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佐縣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泡沫破裂,油價定價機制重歸由供需基本面決定的狀態,價格反映了真實的供求關系。油價低位運行對石油公司業務產生強烈沖擊。面對低油價,國際大型油公司的發展模式正悄然發生著改變。
更加突出效益導向。油價下跌之后,油公司的很多投資項目開始變得沒有經濟性,出于對公司投資回報率和經營業績的考慮,油公司普遍對公司投資總量和大項目進行壓縮和控制,對一些高難度項目予以延遲投資或放棄,同時對部分盈利能力弱的上下游資產進行剝離,以維持公司正?,F金流。堅持以經濟效益為導向,必然意味著對規模擴張的某種程度的否定,事實上也的確如此。2014年??松梨凇づ?、BP、雪佛龍、道達爾等五家綜合性石油公司的年報數據顯示,各家公司油氣儲產量、下游煉化產量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同時,鑒于當前經濟形勢低迷,以及對今后油價走勢低位運行的預期,跨國公司在未來幾年的投資規劃中均有壓縮投資總量和資產剝離的計劃。
更加重視科技研發和技術突破。油價下跌導致油公司大規模削減上游投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公司后備資源基礎變薄弱,資源接替有一定風險。一旦油價上揚,上游發展將會出現“無米下鍋”的窘境?;谶@樣的考慮,跨國石油公司在壓縮上游業務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底線,為此,各公司都加大了對科技研發的投入。2014年各家公司年報顯示,面對低油價,跨國公司的科技投入度(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一直在提高。??松梨凇P、殼牌的高管在不同場合都公開表示,科技投入與探索會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
向管理要效益。降薪與裁員成了最為現實也最能產生直接效果的手段。為應對低油價,目前大型公司普遍采取了降薪和裁員的手段,如BP對員工工資的凍結與全球范圍內的裁員,雪佛龍、道達爾、殼牌也都有類似的措施出臺。降薪和裁員雖有抵御低油價的功效,但具有短期性質。若油價長期低迷,依靠降薪和裁員顯然不能解決問題,這兩項措施和削減投資一樣,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不可能成為長期應用的手段。
并購重組資產提升實力。最近發生了殼牌以近800億美元收購BG的大事件,刷新了近幾年的并購紀錄。但是在當前特殊的背景下,該交易更多體現了殼牌在低油價下的管理創新嘗試,希望借此交易實現鞏固上游業務規模與提升效益的雙贏。當然,能否如殼牌所愿還要取決于之后市場環境的變化等多種因素。BG公司在深海和LNG業務方面具有較為雄厚的基礎,殼牌收購BG有助于殼牌從內部進行資產布局優化調整。BG資產分布地區與殼牌業務很多是重疊的,殼牌收購BG有可能因此產生協同效應。殼牌在收購BG之后加大了資產剝離力度,在2015年之前將有近300億美元資產的剝離,加上之后幾年可能的剝離,有可能出現資產剝離規模與本次收購規模大抵相當現象。殼牌“大吞吐”行為體現了公司決策層在不違背既定的瘦身戰略條件下的戰略意圖,是瘦身戰略新的表現形式。
頁巖油產業生命的頑強,以及由此而來的全球生產重心西移趨勢的鞏固,讓全球石油供應充足的預期深入人心,加之地緣政治對油價影響力的下降、伊美關系的緩和及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不明朗,油價低位運行結論有更多的理由。低位運行的油價催生石油公司的發展模式衍生一種新的均衡結構,并使其成為行業發展規律和石油公司的共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