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玲(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眼二科,山東 濰坊 261031)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圍術期血糖變化的多因素分析
于金玲
(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眼二科,山東濰坊261031)
〔摘要〕目的從醫學-生物-心理等方面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患者圍術期血糖變化進行多因素分析,找出血糖變化規律并加以預調控,使患者順利度過圍術期。方法選擇DR患者647例,對827次手術進行分析。記錄年齡(X1),性別(X2),文化程度(X3),居住地(X4) ;糖尿病知曉及控制(X5),并發癥(X6),DR分級(X7),疼痛狀態(X8),治療次數(X9),焦慮抑郁程度(X10),經濟狀況(X11)為因素,監測入院時血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降糖藥物,使其在正常范圍(手術前1 d),并以手術前1 d控制方案來控制圍術期血糖,記錄入院、手術前1 d、手術當天晨(FPG),術后首次FPG及術后次日晨空腹血糖(FPG)。取不同入選、剔除變量的概率臨界值(0.05)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并比較不同結果,找出影響應變量的主要因素,建立最優線回歸方程。結果在選、剔除變量的概率臨界值(0.05)時,入手術室前變化血糖Y1 =-0.021 03+0.128 82X10+ 0.268 63X9+0.109 48X11+ 0.194 48X5+ 0.055 0X7+ 0.043 42X6;術畢后首次FPG Y2 =-0.002 51 + 0.114 47X10+ 0.298 33X9+ 0.299 48X8+ 0.228 63X5+0.035 36X7+0.024 77X11+0.033 55X6;次日晨FPG Y3=-0.027 29+0.076 42X10+0.099 15X9+0.131 04X6+0.043 54X11+0.068 63X8+ 0.056 53X5+0.017 93X7。結論DR患者圍術期血糖變化焦慮抑郁程度,治療次數,疼痛狀態,糖尿病知曉及控制,DR分級,經濟狀況,并發癥為主要影響因素。
〔關鍵詞〕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圍術期;血糖;多因素分析;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 ;疼痛
第一作者:于金玲(1975-),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眼科護理學研究。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常見、最嚴重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在眼底疾病中位居首位〔1〕,血糖的控制對于DR及其原發性糖尿病的治療都是重中之重〔2,3〕。為了更好地控制DR患者圍術期血糖,本研究通過臨床監測糖尿病病人圍術期血糖變化,從醫學-生物-心理等方面進行多因素分析,找出血糖變化規律。
1.1研究對象選擇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眼二科住院的DR患者647例,827人次手術進行分析。
1.2一般資料本組患者647例,827次手術,無排除及剔除例數,年齡36~82歲?;颊呱锾卣?①年齡(X1) :設按照周歲年齡“年”計數;②性別(X2) :設男= 1,女= 2;③文化程度(X3) :設大專以上= 2,高中及以下= 1;④居住地(X4) :設城市=1,鄉村=2;患者醫學特征:⑤糖尿病知曉及控制(X5) :設糖尿病知曉并控制良好= 1(即自確診為糖尿病經治療能夠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糖尿病知曉并控制較差= 2(即自確診為糖尿病雖經治療但經??刂圃谡7秶鷥?,入院前不知患有糖尿病=3;⑥并發癥(X6) :伴有其他臟器疾病(設每個臟器功能受損計1分,功能不全計2分,多個臟器累計積分) ;⑦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分級(X7) : 1984年參考國外分期標準制訂了我國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期標準〔4〕”。分為單純型和增殖型,共6期。設Ⅰ期=1,Ⅱ期=2,Ⅲ期=3,Ⅳ期=4,Ⅴ期= 5,Ⅴ期=6;⑧疼痛狀態(X8) :視覺模擬評分(VAS)用于疼痛的評估。設1~3為=1,4~7為= 2,8~10為= 3;⑨治療次數(X9) : 設1次=1; 2次=2,3次=3,依次類推。
患者社會特征:⑩焦慮抑郁程度(X10) :采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共由14個條目組成,其中7個條目評定抑郁,7個條目評定焦慮。共有6條反向提問條目,5條在抑郁分量表,1條在焦慮分量表,這就導致了評分方式有些不均衡。采用HAD的主要目的是進行焦慮、抑郁的篩選檢查,因此重要的一點是確定一個公認的臨界值,按原作者的標準,焦慮與抑郁兩個分量表的分值劃分為0~7分屬無癥狀; 8~10分屬癥狀可疑; 11~21分屬肯定存在癥狀。本研究設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之均數為焦慮抑郁評分。?經濟狀況(X11) :設經濟充裕= 1,即住院費用患者首感無壓力;經濟一般= 2即住院費用患者首感有一定壓力,但仍能在不外借的情況下支付費用;經濟拮據= 3,即住院費用患者首感壓力較大,住院費靠外借支付。
1.3血糖監測監測入院時血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降糖藥物,使其在正常范圍(手術前1 d),并以手術前1 d,控制方案來控制圍術期血糖,記錄入院、手術前1 d、手術當天晨、手術結束后第1次及術后次日晨空腹血糖(PFG)。
1.4計算方法入手術室前變化(Y1) =手術當天晨FPG-手術前1 d FPG;術后首次變化(Y2) =術后首次FPG-手術前1 d FPG;術后次日晨變化(Y3) =術后次日晨FPG-手術前1 d FPG。
1.5統計學方法取不同入選、剔除變量的概率臨界值(0.05)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并比較不同結果,找出影響應變量的主要因素,建立最優線回歸方程。所有數據用SAS9.2軟件。
