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吉林:精衛無窮填海心
41歲,中共黨員,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高級技師、采油34隊責任技師。
18歲,他成為勝利油田一名維修工;32歲,他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33歲,他取得30項革新成果;如今,他剛剛過了41歲生日,取得78項創新成果,其中13項獲國家專利。
2007年11月30日,東辛采油三礦34隊工人技師吳吉林被確診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醫生當時判定,他只有3到6個月的生命期限。
自那天起,他開始生命倒計時。吳吉林為自己制定了一個特殊的考評表,每一天每一時都認真規劃,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段時間,為了解決抽油機減速箱蓋板防盜問題,吳吉林藥沒喝完就撂下碗去查資料;夜晚,常常偷偷爬起來上網查資料,一折騰就是大半夜。
他帶領QC小組花了近一年時間,研制出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裝置,在100多口油井應用后,泵效平均提升11%。這項成果參評全國QC質量管理評選發布會,最終從217項成果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人怎樣活也是一輩子,與其讓病魔嚇倒,還不如鼓起勁來做點該做的事,做點有價值的事。活不出生命的長度,那就活出寬度和厚度。”吳吉林說。
| 頒獎詞 |
生命的江河里,面對病魔,你逆流而上。病床為舟,意志為楫。78項成果,兩億元效益,讓生命更有質量;專注于創新、創造,讓生命更具寬度和厚度。自控、自覺、堅持、頑強,你的這些座右銘,如同一服中藥,讓我們口服心服。
張恒珍:日就月將成光明

45歲,黨員,茂名石化化工分部首席技師。
張恒珍被稱為問不倒的女能手。
問不倒,是因為善于動手。2006年建成的100萬噸/年乙烯裝置是國產化大乙烯,其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國產化程度高,對生產操作人員是一個新挑戰。張恒珍邊工作邊學習,很快掌握了技術和操作要領,成為甲烷氫壓縮機開車的“首席指揮官”。
問不倒,是因為善于總結。她編寫了近8萬字的脂肪烴乙烯裝置操作工分離系統工藝培訓教材,完善了茂名乙烯《裂解裝置分離系統操作指南》,并擔任中國石化高級技師培訓班教師。2004年她率隊奪得全國石油石化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集體第二名,個人第四名。
問不倒,是因為技術精湛。她在裝置安全運行基礎上,使裝置投料量從每小時146噸提高到152噸,每月增加效益超過700萬元。在企業開展的“創先爭優”“比學趕幫超”活動中,她參與實施60多項節能降耗、優化改造措施,為茂名乙烯裂解裝置長周期運行79個月的世界先進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守著裝置,心里才踏實。”張恒珍說,在這片土地、這個崗位上干了21年,自己和這里的一切早已融為一體,無法分開了。
| 頒獎詞 |
中專學歷,不放過一道難題;柔弱雙肩,在大裝置里掘金。冬寒抱冰,夏熱握火。20年堅守無差錯,幾千數據爛熟于心。生于一線,長于一線,成名于一線。甘做一架人梯,讓后來人登上更高的領地。
王忠英:日月滄桑伴雨風

15年前,王忠英夫婦來到長島第四加油站。該站位于大黑山島上,交通十分不便,只能讓奶奶照顧孫子在長島上學。夫妻倆每天半夜十一二點或者凌晨三四點起床為漁民加油,15年來沒有睡過囫圇覺,白天有時吃著飯還要放下碗筷跑到碼頭邊加油。
從船上眺望大黑山,云霧繚繞,仿佛人間仙境。但一踏上該島,就會馬上體會到環境的惡劣。潮濕、悶熱的天氣,人只要一活動渾身就黏糊糊的。島上的蚊子特多,一旦被叮到,就會迅速起個大包,奇癢無比。
“夏天的天氣還算好,最惡劣的要算冬天,屋里四周墻上都結滿了冰,遇上大風天氣,經常一個大浪接著一個大浪地涌進院里”。由于經常要到海邊加油,王忠英的臉和耳朵都凍破了。此外,王忠英和妻子長期喝苦咸水,吃不上新鮮蔬菜和肉蛋,住在碼頭邊上的加油站內,一年四季睡著濕濕的鋪蓋。
島上的居民說:“島上漁民所需的糧食蔬菜全要靠船運,漁民賴以為生的養殖、捕撈更離不開用油。如果王忠英不干了,我們真不知道到哪兒加油。”
“我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個地地道道的大黑山人。只要島上的居民需要我,我就會一直堅守在這里。”王忠英笑著說。
| 頒獎詞 |
該系統由無線采集節點、無線控制節點、匯聚節點和總控計算機以及管理軟件組成。無線采集節點連接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等各種環境信息傳感器,通過多級跳轉方式,將環境信息發送給匯聚節點;匯聚節點與總控計算機間通過串口進行數據通信,通過Modbus協議將數據傳輸給總控計算機。總控計算機上運行管理軟件,為整個系統提供人機界面:一方面以圖表的方式顯示環境信息;另一方面用戶可以通過管理軟件進行環境調控的邏輯條件設置。當系統監測到環境信息符合調控條件時,通過匯聚節點發送控制指令到無線控制節點,從而實現現場執行機構的自動調控。監控系統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大黑山, 小油站,小中見大。為漁船供給,夜巡成家常,寂寞是便飯。一天24小時,時時在線;一年365天,天天站崗。責任重于一切,忠孝難以兩全。15載夜夜朝朝,留下的是信任,帶走的是時光。
吳漢川:錦程千里任馳騁

