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劉建波 李會榮 劉明博 李白羽 王躍偉(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放療科,河南 鄭州 450003)
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后血清VEGF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王偉劉建波李會榮劉明博李白羽王躍偉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放療科,河南鄭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討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該院收治的89例行放射治療的食管癌患者和50例體檢健康者(健康對照組),比較患者放療前后以及不同TNM分期患者的VEGF水平與健康對照組的差異,分析放療療效和復發(fā)情況與血清VEGF水平的關系。結果患者放療前、放療中以及放療后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 ;放療中和放療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顯低于放療前(P<0.05) ; T3~T4期、N1期、N2期、M0期和M1期患者VEGF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 ;放療后血清VEGF水平升高組患者的放療有效率明顯低于降低組(P<0.05) ;復發(fā)患者和未復發(fā)患者放療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同組放療前,未復發(fā)患者放療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復發(fā)患者(P<0.05)。結論血清VEGF水平與食管癌病情以及預后密切相關,監(jiān)測放療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有利于預測食管癌放療效果及預后情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食管癌;放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第一作者:王偉(1977-),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腫瘤放射治療的研究。
食管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機制尚不完全明確。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與食管癌的血管浸潤、淋巴結轉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1〕。放射治療是食管癌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放療療效尚不令人滿意。有相關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與放療療效有一定聯(lián)系〔2〕。本文旨在探討食管癌患者放療前后血清VEGF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經(jīng)病理學確診的食管癌患者,其中男68例,女21例,年齡54~85〔平均(67.3±10.3)〕歲,病理學類型分為鱗癌84例,腺癌3例,小細胞癌2例;按TNM分期分為T1~T2期32例,T3~ T4期57例,N0期29例,N1期55例,N2期5例,M0期70例,M1期19例。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5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齡53~87〔平均(66.3± 9.7)〕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放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CT機模擬定位,并給予三維適形放療。根據(jù)患者的影像學以及食管鏡檢查結果來確定腫瘤體積,腫瘤體積包括管壁增厚的體積和短徑≥1 cm的淋巴結,臨床靶體積為所確定的腫瘤體積前后外延約0.6~0.8 cm,上下伸展2.5~3.0 cm以及相應的淋巴引流區(qū),計劃靶體積為在臨床靶體積的基礎上外放0.5 cm。所有患者采用6 MV X射線,放療5次/w,劑量1.8~2.0 Gy/次,每位患者的總劑量為59.5~65.0 Gy。
VEGF的檢測:分別抽取健康人群靜脈血2 ml,并于放療1 w前、放療3 w左右以及放療結束后1 w抽取食管癌患者的靜脈血2 ml,在4℃條件下混勻靜脈血,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并存儲于-80℃以備檢測。VEGF的檢測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具體步驟按說明書操作,VEGF檢測試劑盒為深圳晶美公司生產(chǎn)。酶標儀為BIORAD公司生產(chǎn)的型號為MOD-EI 550酶標儀,所有樣本均采用雙盲法,每個樣本檢測3次,取平均值。在450 nm處讀取吸光度值(A),并按標準曲線換算成VEGF含量。
1.3療效以及復發(fā)評定療效評定〔3〕:放療第4周以及放療結束后復查食管X射線,根據(jù)國際抗癌聯(lián)盟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以及食管X射線片評定放療效果。將療效分為4個等級,完全緩解:患者經(jīng)放療后腫瘤組織完全消失,食管黏膜基本恢復正常,食管X射線顯示鋇劑通過順利,管腔狹窄明顯改善;部分緩解:患者經(jīng)放療后腫瘤組織體積減小50%以上,食管黏膜未見明顯扭曲和潰瘍,鋇劑通過較為順利,邊緣欠光滑或可見明顯狹窄;疾病穩(wěn)定:患者經(jīng)放療后腫瘤組織體積減小<50%,潰瘍縮小,病變食管黏膜扭曲改善;疾病進展:患者經(jīng)放療后腫瘤組織體積未見減小,X線造影可見明顯充盈缺損或狹窄加重潰瘍?yōu)楦纳苹蚣又亍F渲杏行? (完全緩解+部分緩解) /總例數(shù)×100%。復發(fā)評定:放療1年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復查食管X線,并經(jīng)病理學檢查以確定是否出現(xiàn)復發(fā)。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的組間比較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用±s表示。
2.1放療前后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變化情況健康對照組血清VEGF水平為(90.7±33.2) ng/L,患者放療前為(138.4±50.4) ng/L,放療中水平為(116.2±39.2) ng/L,放療后水平為(103.4±28.7) ng/L,放療前、放療中以及放療后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放療中和放療后的血清VEGF水平亦明顯低于放療前(P<0.05)。
2.2不同TNM分期食管癌患者放療前血清VEGF水平分析T3~T4期患者放療前血清VEGF水平為(142.6±56.7) ng/L,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的(90.7±33.2) ng/L(P<0.05) ; N1期和N2期患者放療前分別為(139.1±59.1) ng/L和(170.3±98.2) ng/L,均高于健康對照組患者(P<0.05) ; M0期和M1期患者放療前分別為(140.7±58.8) ng/L和(125.3±45.9) ng/L,均高于健康對照組患者(P<0.05)。
