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麗敏 孫世民 祝士平
(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受“奶荒”的影響,2013年我國原料奶價格持續上漲,但到了2014年,卻在全國出現了“奶?!薄⒃夏虄r格下跌的現象。許多學者對我國奶業當前的發展形勢做了大量研究,例如李勝利分析了2013年我國奶業發展的情況以及2014年我國的奶業形勢,既肯定了我國奶業取得的成績以及帶來的較大社會效益,也指出了我國奶業目前還存在著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受國際沖擊影響大等問題[1]。張亞偉、任愛勝、何洋等指出,近年來進口奶粉激增,對我國奶牛養殖業和乳制品加工業造成了嚴重的負面打擊,十分不利于我國奶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并表示國家應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奶牛生產能力,實現奶業產業一體化以緩解國外進口乳制品對國內奶粉市場的沖擊[2]。劉芳、危薇、何忠偉列舉了發達國家的奶業政策以及我國的奶業政策,指出我國的奶業政策并不完善,并且提出了完善我國奶業政策的重要措施[3]。馮華指出我國存在“奶荒”、“奶剩”交替發生的現象,并分析了“奶剩”的重要原因以及今后我國奶業的發展方向[4]。
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奶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奶牛產業出現原料奶過剩的原因以及奶牛產業原料奶過剩對羊奶產業的影響,并提出羊奶產業積極應對當前奶業困局的對策,旨在為促進羊奶產業平穩快速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與歐盟、美國、新西蘭、日本等主要的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業起步晚、起點低,還有許多需要完善和發展的地方。
雖然養殖成本、飼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等仍在上漲,但是2014年年初,我國原料奶價格卻開始下跌,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受進口奶粉的沖擊,國產乳制品銷量迅速降低,原料奶無人收購;另一方面由于受先前“奶荒”的影響,不少奶牛養殖場(戶)擴大了養殖規模,導致國內原料奶供給量有所增加,價格下跌。2015年1月第一周,全國主產省原料奶價格為3.67 元/千克,同比下降12.4%。
2008~2013年間,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從35 萬噸增至159 萬噸,年均增長35%;其中,進口奶粉從10.1 萬噸增至85.4 萬噸,年均增長53%;我國的奶源自給率也從95%迅速降至78%。2014年1~11月,我國共進口奶粉88.4 萬噸,同比增長20.2%,增長勢頭依然強勁。在進口乳制品的沖擊下,國內乳制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奶農生存舉步維艱,乳制品加工企業也面臨險境。
我國目前的奶牛養殖模式仍然較為單一,以農戶散養和小規模飼養為主,而奶山羊養殖業的規?;潭纫草^低。如果按30 只以上奶山羊為規?;B殖,《中國畜牧年鑒》數據顯示,山東省2010年奶山羊養殖的規?;潭葹?0.35%。另外,無論是奶牛養殖還是奶山羊養殖,都存在著糞污處理不當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
當前我國奶牛產業鏈和羊奶產業鏈都還不完善,仍然存在著相關環節脫節的問題。此次牛奶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產環節和加工環節脫節,存在信息不對稱,導致奶農“賣奶難”。
我國已經出臺了不少與奶業相關的政策,盡管不少政策對促進奶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著產業政策主要針對稅收市場和出口貿易,調控手段單一,對基礎環節的扶持力度薄弱,乳制品質量監管體系不完善,缺乏奶業技術創新激勵政策等問題。一些長期困擾我國奶業發展的體制性問題、政策性問題、技術性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產能過剩、疫病防控能力低、糞污處理不當、養殖模式單一、產業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依然嚴峻。
進口奶粉對國內乳制品市場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2 個方面。第一,2014年以來,1 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1 噸國產奶粉低1 萬元左右。2014年1~11月,我國共進口奶粉88.4 萬噸,同比增長20.2%,國內乳制品加工企業開始轉向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減少收購使用國內原料奶,造成國內“賣奶難”。第二,大量進口奶粉加劇了國內奶粉生產企業的經營困難,導致國內奶粉生產企業生產的奶粉銷售不暢、庫存積壓嚴重、產品滯銷,開始減產、限收、停收原料奶,加劇了“賣奶難”。
