行業重點實驗室,同時擁有4個集團公司優秀創新團隊和20個油田科研創新團隊。
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作為國有重點能源企業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承載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主體力量,對科技創新突破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建設一個活力四射的創新型油田,以科技創新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這是科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為此,勝利油田積極主動承擔好增資源、保穩產,降成本、提效益,調結構、轉方式,拓市場、樹品牌等“四大重任”。提出了“促進五個深度融合、抓好六項重點工作”,努力形成引領勝利、發展勝利、突破勝利的特色技術集群,以技術進步推動資源解放、支撐持續穩產、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提質增效的工作思路。五個深度融合,就是科研攻關與生產建設、實用技術與戰略研究、原始創新與引進消化再創新、專業化與一體化、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運行方式的深度融合。六項重點工作,分別是持續強化基礎研究,提升油田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勘探開發工程關鍵技術創新,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抓好成熟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努力實現規模增效;加強前瞻性技術研發,增強油田戰略技術儲備;強化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助推油田清潔環保生產;加強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結合,全力推進智能油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