2.3放療后不同的血清VEGF水平的患者放療有效率比較本研究89例患者放療結束后有27例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高于放療前,有62例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低于放療前。降低組的放療有效率(90.3%,完全緩解34例,部分緩解22例,疾病穩(wěn)定4例,疾病進展2例)明顯高于升高組(55.6%,完全緩解5例,部分緩解10例,疾病穩(wěn)定8例,疾病進展4例) (P<0.05)。
2.4不同放療療效組患者放療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較本研究89例行放療治療的患者中有71例患者放療有效,18例無效。兩組患者放療前血清VEGF水平〔有效組(142.2± 51.1) ng/L,無效組(128.4±40.1) ng/L〕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療后血清VEGF水平〔有效組(100.5±21.2) ng/L,無效組(107.2±21.3) ng/L〕明顯低于同組放療前(P<0.05)。
2.5食管癌復發(fā)組與未復發(fā)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較放療結束1年后隨訪發(fā)現(xiàn)13例患者發(fā)生復發(fā),76例未復發(fā)。兩組患者放療后血清VEGF水平〔復發(fā)組(12.5±27.6) ng/L,未復發(fā)組(100.7±21.2) ng/L〕均低于同組放療前〔(148.3± 58.2) ng/L,(132.4±43.9) ng/L〕,未復發(fā)組放療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復發(fā)組放療后(P<0.05)。
在機體內,VEGF在可維持正常血管密度和基本的滲透功能,以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研究表明VEGF可在包括食管黏膜細胞、平滑肌細胞、單核巨噬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多種細胞中表達。在健康人體中VEGF的表達水平較低,而在腫瘤組織中呈現(xiàn)高表達趨勢,免疫組化染色發(fā)現(xiàn)食管癌腫瘤組織中的VEGF的表達陽性率為31%~74%〔4〕。VEGF基因的表達受多種因素的調節(jié),缺氧條件可誘導VEGF的表達。腫瘤組織的高表達機制可能是當腫瘤組織增大時,腫瘤組織的持續(xù)增殖,導致腫瘤組織的內部細胞呈現(xiàn)缺氧狀態(tài),從而誘導細胞內的VEGF受體高表達,同時通過一些生長因子誘導VEGF的表達〔5〕。
本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是血清中的高濃度VEGF是由食管癌腫瘤組織所產(chǎn)生,隨著放療的進行,腫瘤負荷降低,產(chǎn)生的VEGF也相應減少〔6〕。本研究還表明VEGF的表達水平與食管癌腫瘤組織的活躍程度和侵襲性有關,而于VEGF又能夠促使腫瘤組織的增大,從而促進食管癌的透壁外侵和淋巴結轉移〔7〕。
本研究結果表明放療后血清VEGF水平升高組患者對放療抗拒,放療不敏感,而降低組的患者療效較好,對放療敏感,其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清楚,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8〕。最新的研究還表明高血清VEGF水平的食管癌患者的3年期生存率明顯降低〔9〕。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放療后血清VEGF升高的患者復發(fā)可能性較大,在臨床治療中需要對此類患者給予高強度放射治療〔10〕。有學者認為血清VEGF檢測比已知的腫瘤標志物對食管癌的診斷及預后具有更強的意義,可以成為一個預測放療敏感性有用的標志物〔11〕。
1郭占文,拱玉華,薛文成,等.惡性腫瘤病人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0; 16(2) : 294-5.
2 Stephans KL,Djemil T,Diaconu C,et al.Esophageal dose tolerance to hypo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risk factors for late toxicit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4; 90(1) : 197-202.
3王修身,劉孟忠,張昌卿,等.食管癌患者治療前血清VEGF表達的臨床意義〔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6; 13(17) : 1313-6.
4 Omoto I,Matsumoto M,Okumura H,et al.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Oncol Lett,2014; 7(4) : 1027-32.
5于靜萍,孫蘇平,孫志強,等.沙利度胺對食管癌TEl細胞DNA合成抑制作用和輻射敏感性的影響〔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0; 30(3) : 270-3.
6 Cheng JC,Graber MS,Hsu FM,et al.High serum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before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predict po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ceiving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J〕.Ann Surg Oncol,2014; 21(7) : 2361-8.
7魯建軍,馬俊,繆蓉,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D在食管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 16(12) : 1191-4.
8 Peng J,Shao N,Peng H,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J〕.J Buon,2013; 18(2) : 398-406.
9孫軍.鼻咽癌患者放療前后血清IGF-11、CEA和VEGF檢測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 25(5) : 505-6.
11 Wu ZY,Chen T,Zhao Q,et al.Altered expression of endogenous 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is involv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J Histochem Cytochem,2013; 61(5) : 340-7.
〔2014-11-12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通訊作者:王躍偉(1958-),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腫瘤放射治療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6-4574-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