第一,受2013年“奶荒”的影響,不少奶牛養殖者盲目增產,2014年國內原料奶產量增長5.2%,供過于求,導致“賣奶難”、原料奶價格不斷下降。第二,大型乳制品加工企業一般都有自建的規模場,有自己穩定的原料奶來源,因此,一旦發生原料奶供給過剩,乳制品加工企業會首先選擇自己奶源基地所生產的原料奶,并實施拒收限收措施,也加劇了國內原料奶過剩,導致“賣奶難”發生。
近年來,我國乳制品消費市場低迷,增長緩慢。我國居民飲奶量低,還沒有形成日常喝奶的習慣。據2013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飲奶量僅為26 千克/年,為世界水平的1/3。消費市場低迷導致乳制品銷售不暢,則國內乳制品加工企業必然減少乳制品生產,減少原料奶收購,從而導致“賣奶難”。
我國奶業存在先天不足。奶牛養殖和乳制品加工脫節,一體化經營的企業數量不多。乳制品加工企業不僅掌管加工環節,還掌管著原料奶的收購權和定價權,往往在奶少時搶奶、奶多時限收拒收;奶農只養牛,處于弱勢地位,并且以散養和小區式經營為主,標準化養殖程度較低,對市場波動的反應慢,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形成了“滯銷降價—倒奶殺?!o缺漲價—買牛擴容—滯銷降價”的惡性循環。
雖然目前我國乳制品加工行業仍然是以牛奶為主,但是山羊奶在乳汁特性、營養與保健功能以及奶山羊養殖等方面的優勢,以及我國基本國情和國民消化吸收乳糖的特點,決定了奶山羊養殖在我國的發展潛力巨大,以后必定會在乳制品行業取得重要的發展地位。
第一,與相對高耗能的奶牛產業相比,生產1 千克羊奶要比生產1千克牛奶少消耗一半的糧食和水,奶山羊產業是典型的節糧型、節水型奶業。另外,奶牛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糞尿、污水、有害氣體,處理不當會對大氣、水源、土壤造成污染,還能引起傳染性疾病的流行;而奶山羊是耐旱的動物,單位體重比奶牛低1/2,并且羊糞呈顆粒狀,干物質含量高,易清掃,不易污染環境。因此,此次奶牛產業危機必定會促使奶牛產業進行產業調整,優勝劣汰,而奶山羊產業應該抓住此次契機,做好宣傳,適度發展。第二,奶牛養殖場(戶)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陷入了“滯銷降價—倒奶殺?!o缺漲價—買牛擴容—滯銷降價”的惡性循環,因此奶山羊養殖場(戶)應重視市場信息,通過網站、微信等多渠道獲取市場信息,避免出現由于信息不對稱,盲目跟風擴大飼養規模,出現生產過剩問題。
第一,山羊奶產品加工企業應避免奶牛產業“奶少時搶奶、奶多時限收拒收”的現象,積極與奶山羊養殖場(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既能夠保護自己利益,使自己有穩定的原料奶供應;又能夠保護養殖場(戶)的利益,穩定奶山羊生產。第二,山羊奶產品加工企業應積極創新產品,增加產品種類,擴大產品銷量,在增加企業收益的同時,又能夠擴大原料奶的用途,多渠道保障,避免出現由于市場波動帶來的產品滯銷、拒收限收原料奶問題。第三,嚴格檢測收購的原料奶質量,加強產品加工過程的監管,保障產品質量,增強消費者信心,穩定產品銷量。
實現山羊奶產品銷售的多渠道,避免渠道單一化。山羊奶產品加工企業,一方面可以拓寬銷售渠道,例如推廣建立鮮奶吧、小區內鮮奶配送、借助電子平臺銷售鮮奶等;另一方面要重視與大型超市建立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首先,超市擁有完善的進貨物流體系,能夠保障羊奶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產品安全;其次,超市擁有良好的購物環境、先進的保險設施以及嚴格的質量追溯體系,并且能夠通過音像、圖片和文字等多種方式更好地向消費者介紹奶山羊的飼養過程、集中機器擠奶過程、嚴格的疫病防疫過程、羊奶加工和羊奶的儲運過程,以及羊奶的營養價值、特殊功效和食用保存的基本知識等;最后,超市作為優質羊奶產業鏈上的銷售商,為了自身的聲譽和利益,必然會對羊奶產品的供應者提出嚴格的質量安全要求,這在無形中也激勵了供應鏈中上游企業改善和維護羊奶產品質量安全的積極性。
第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奶山羊養殖存在以小規模散養戶為主,規?;潭鹊?,生產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潛在污染源多,牧草資源有限,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等一系列問題,不利于我國羊奶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因此,我國羊奶產業應正確定位、走適度規模發展道路,在保證散戶奶農基本生計前提下,盡快淘汰散戶養殖模式,轉向適度規模集約經營,同時做大合作社和行業組織等,促進奶農合作互助,確保奶源安全,增強奶山羊養殖場(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保障羊奶產業穩定發展。第二,由于奶業是一個產業鏈長、涉及面廣、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奶業發展不僅需要提高養殖環節生產和質量安全水平,而且要全方位升級養殖、加工和消費整個產業鏈。因此應建立完善的羊奶產業鏈,加強各環節之間的緊密合作,避免出現脫節,提高整個產業抵御風險的能力。第三,鼓勵國內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通力合作,投入“外圍作戰”,促進中資“走出去”,努力實現與國外上游奶業資產進行融資、經營和股權等層次的戰略合作,控制關鍵資源,打破國際大品牌壟斷優質奶源的局面。