在選、剔除變量的概率臨界值(0.05)時,入手術室前,研究因素X10、X9、X11、X5、X7、X6六個因素依次進入最優線性回歸方程,Y1=-0.021 03+0.128 82X10+0.268 63X9+0.109 48X11+ 0.194 48X5+0.055 0X7+0.043 42X6;術畢研究因素X10、X9、X8、X5、X7、X11、X6依次進入最優線性回歸方程,Y2 =-0.002 51+ 0.114 47X10+ 0.298 33X9+ 0.299 48X8+ 0.228 63X5+ 0.035 36X7+0.024 77X11+0.033 55X6;次日晨,研究因素X10、X9、X11、X8、X5、X7依次進入最優線性回歸方程,Y3 = -0.027 29+ 0.076 42X10+ 0.099 15X9+ 0.131 04X6+ 0.043 54X11+0.068 63X8+0.056 53X5+0.017 93X7。
糖尿病可引起眼的多種改變,但糖尿病相關性盲主要由DR引起。圍術期心理社會應激主要來源有原發疾病、手術相關知識缺乏、擔心疾病頂后、家庭的心理社會。外科疾病,尤其是急癥,往往起病急驟,患者缺乏心理準備;手術創傷常伴劇烈疼痛和其他嚴重不適或功能障礙,因此,患者心理矛盾突出,除表現為情感脆弱、情緒波動、自驚心和依賴性增加外,最常見的是擔心手術效果、被誤診或誤治、懼怕麻醉、疼痛及術后并發癥等。應激時機體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心率加快、出汗等。這些變化多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是交感神經活動亢進的表現。圍術期自主神經的變化必會影響一系列代謝活動,從血引起血糖改變。在心理應激時,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激活肝糖原分解,抑制胰島素分泌; HPA軸激活,大量的糖皮質激素釋放也可以減少糖細胞攝入。因此,心理應激時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減少。同時,一些胰島素的拮抗物質(胰高血糖素、兒茶酚胺、糖皮質激素等)分泌增加,胰島素親和力及胰島素受體親和力下降。都可以使胰島素敏感指標下降〔5〕。
治療次數越多其血糖升高越明顯,呈正相關關系。治療次數的增多說明兩點問題,一是由于病人病情復雜,難易很好的控制血糖,導致圍術期的變化;二是治療次數多,病人圍術期應激反應嚴重,導致應激性血糖升高。
知曉與控制程度呈密切負相關性。本研究部分患者大多數查出患有糖尿病,但是思想不重視,沒有進行監測和正規治療,致使空腹血糖不穩定,是造成圍術期波動的因素。
DR分級與圍術期血糖變化呈正相關〔6,7〕,說明分級越高,其糖尿病史越長,病情不宜控制,因而出現圍術期波動;同時分級越高其失明率也會增加,其焦慮程度越高,引發應激性高血糖。本研究中并發高血壓的患者,容易出現圍術期高血糖,高血壓可能是糖尿病發展的一個并發癥,出現高血壓者,即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其糖尿病程度較不合并者嚴重〔8,9〕。
隨著社會醫療制度改革的深入,住院病人的費用劃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完全的公費醫療,不存在費用難易籌集問題,第二種是新農合或者是職工醫療保險,是報銷一部分,第三種是完全自費。從本研究相關性看,隨著自費程度的加重,其血糖升高明顯,這可能經濟拮據導致與無錢診治、平時血糖控制不規律,焦慮等,進而導致血糖升高。
圍術期疼痛不明顯,但由于手術時間,局麻藥注射情況不同,患者個體差異不同而導致疼痛程度不一致。
在本研究的11個獨立因素中,醫學特征糖尿病知曉及控制(X5),并發癥(X6),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分級(X7),疼痛狀態(X8),治療次數(X9),焦慮抑郁程度(X10),經濟狀況(X11)因素為影響圍術期血糖變化的主要原因,但因素間并不是完全獨立,其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綜合上述,控制DR患者圍術期血糖變化不僅僅是內分泌科醫師,眼科醫生的職責,護理人員的圍術期心理干預有可能成為一個重要因素,下一步進行“扮親法”等心理干預試圖使圍術期血糖更加平穩。
1吳子彬,卜彥斌,田勇.危重病患者血糖變化幅度與預后關系的臨床研究〔J〕.臨床薈萃,2011; 26(21) : 1895-7.
2文玉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護理體會〔J〕.國際眼科雜志,2011; 11(7) : 1302-3.
3 Young JS.Age-related eye diseases: a re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low-vision aids〔J〕.Home Health Nurse,2008; 26(8) : 464-71.
4李建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性黃斑水腫臨床分級新標準〔J〕.國外醫學(眼科學分冊),2004; 1: 71-2.
5李仕忠,饒小英,譚旭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及臨床研究進展〔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1; (2) : 118-20.
6劉佳,江洪.高糖對內皮祖細胞的影響及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2011; 27(7) : 1313-5.
7張曉梅,時照明,徐浣白,等.蚌埠地區168例糖代謝異?;颊?5年轉歸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9; 25(21) : 3692-5.
8 Hill J.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the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J〕.Nurs Times,2004; 100(34) : 40-4.
9李晶晶,楊順實,黃智勇,等.頸總動脈內-中膜厚度對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預測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1; 27(5) : 814-6.
〔2013-12-09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
基金項目:濰坊市科技發展計劃(201104066號)
〔中圖分類號〕R77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6-4546-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