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征宇
(湖北文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 湖北 襄陽 441053)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績效評價
——以上市公司為例
○任征宇
(湖北文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 湖北 襄陽 441053)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近幾年國家發展的重點方向,它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未來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績效進行評價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建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上市公司數據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績效狀況進行評價和排序,得出各個產業的發展現狀。
戰略性新興產業 績效 指標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共性,具體到各個產業,由于自身的規模、技術、資源等不同,每個產業特別是同一產業下的子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都不盡相同。因此,本文深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內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個子產業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
本文選取評價指標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理論指導原則,根據目前市場績效的評價主要內容的研究現狀,綜合各個學者對市場績效評價時選用的指標,從盈利能力、償債水平、發展潛力、經營能力等方面考察其績效。(2)針對性原則,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具有的特征進行指標設置,特別是新興性。新興性主要體現在技術大都依靠自主開發為主,這就由產業的技術進步水平來決定。因此,還應當從技術水平方面考察市場績效。(3)可操作性原則,即指標的選取應當便于數據的收集和應用,數據有一定的可獲取性。綜上所述,本文建立了以下指標體系考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績效。

表1 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表2 工信部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
本文以工信部2011年12月出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作為實證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的依據。在進行實際分類時,為了統計的方便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分為了新能源汽車整車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其它產業按照分類目錄中的分類不變。因此,本文最終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分為了7大類、27個子產業。
本文主要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分析,實證樣本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數據主要來自于上市公司年報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運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2011年的截面數據進行績效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績效具有顯著差異,即使為同一個一級產業下的二級產業之間的績效差別也相對較大。具體如表3所示。
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交通裝備績效居于平均水平之上,排名靠前;航空產品和衛星及服務績效居于平均水平之下,排名較靠后。航空產業和衛星及服務的規模經濟效益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目前還不能實現集團化和規模化運營。尤其是衛星及服務產業,它的技術水平目前較高,但資源配置效率和規模經濟效益水平都很低。這個跟產業自身也有很大的關系,航空產業、衛星及服務由于其關系到國家安全,產業發展多受國家控制,市場結構不合理,大型企業規模大,但產業帶動能力不強;小企業小而不專,協調能力差,進而帶來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節能產業的績效最高,該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都比較高,主要是節能產業的關聯性較好,國家在重點發展國家電網和太陽能源時也帶動了節能產業的發展。而環保產業的績效最差,特別是資源配置效率和規模經濟效益方面。主要是由于它的產業集中度較低,離散度大,據統計,我國目前大型環保企業數量占全環保企業的比重不足5%,且專業化程度較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三個細分產業的績效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在三個主成分上的得分處于中等,差別不是很大。說明了生物產業的各個方面發展較為平均,這主要得益于各地區政府政策力度較大,各地區產業集聚加快,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產業鏈。但是整體產業集中度較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在后期,加大技術的研發力度和市場的集中度,可以迅速帶動提升生物產業的總體績效。
新材料作為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產業,其發展的績效關系重大。就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特種金屬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績效相對較高;前沿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績效相對較差。這主要是由于在后面三個產業相關的核心技術并沒有完全掌握,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可以看到,六個子產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得分大多都較低,說明了資源配置效率低是新材料產業普遍有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重復建設的情況比較嚴重,另一方面,由于技術整合力不足和產業化能力較低導致其資源、能源利用率較低。據統計,我國新材料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消耗的原材料是世界先進水平國家的2—4倍。

表3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細分產業績效排名情況
三個細分產業的績效水平相差較大,下一代信息網絡總績效最高,這主要得益于核心技術得到掌握,3G、4G技術目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而高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與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的績效卻在總績效水平之下,可以看到這兩個產業的技術得分相對較差,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阻礙了這兩個產業的發展。
五個子產業除了生物質能產業在評價績效水平之上以外,其它的全部在平均水平之下,而且排名還靠后。其中,風電產業的績效最低,一方面風電并網技術上不成熟,另一方面我國對風電的需求完全由國家政策確定,并沒有形成自發的市場需求機制,風電場的運營受風電政策的影響強烈,導致規模經濟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率很低。
新能源汽車整車的績效遠遠高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績效。根據績效排名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整車的資源配置效率和規模經濟效益都較高,但是技術水平卻排名最后。究其原因,當前新能源汽車還未產業化,新能源汽車整車行業的績效排名靠前主要是由于該產業的發展模式——依靠傳統汽車產業。傳統的汽車產業不管是在規模上還是資源配置方面都比新興產業相對來說成熟;但是其關于新能源汽車制造方面的技術水平還不是很強;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在核心技術上都被國外公司壟斷,技術存在瓶頸,其技術的研發力度跟不上產業發展的要求。
本文主要通過建立指標體系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績效進行排序,通過結果可以看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個產業發展水平有較大的差別,績效水平都較低。在后續的研究中,會進一步深入,并為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績效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
[1]王艷萍:我國報業市場結構與產業績效分析[J].商業時代,2006(17).
[2]何韌:銀行業市場結構、效率何績效的相關性研究[J].財經研究,2005(12).
[3]于良春、薛蕾:中國煙草工業市場結構與績效的實證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4]朱瑞博: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革,2010(4).
[5]肖興志等:發展戰略、產業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J].財經問題研究,2010(8).
[6]郭曉丹、宋維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進入時機選擇:領軍還是跟進[J].中國工業濟,2011(5).
諶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