我國羊奶產業鏈的建設和管理還處于新生和起步階段,羊奶產業鏈是橫向一體化組織模式,銘記奶牛產業“牛奶過?!眴栴}的教訓,結合目前羊奶產業的主要組織模式,提出“公司+基地+適度規模奶山羊養殖場(戶)+合作組織(專業技術協會)+超市(含專賣店,下同)+支持機構+不同層次理性消費者”的模式,形成公司、基地、奶山羊養殖場(戶)、合作組織、超市、支持機構和消費者七位一體的羊奶產業鏈。上述7 類主體中,基地、養羊協會和養羊場(戶)是產業基礎,公司是產業鏈的核心,超市或專賣店是連接產業鏈供給與需求的橋梁,消費者是產業鏈沖刺的拉動力,支持機構是奶山羊產業鏈發展的推動力。他們既獨立發揮作用,又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相互協調、互動發展,協同促進羊奶產業鏈的培育、形成和發展壯大。
構建羊奶產業鏈,是發展奶山羊產業,保障我國乳制品平穩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而羊奶產業鏈的建設和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影響全局的重大戰略性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學者和廣大奶山羊養殖場(戶)的共同努力。①政府和相關的合作組織要利用有效的手段,大力宣傳羊奶產業鏈建設和管理的意義與作用,并出臺相應的鼓勵與扶持政策,調動奶山羊養殖場(戶)的生產積極性,積極加入高效的奶山羊產業鏈經營模式。②龍頭企業應發揮帶動作用,通過兼并、聯合和聯盟等途徑整合現有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自身技術水平,擴大生產規模,取得規模效益。③實施產學研相結合,鼓勵支持有關機構加盟羊奶產業鏈,提高羊奶產業鏈相關環節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④奶山羊養殖場(戶)應積極學習接受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積極轉變飼養方式,樹立以羊奶產業鏈為整體的生產經營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飼養管理技能。
引導奶山羊散養戶向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轉型,積極扶持奶山羊養殖場(戶)、聯戶經營、家庭牧場等經營主體,提高養殖場(戶)組織化程度。既要鞏固和發展北方優勢產區,又要推動南方奶業發展,緩解北奶南運的矛盾,鼓勵全國奶山羊產業的發展。
從消費環節入手,一是要提高乳制品消費量,當前,我國人均奶類占有量不到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二是要培養科學飲奶的習慣,當前很多消費者還沒有養成鮮奶鮮飲的消費習慣,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仍以消費奶粉和常溫奶為主,必須逐步扭轉這種不科學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積極宣傳飲用山羊奶的好處。
應對進口奶粉的沖擊,要加強對進口乳制品的管理,嚴格落實液態奶標識制度。由于國內消費者缺乏對還原奶的辨識能力,導致還原奶和鮮牛奶被擺在同一競爭線上,形成“優汰劣勝”的“檸檬市場”。因此羊奶產業應該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液態奶標“鮮”、標“純”、和標“復原乳”的規定,規范液態奶生產經營市場。
此次奶業危機中,大型現代化牧場凸顯了其自身的競爭優勢。以此為契機,政府應該加強引導,敦促行業改變過去落后的養殖模式。一方面,鼓勵由人工飼養向機械化飼養轉變,采用高效機械設備,節約人工支出,降低成本,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淘汰產奶量低、效益差的奶山羊,鼓勵飼養精品奶山羊,提高原料奶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此外,還應積極幫助農戶聯系企業,督促企業與養殖場(戶)之間建立穩定的契約關系,穩定奶山羊產業的發展。
[1]李勝利.去年我國奶業發展情況及今年奶業形式分析.今日畜牧獸醫,2014(6):10-11.
[2]張亞偉,任愛勝,何洋,等.奶粉進口激增對我國奶業發展的影響分析.中國畜牧雜志,2014(2):35-39.
[3]劉芳,危薇,何忠偉.學習發達國家經驗完善我國奶業政策.科技創新導報,2014(14):13-14.
[4]馮華.奶荒、奶剩交替,“賣奶難”近期再度發生 奶農倒奶折射奶業困局.人民日報,2015-01-12.
[5]趙有璋.羊生產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