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菁

[摘要]目的 探討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應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EMs)術后患者取得的療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選取2015年 1月~2016年1月于九江市婦幼保健院確診EMs且行腹腔鏡下保守性手術治療的患者72例,按入院時間分為兩組:A組36例給予LNG-IUS治療;B組36例接受孕三烯酮口服治療。隨診6個月,觀察比較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變化水平。結果 A組治療后血清hs-CRP為(3.7±1.0)mg/L,B組治療后血清hs-CRP為(7.2±1.5)mg/L,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組相較于B組血清hs-CRP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VEGF為(100.2±14.9)pg/ml,B組VEGF為(148.5±17.5)pg/ml,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A組相對B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LNG-IUS在EMs術后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炎癥因子和VEGF水平,且相較于常規用藥孕三烯酮療效更明顯。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超敏C反應蛋白;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中圖分類號] R711.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1(c)-012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levonorgestrel 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LNG-IUS) on postoperative endometriosis (EMs) patient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made of the 72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endometriosis and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onservative surger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3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LNG-IUS as group A,and the other 3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gestrinoneas as group B.Follow-up of 6 month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serum 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hs-CRP of group A after treatment was(3.7±1.0) mg/L,the group B was (7.2±1.5)mg/L,the difference was siginificant (P<0.05);the VEGF of group A was (100.20±14.9) pg/ml,the group B was (148.5±17.5)pg/ml,bo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and compared with group B,the group A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LNG-IU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and has achieve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which has the prosp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Endometriosis;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ystem;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子宮內膜異位癥(EMs)[1]在育齡女性中有很高的發病率,且近年來發病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其常引發盆腔疼痛和月經失調等并發疾病,對廣大女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嚴重損害,引起了社會性的關注。目前臨床上治療EMs癥常采用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最常用的保守性治療難以達到理想的療效,而手術治療常常由于其殘留的病灶、較高的手術風險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給醫生和患者造成困擾[2]。有文獻[3]指出,運用LNG-IUS對EMs術后的患者進行治療,能取得顯著的療效。為了進一步探討分析該系統治療EMs的療效,獲得今后在臨床運用上的指導意義,本研究以在我院確診為EMs并接受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治療,觀察并比較相關研究指標,對其療效進行分析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九江市婦幼保健院確診EMs且行腹腔鏡下保守性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取72例。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分為兩組,其中36例應用LNG-IUS治療者為A組,年齡24~35歲,平均(26.3±4.2)歲;體重50~66 kg,平均(55.2±6.4)kg;美國生殖醫學協會EMs癥分期(r-AFS)[4]為Ⅰ期5例,Ⅱ期10例,Ⅲ期9例,Ⅳ期12例;余下36例予以孕三烯酮治療,為B組,年齡23~36歲,平均(25.7±3.9)歲;體重51~64 kg,平均(55.6±5.9)kg;r-AFS分期為Ⅰ期7例,Ⅱ期13例,Ⅲ期6例,Ⅳ期10例。入選標準:①臨床癥狀、CT等輔助檢查及術后標本病理檢查均證實為EMs;②術前至少半年無激素類藥物治療史,無內分泌病史,無腫瘤病史,無生育要求;③患者年齡為18~65歲。排除標準:①有心肺肝腎嚴重疾病史;②有出血性傾向的患者;③患者處于妊娠或者哺乳期。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腹腔鏡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評分系統(r-AF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完善婦科相關檢查,超聲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情況,術中行腹腔鏡下保守性手術治療,詳細觀察記錄并去除或者破壞肉眼能觀察到的內膜異位病灶,分離粘連以到達正常的解剖結構,行r-AFS評分。術后A組于月經第3天行LNG-IUS放置[6],患者排空膀胱,常規消毒后行婦科檢查以確定子宮情況如大小、位置、宮頸口方向,宮頸鉗夾起宮頸上唇,并使用子宮探針探查宮腔。開啟LNG-IUS無菌包裝袋,放開并拉動尾絲,使緩釋系統在放置管內緩慢進入。觀察判斷定位塊位置,根據宮腔的深度進行適當固定,將緩釋系統的橫臂在滑塊到達手柄的標記處時打開。握持放置器,將滑塊在緩釋系統完全拉下后放出,將尾絲于距宮頸口2 cm處剪斷。在超聲監測下判斷緩釋系統位置合理,消毒宮頸口后取出器械。B組于術后月經第1天予以孕三烯酮口服,2.5 mg/次,且在3 d后予以孕三烯酮第2次服用,保持在之后每周相同兩天服用孕三烯酮,連續服用6個月。
1.3觀察指標
