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今年1月9日,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石化煉化工程集團(SEG)洛陽工程公司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等聯合研發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類)一等獎,尤為可貴。這標志著中國石化全面掌握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工程技術的“獨門絕技”。
這項技術對整個化工行業的影響是積極而深遠的。歷經數代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持續創新,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成套技術終于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項發明成果的誕生,不僅開辟了甲醇制烯烴生產的新紀元,而且貫通并創造了煤(或天然氣)基甲醇制烯烴的戰略性新產業,為現代煤化工與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鹽化工的有機融合發展及傳統能源化工的產業升級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對于我國實施石油替代戰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帶動能源化工產業升級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對石油石化行業來說,2015年注定是一個嚴冬。國際油價的低迷,市場需求的疲軟,使許多企業面臨存亡攸關的嚴峻挑戰。面對沖擊與困局,必須強化技術研發,依靠創新驅動,通過創新來拉動制造業發展、創造價值。
對企業來說,未來的競爭不再單純是體量的比較,更重要的是質量和效率的比拼。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企業,如果滿足于大眾化的技術、常規型的產品,不修煉“獨門絕技”,是無法在世界一流企業中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的。因此,在集團公司2014年度工作會上,傅成玉董事長提出,中國石化將來要轉型成為“研發+服務+制造”的科學型公司,創新驅動勢必成為引領公司發展的火車頭。
D M T O 成套技術的開發成功,是中國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單位原始創新、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的成功。多年來,大連化物所作為項目原始創新的發起者,攻堅克難,鍥而不舍,濃縮了數代人的智慧與心血。洛陽工程公司以工程化、大型化、工業化為己任,致力DMTO技術的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發揮了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橋梁與紐帶作用。新興能源公司高瞻遠矚,風險投入,為DMTO技術開展工業性試驗、快速實現產業化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這種多方合作的創新模式未來還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院所界限,內外界限,在資金和人才隊伍建設上配套支持,使科技創新進一步自由化、市場化,多渠道打造創新平臺。
D M T O 成套技術的開發成功,更是三方獨創的商業合作模式的成功。在三方聯合體內,各攻關單位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同擔風險,分享各自的創造與勞動成果,樹立了跨行業、跨地區市場化合作的成功典范。在三方聯合體內,合作三方通過專業團隊、專業化管理、專業營銷,共同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DMTO技術的開發成功,不僅實現了以技術開發帶動工程的目標,而且創造了新的項目研發、市場開發、技術推廣、商業合作等模式,創造了新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了從技術創新到創造新產業的飛躍。
DMTO技術的成功,再次證明技術引領是推進企業轉型發展的有力支撐,創新驅動是保持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能給不同行業產學研、廠企院的聯合攻關、創新發展提供一些啟迪。該技術的成功應用,體現了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和引領作用,給參與科研開發的研究單位和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借力DMTO技術的開發,承擔工藝設計研發任務的洛陽工程公司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業務領域,獲得可觀的效益,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成功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