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姣 李 忠
(1、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口經濟學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高鐵經濟對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影響
○余雪姣1李 忠2
(1、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口經濟學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東環高鐵是海南鐵路網最重要組成部分,其結合西線鐵路形成環島鐵路,對海南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交通結構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高鐵經濟對海南發展的影響至關重要。本文從高鐵經濟對島內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對海南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影響,對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影響,對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影響,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對環境的影響六個方面研究分析了高鐵經濟對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影響。
高鐵 高鐵經濟 國際旅游島
鐵路是我們科學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也是促進世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劉志軍,2007)。高新技術革新并運用于鐵路便形成了高速鐵路,它使我們的交通運輸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是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重要條件。從1999年作為我國鐵路高速化起點的秦沈專線,到2008年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京津城際高鐵,再到2009年刷新世界輪軌鐵路運行速度新紀錄的武廣高鐵的成功運行,經過10多年的建設和改造,我國目前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高鐵路網。高鐵使得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得到體現,擴大了地區間的分工,加速了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
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和發展同樣離不開高速鐵路網,發達的交通網絡,特別是高鐵網,對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2010年12月30日,海南東環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東環高鐵北起海口市,沿東海岸直達三亞市,途經文昌、瓊海、萬寧和陵水,并聯通西環鐵路形成一條完整的環島鐵路,對海南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交通結構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東環鐵路的開通將大大提升國際旅游島旅游產業的檔次,充分發揮海南獨特的區位與資源優勢,帶來發展的乘數效應和生產誘發效應,推動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高鐵經濟對海南的發展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高鐵首先改變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東環高速動車組采用了200—250公里/小時的高速度、大密度的公交化運輸方式,擴大了高鐵沿線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范圍,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習慣,為沿線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提供了多元化選擇。
高鐵的開通,大大縮短了東部地區六個市縣的空間距離,海口至三亞的行程由以前的四個多小時縮短至一個半小時,三亞、陵水、萬寧、瓊海、文昌、海口共同構成了一座“大城市”,“同城生活圈”已然成形。乘坐高速列車經商、旅游、探親甚至是上班正在成為高鐵沿線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據統計,東環高鐵客流中近30%的旅客在當日往返乘坐高速動車組。人們在充分享受高鐵帶來便捷的同時,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出行方式多了,旅途時間短了,相互聯系也密切了。
新型城鎮化的根本是“以人為核心”。交通擁堵、不便捷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發展高鐵是緩解這些問題的有效政策。高鐵建設應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其速度快、運量大、成本低的優勢,形成便利交通出行體系,增強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和城鎮發展動力,向鐵路推動新型城鎮化明確方向發展。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海南的城鎮化率為48%,從數字上來看,海南城鎮化率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這個水平同國際旅游島建設所需的水平相比還很低,除去海口、三亞等幾個中心市縣,大部分市縣的城鎮人口少、基礎設施環境差,城市化水平還處于低級階段。東環高鐵的開通與運營,給沿線市縣、城鎮帶來發展機遇。借著這一優勢,沿線各市縣正逐步借力東環高鐵,開始形成有活力的生態經濟,提高自身的城鎮化水平,帶領各區域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社會經濟客體便開始聚集在某一個點,便形成了城市。過去,我們依賴高速公路連結這些城市,但是由于這些城市的經濟集聚能力不夠強,或者因為相互間的距離太遠,使得這些城市對其周圍地帶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大,僅僅靠高速公路根本沒有辦法使其沿線區域的經濟密度達到均勻。而高速鐵路則不同,它能使沿線的經濟集聚能力明顯增強,各個城市之間的輻射地帶相互連接、交錯,形成高鐵經濟帶和高鐵經濟網,或者叫高速鐵路實體網。當東線高鐵經濟網內的區域輻射帶動力增強,使東環高鐵沿線的經濟密度達到均勻狀態的時候,海南整個區域經濟也會相應得到發展,而高鐵對海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實現全省經濟的統籌發展。
