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斌
黑龍江省富錦市中心醫院麻醉科,黑龍江富錦 156100
甲狀腺是人體極為重要的內分泌腺,其主要功能為分泌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疾病屬外科較為常見且多發的疾病,主要包括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瘤、甲狀腺癌以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1]。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及用藥直接關系到麻醉效果[2]。因而,選擇何種麻醉方法更為適宜成為長期以來麻醉討論的一大熱點[3]。本研究選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135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135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經確診均需進行甲狀腺手術,其ASA為Ⅰ~Ⅱ級,均無心血管等疾病。所選取研究對象中,男83例,女52例;年齡19~68歲,體重42~87kg,將其隨機分為A組、B組、C組各45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此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癥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表1 三組患者之間HR、MAP改變情況比較(±s)

表1 三組患者之間HR、MAP改變情況比較(±s)
組別 指標 V0 V1 V2 V3 V4 V5 A組 HR(次/min) 85.1±9.2 94.3±9.5 99.3±9.7 100.5±9.4 97.8±10.5 99.6±9.1 MAP(mm Hg) 86.8±11.9 95.9±10.3 96.1±11.3 98.9±11.6 95.2±10.4 98.3±10.2 B組 HR(次/min) 85.9±9.8 86.1±12.1 96.4±9.3 88.7±9.3 85.4±10.8 96.4±11.7 MAP(mm Hg) 87.3±10.7 87.9±10.8 95.4±10.6 86.7±10.3 86.8±11.3 95.5±12.0 C組 HR(次/min) 86.1±10.2 87.3±10.6 83.5±9.8 86.3±8.7 83.9±10.6 84.7±9.4 MAP(mm Hg) 86.9±11.5 87.1±11.4 83.5±11.2 84.3±10.6 84.8±9.5 85.7±11.6
所有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對其進行常規心率(HR)、平均動脈壓(即MAP)以及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麻醉方法: A組:0.375%的甲磺酸羅哌卡因20mL進行雙側頸淺與一側(即主要病變側)行頸深阻滯,手術過程中根據實際麻醉效果給予適量鎮靜鎮痛藥; B、C組:采用0.04mg/kg的咪唑安定、0.4μg/kg的舒芬太尼、2mg/kg的丙泊酚、0.1mg/kg的維庫溴銨進行全麻誘導,待患者肌松達到滿意程度后進行插管或者置入喉罩。手術中使用4~10mg/(kg·h)的丙泊酚、6~12μg/(kg·h)的瑞芬維持,并于手術結束前10分鐘停藥,行間斷性維庫溴銨注射。
對三組研究對象麻醉前后以及術中、BC兩組拔管即刻HR與MAP變化以及B、C兩組患者術后出血聲音嘶啞及喉痛例數進行觀察、對比。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則采用()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V0時點此三組組間比較差異不具顯著性,因而無統計學意義(P>0.05)。V1、V3、V4時點A組跟B、C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具統計學意義;V2及V5時點A、B兩組同C組間比較差異具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A組進行組內比較其V1~V5與V0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B組V2與V1、V5與V4之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詳見表1。
B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15/45),明顯高于C組的8.9%(4/4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x2=8.073,P<0.05)。
如何選擇適宜的麻醉方法一直以來都是麻醉的討論熱點,局部組織麻醉止痛效果欠佳且疼痛極易引發明顯心血管反應[6-9];而高位硬膜外阻滯則由于操作技術水平要求極高,且組織效果不夠完善而使得其應用受到限制[10];頸叢阻滯麻醉雖也備受爭議[11],但其操作較簡單,且對全身影響相對較小,被廣泛采用。但是頸叢阻滯麻醉可能造成交感神經產生興奮、心率增加、血壓升高,對伴有甲亢等病情較為復雜的患者來說,采用全身麻醉則更為妥善[12]。采用全身麻醉可對手術刺激所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反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對因牽拉所產生的不適感予以消除,并且可使患者呼吸道保持暢通,從而提高手術安全性。喉罩通氣對聲帶及器官無接觸,進而有效避免了對患者聲帶及氣道造成機械損傷[13]。而氣管插管時可能會引起患者心率及血壓產生劇烈變化,嚴重者可能導致患者心率市場、心跳驟停。相關研究表明在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后其心率增加20%,血壓增加30%,而置入喉罩則增加分別約為3%與4%[14]。本研究對135例甲狀腺手術患者分別采用三種不同麻醉方法,研究結果顯示頸叢阻滯麻醉方法于手術范圍相對較小淺表腺瘤患者較為適宜,術中根據麻醉情況配以小劑量的鎮靜鎮痛藥既可得到較為滿意的麻醉效果,又可使患者在術中保持清醒,對其發音情況能夠隨時得以了解,受到手術者廣泛歡迎[15-20]。而對于病情復雜、手術范圍相對較大的手術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則更為適宜,喉罩通氣生理影響較輕,且術后聲音嘶啞及喉痛等并發癥發生率低,其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氣管插管全麻于巨大甲狀腺腫瘤或可能引發器官軟化的患者更為適宜。
[1] 來偉,丁國友,王信磊,等.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甲狀腺手術的比較觀察[J].東南國防醫藥,2005,7(3):197.
[2] 常國祥.甲狀腺手術三種麻醉方法比較[J].臨床醫學,2011,31(10):50.
[3] 張先杰.甲狀腺手術麻醉方法探討[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256-257.
[4] 黃仲杰,韓文忠,蔣雪映.不同麻醉方式下甲狀腺手術臨床對比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9):2849.
[5] 宋海明.60例甲狀腺手術麻醉方法及療效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2):249.
[6] 毛曉茹.甲狀腺手術高位硬膜外麻醉500例臨床觀察及處理 [J].醫學信息(上旬刊),2006,19(3):517.
[7] 黃敏,溫力生,閆志兵.喉罩通氣在甲狀腺切除手術中的應用 [J].當代醫學,2012,18(19):282.
[8] 何萬福. 35例甲狀腺疾病手術治療體會[J].哈爾濱醫藥,2011,31(1):23.
[9] 鐘吉鋒.甲狀腺手術三種不同麻醉方法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3):50.
[10] 周弘峰,佘守章,傅文婷.帕瑞昔布超前鎮痛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中的臨床觀察[J].廣州醫藥,2010,41(4):41.
[11] 王衛民.頸叢麻醉與頸部硬膜外麻醉在甲狀腺手術中應用比較 [J].中外醫療,2011,21(3):49.
[12] 徐樹蓮.不同麻醉方法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6):114.
[13] 馬曉軍.頸叢麻醉甲狀腺手術中丙泊酚臨床應用觀察 [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3):81.
[14] 潘喆.對甲狀腺手術患者實施頸叢神經阻滯麻醉與氣管插管全麻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247-248.
[15] 孫明月,高蕊.魏子孝治療甲狀腺疾病醫案挖掘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9(2):27.
[16] 戴啟明.丙泊酚減輕頸叢麻醉甲狀腺手術中應激反應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0):1753.
[17] 王曉紅,王秀芳,焦洪峰,等. 連續波針刺輔助麻醉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5,27(8):97-100.
[18] 李以平,朱金有,易金容,等. 全身麻醉復合雙側頸淺叢阻滯用于甲狀腺手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5):90-92.
[19] 季書彪,王卉,弓崎,等. 不同輔助用藥對甲狀腺手術頸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4,27(2):94-97.
[20] 孫昕.全麻復合不同成分局麻藥行雙側頸淺叢阻滯用于甲狀腺手術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5):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