55歲,黨員,石油工程機械公司四機廠壓裂設備首席工程師。
從不到30歲就拿著圖紙研究美國引進的壓裂設備,到仿造出國內4種型號的第一套壓裂機組,再到自主研發的2500型壓裂機組亮相“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最終3000型壓裂車刷新中國石化8項頁巖氣井壓裂施工紀錄,吳漢川與壓裂機組打了半輩子交道。
26年前,四機廠開始引進美國的壓裂設備,原本研究抽油機的吳漢川轉行研究壓裂設備。一堆英文圖紙就像天書,讓人摸不著頭腦。幾十箱圖紙摞起來就是一座山,吳漢川開始從“山底”攀登。
他不分晝夜,一點點摸索,一點點學習,一點點吸收,先后研發出4種型號的壓裂機組。
“我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吳漢川認為,搞裝備研發不能只坐在實驗室里,還要接地氣,幫客戶解決應用難題。
每年,他都要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走訪用戶。有人給他統計過,10多年來,他行程數十萬公里。
同事說吳漢川像喬布斯,因為他的許多研發成果改變了傳統操作習慣,讓施工更加便捷。吳漢川卻笑稱,因為自己是個“懶人”,所以想讓工人在工作時也能“偷點懶”。這或許就是吳漢川對石油機械裝備從仿造到創造的最佳解讀。
| 頒獎詞 |
俯首一線半生緣,只為油流動。長路亦從容,不顧風雨濃。越生活之山,越技術之山,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從仿造到創造,年華換。巧解世界難題,心不亂。巨大的壓裂聲,是你夢想開花的聲音。
楊玉琳:不枉不悔石可鏤

| 頒獎詞 |
一場車禍,給人生重創;十二年相守,不向命運低頭。愛的堅守,堅守里扛著清貧。愛的奉獻,奉獻中迎著希望。把愛變成信仰,經得住風霜,聽得到回響。你是一株雪蓮,雖沒有傲艷群芳,卻開在最圣潔的殿堂。
41歲,湖北襄陽石油谷城縣鎮南加油站員工。
2003年11月26日下午6時多,楊玉琳的丈夫肖艷軍駕駛著桑塔納與一輛機動三輪車相撞后,雖經搶救蘇醒過來,但脖子以下永遠失去了知覺。
肖艷軍癱瘓后,家庭重擔全部落在楊玉琳身上。她一邊照顧肖艷軍,一邊工作賺錢養家。每天早上起床,楊玉琳會為肖艷軍刷牙、洗臉,按摩半個小時胳膊、腿和身子,做好了飯也先喂他吃。為了避免肖艷軍長期臥床生褥瘡,她還要定期幫丈夫翻身,每天為他擦洗身體。
看著妻子如此操勞,躺在床上的肖艷軍幾次嘗試絕食自殺,都被楊玉琳勸住:“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不會丟下你!”
在親友反復勸說下,楊玉琳接受了再嫁的建議。但她同時提出了兩個條件:如果再嫁,不離開家;新丈夫必須接受前夫和女兒,共同照顧他們。
2012年9月,另一個男人王焱走進了楊玉琳的生活。“能對自己丈夫這樣好,人一定錯不了”。2013年10月,谷城縣法院上門為楊玉琳和肖艷軍辦理了離婚手續。同時約定:離婚后,肖艷軍由楊玉琳和現任丈夫共同照顧。楊玉琳也和王焱拿了結婚證。
他們的世界,也許我們不懂,但他們的愛,誰不震撼?!
劉言:知行合一萬仞鋼