具體而言,東環高鐵實際上發揮著沿線各級中心城市作用,使各市縣的生產布局和基礎設施之間的空間相結合,這有利于使東環高鐵沿線城市與區域之間聯系加強,進而促進整個海南島的發展,使國際旅游島的地域結構由聚集型轉向擴散型。高鐵經濟網的形成,使整個國際旅游島的交通運輸格局發生重大改變,更主要的是重新定義了海南的區位優勢,重新塑造其各個區域的競爭格局及主導產業。縣、市乃至于省都逐漸跳出自身的行政區域邊界,去重新認識新格局下的區域經濟,這樣不僅有利于各個區域重新自我審視,發現自身發展的優勢與劣勢,抓住發展的新機遇,從而通過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還有利于各市縣從大局著眼,找準適合自己的定位,辯證地認識各區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關系,使沿線各市縣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密切,從而使它們成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一個有機整體。
俯瞰整個海南島,我們可以看見東環高鐵好似一條聯通各大器官的大動脈,從省會海口伸向海南東部大地,直至三亞。“和諧號”動車組以“海南第一速度”飛馳而過,無數的人口和資源都沿著大動脈聚集,并將這些“養分”輸送到各個區域。可見,東環鐵路給沿線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海南島是我國所有島嶼中的第二大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氣候怡人,區位優勢獨特,是我國唯一處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省市,是世界聞名的熱帶海濱旅游度假勝地。東環高鐵沿著東部海岸建設,沿線風光旖旎、景色宜人,海口的東寨港,文昌的高隆灣、東郊椰林,瓊海的萬泉河、博鰲水城,萬寧的興隆、東山嶺與神州半島,陵水的香水灣及三亞的海棠灣、亞龍灣等都成為了名勝景區。目前,東部高鐵沿線的旅游景點數量已經占到整個國際旅游島已開發景點數量的78%,每年接待旅游人數更是超過了整個國際旅游島的90%,成為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旅游產業經濟帶。
據統計,東環高鐵每年運輸乘客近952.8萬人,日均發送2.6萬人。2013年全年,海南省實現了旅游業增加值229.96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11.3%。從表1可知,2010年高鐵通車之后,2011年海南接待旅游過夜人數3001.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24.04億元,分別較2010年同比增長16%和25.8%,是2009年至2013五年中增長最快速的一年。2013年,海南共接待接待旅游過夜人數3672.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6%。全年旅游總收入428.56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可見,東環高鐵對于整合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旅游資源,提升旅游產品檔次,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改善旅游環境,促進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都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

表1 2009—2013年海南旅游過夜人數及總收入表
業內人士認為,東環高鐵和正在建設中的西環高鐵,將從根本上改變海南房地產的格局,同時,這將成為海南房地產業的又一次發展機遇。目前東環高鐵經停的15個市縣均處于海南島東海岸,東環鐵路開通后,沿線市縣均被納入海南島的“一日生活圈”。業內人士指出,由于沿線市縣文昌、瓊海、萬寧、陵水的房價比三亞和海口要低,東環鐵路開通后,肯定會吸引部分購房者,從而帶動這些東部市縣的房地產業發展。未來,西線高鐵的建成,也將對西部沿線城市的房地產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海南是我國第一個生態省,生態就是本錢,所以,建立綠色環保的交通是硬性要求。東環高鐵大量采用橋梁與隧道代替農田占用,橋梁和隧道占全線比例為42.5%,以最大限度集約使用土地。東環高鐵屬于電氣化鐵路,電力牽引動車組,同時采用高技術無縫鋼軌。動車組運行中不排放廢氣、無污染、噪聲小,相比于普通火車,是典型的占地少、大運能、環保節能的“綠色通道”。
據測算,東環鐵路在占地、運能、環保節能等方面極具優勢,其他交通方式無法比擬。一條雙線高鐵的占地僅為一條16車道的高速公路的1/8,且運輸能力相當,其單位運輸量的能源消耗為公共汽車的3/5,私人用車的1/6。與公路相比,高鐵能大幅度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一組動車一次可運載645名乘客,相當于22部30位大巴的運量,跑一趟相當于減少22部車的廢氣排放。據估計,高鐵一年可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約1萬噸,也就是減少了97.8%的污染。
高鐵經濟在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促進了海南省城鎮化建設和產業與經濟的發展,為環境的保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更為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添磚加瓦。
[1]曹協和、黃革、歐貽海:2013年海南省宏觀經濟運行分析[J].海南金融,2014(2).
[2]杜純布:推進中國“高鐵經濟”健康發展的理性思考[J].中州學刊,2011(3).
[3]顧焱、張勇:國外高鐵發展經驗對中國城市規劃建設的啟示[A].市規劃和科學發展——200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C].2009.
[4] 鐘忠:中國高鐵“飛起來”[J].時事報告,2010(1).
[5]姜松:高鐵時代到來將成為中國旅游業發展新動力——以京滬高鐵開通對旅游業發展帶動為例[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1(4).
[6]張楠楠、徐逸倫:高速鐵路對沿線區域發展的影響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3).
[7]劉繼廣、沈志群:高鐵經濟:城市轉型的新動力[J].廣東社會科學,2011(3).
[8]喬潔、秦蕭、沈山:高速鐵路經濟效應研究進展與前瞻[J].經濟問題探索,2012(8).
[9]盧旭、許豪:高鐵經濟下沿線中小城市發展的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1(5).
張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