①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hs-CRP。②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生物素-親合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檢測VEGF。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兩組血清hs-CRP變化水平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hs-CRP水平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血清hs-CRP水平較B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治療前后兩組VEGF變化水平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VEGF水平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血清VEGF水平較B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EMs指子宮的內膜組織生長部位發生改變,而出現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和宮體肌層以外的部位[7]。雖為良性病變,但引起盆腔疼痛、月經失調及不孕等并發癥,給廣大婦女造成了嚴重的困擾。相關學者針對EMs的發病機制開展研究[8],目前認為采用手術治療EMs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且得到臨床的一致認可,但部分學者認為[9],雖然手術治療有較高的有效率,但該治療手段存在一定缺陷。手術采取細胞減滅性的而非治愈性的療法,具有一定的復發概率,尤其是在保守性手術以后。故EMs的術后繼續治療是相當重要的。就目前而言,國內仍以予以藥物口服為主進行EMs的術后繼續治療,口服藥物有避孕藥、孕激素、達那唑、內美通等[10],口服藥物雖有一定的療效,但其引起的一系列并發癥[11]如肥胖、性欲增加、痤瘡等使患者難以堅持用藥。三烯-19-去甲睪酮的人工衍生物孕三烯酮[12],作為目前后續治療的常規用藥,其作用依靠的機制[13]為抑制卵泡生成激素和黃體生成素釋放達到治療的目的,的確有一定程度的治療效果,但異位內膜很難清除,故在改善盆腔粘連方面效果不佳。
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用藥, LNG-IUS的作用機制為其局部的孕激素效應,局部高濃度的LNG抑制子宮內膜合成雌激素受體,減弱血清雌二醇(E2)的作用,降低子宮內膜對血循環中E2的敏感性,強力拮抗內膜的增生作用,使子宮內膜腺體萎退化以及萎縮,抑制血管的增生,達到使子宮體積減少和月經量減少的目的,同時還能減少EMs的術后復發率。LNG-IUS在宮腔內放置后能在5年內緩慢穩定地釋放低劑量左炔諾孕酮(20 μg/d),同時由于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在血循環中的濃度極低,僅為宮腔局部濃度的1/1000,故其對生殖健康沒有影響。文獻報道[14],hs-CRP水平在各種組織損傷以及某些原因引起的炎癥反應中會明顯升高,可作為非特異性的炎癥標志物。且糖蛋白VEGF首先分離于腫瘤細胞的分泌物中,在腫瘤血管生成方面起到相當重要的誘導作用。據近年來學者分析[15],EMs患者和子宮腺肌病患者的子宮內膜相較于正常的子宮內膜而言,其血管的形成活性、密度以及表達程度都有顯著的增加。患者子宮內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的降低,能夠促使子宮內膜的萎縮,加快病灶壞死,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EMs的復發率。
本研究通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6個月后血清hs-CRP 和VEGF水平的變化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認為在降低炎癥因子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方面,LNG-IUS較孕三烯酮具有更顯著的效果,在臨床上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該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其他相關指標如CA125和激素E2等變化情況也能證實LNG-IUSA應用于EMs術后患者的療效,進一步增加結果的精確性和分析結論的科學性,使結論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認為LNG-IUS在EMs術后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炎癥因子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取得較好療效,具有良好的前景。但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行不斷改進,為該藥在臨床上的應用提供更加完善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李雷.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其治療對女性生育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9(5):393-396.
[2]胡龍鳳.4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保守性手術治療的預后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2):90-93.
[3]吳堅.286例左炔諾酮宮內緩釋系統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7):25-28.
[4]李萍.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4,23(2):83-87.
[5]李曉紅,陳志芳,丁巖,等.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 30(7):571-575.
[6]李雷.放置前預處理對于LNG-IUS治療癥狀性腺肌病效果的影響[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6,25(5):337-340.
[7]于玲.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13,51(2):79-82.
[8]高彥榮,張曉婷.腹腔鏡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護理[J].婦產科護理,2013,28(12):34-38.
[9]孔東麗.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性手術后長期用藥預防復發的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1):19-23.
[10]吉敏.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動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8):22-26.
[11]吳紅娟,劉廣珍,孔敏莉.子宮內膜異位癥保守性手術聯合藥物鞏固后復發者應用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0):105-109.
[12]邱琳.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及不良反應的Meta分析[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3,40(5):451-454.
[13]趙勤莉,張文韜,楊永秀.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宮內節育器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的meta分析[J].蘭州大學學報,2013,39(2):44-48.
[14]梁靜.1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5,(5):115-116.
[15]朱虹.VEGF在不同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表達意義[J].江西醫藥,2013,48(4):308-311.
(收稿日期:2016-09-22 本文編輯:顧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