50歲,中共黨員,西南油氣分公司油氣田開發首席專家、元壩項目部常務副經理。
元壩氣田位于四川北部的崇山峻嶺中,這里平均井深超過7500米,開采難度在世界油氣開發史上也是“數一數二”。再加上高溫、高壓、高含硫化氫,一口井打下去,動不動就是一兩億元的投資,這樣的一個個世界級難題讓整個元壩項目部壓力巨大。
劉言將全部精力投入生產建設第一線。白天跑現場,晚上做課題,會戰期間沒有周末也沒有節假日,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全部。30年里,有18年的時間,劉言都奮戰在會戰一線。他和他的另一半,便經歷了18年的兩地分居。
在父母眼中,劉言是個事業有成的好兒子,在家人眼中,他卻不是一個好親戚。為了能夠承包項目工程,劉言的二哥找過他。為了給孩子安排工作,劉言的姑姑找過他。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劉言回家的時間更少了。 不介紹,不介入,公平競爭,一視同仁,這是項目部領導班子組建時所有成員的約定。正是領導干部的自覺自律,保證了元壩會戰項目干凈透明,穩步高效地向前推進。
劉言說:“我經常跟別人開玩笑,將來退休,我們在一起喝茶的時候也可以說一句話,我們參加過元壩的建設,元壩的成就凝聚了我們的一份奉獻,我們就非常欣慰了。”
| 頒獎詞 |
跋涉千山萬水,使出千方百計,牽出一條條油龍,助威一個個奇跡。花落無聲,誓言鏗鏘。說執著,就步步執著;論擔當,就事事擔當。不是不孝,不是不敬,不是沒有愛,只因你情注大氣田,心中有清泉。
穆合塔爾·沙吾提:劍膽琴心書赤誠

| 頒獎詞 |
不懼危險,送油到農戶,一諾千金;純善之舉,送情到人心,澤潤四方。兩耳聽風,三十而立,一腔熱忱,站成胡楊。簌簌風沙里,你是一面獵獵前行的旗幟,以擔當的意志,挺立成民族團結的一根脊梁。
29歲,新疆石油塔河橋加油站站長。
2009年,穆合塔爾·沙吾提當上塔河橋加油站的站長。他努力做好加油站業務,還積極開展了送油上門服務。
2014年9月21日,新疆巴州輪臺縣發生一起暴力恐怖事件,暴恐分子的屠刀不僅針對漢族兄弟,還對準了和漢族兄弟有往來的維吾爾族同胞。
“9·21”恐怖襲擊案后,很多漢族農戶不敢出門,地里的機器沒油了只能干著急,希望穆合塔爾能繼續送油上門。而新疆石油塔河橋加油站一度成為暴恐分子襲擊的目標。
送油無疑是十分危險的。恐怖分子威脅:如果他再給漢族人送油,就殺了他全家。如果此時拒絕送油,農戶會更加恐慌,加油站的信譽也會大大降低。穆合塔爾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送油上門的請求。
有了油,農戶的機器又開始轉動了,可是危險悄然來到穆合塔爾的身邊。暴恐分子再次來到加油站,揚言要炸掉加油站。穆合塔爾一邊穩住暴恐分子,一邊悄悄按下口袋里的報警器。警車鳴笛聲很快傳來,暴恐分子嚇得落荒而逃。
暴徒的恐嚇在大家心里留下了陰影,妻子勸說穆合塔爾換一份工作。穆合塔爾長年往返在給客戶送油的路上,很少有時間能回家,孩子因為長年見不到爸爸性格變得內向。為了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穆合塔爾把妻子和孩子接到加油站。看到丈夫忙碌的身影,妻子終于理解了他的工作,并主動提出調到塔河橋加油站工作。
張方興:拳拳公心肝膽照

79歲,中共黨員,齊魯石化原商業公司紀委書記。
張方興從事宣講工作已有19年。
19年間,他宣講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從國家形勢、國際要聞到公司生產經營形勢、社區新聞;講得越來越生動,從新聞消息、深度分析到結合企業形勢的個性化闡釋;聽眾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人、十幾人到幾十人、上百人。
19年前,張方興退休后,常到住處附近的雪宮南小廣場散步。小廣場每天聚集著一群離退休職工評說時事,也總有人站在個人立場說一些不負責的話。張方興很著急,“正面的消息不搶占輿論陣地,就會被負面的占領”。
從那以后,他每天從電腦和報紙上找新聞、查資料,盡可能多地掌握信息,然后講給大伙兒聽。除了每天晚上雷打不動地看新聞聯播、翻閱訂閱的報刊,他還要上網搜集資料,把國內、國際的重點新聞密密麻麻地記錄在卡片紙上。他還廣泛閱讀《山海經》《易經》《道德經》等老同志感興趣的書。宣講時事新聞時,他有時會用書中看來的經典名句加以概括,然后再進行解釋。大家都說,老張講得好,有深度。
19年,張方興記錄的卡片紙摞起來已有一米高,電腦用壞了3臺。19年,宣講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聽眾。
| 頒獎詞 |
耄耋之齡,義務宣講。發聲容易,堅持最難。老驥伏櫪意高遠,“方興”未艾志不衰。歲月的年輪增加了花鏡的度數,沒有讓你停下腳步,深入的講解卻能讓人心更明。因為你的堅定,許多人站得更直,行得更正。
陸鵬宇:忠于職守不畏難

49歲,中共黨員,金陵石化安全副總監。
陸鵬宇把企業環保當成自己的命根子。他的手機里存著每一個環保數據,稍有異常就趕往現場。
2008年,金陵石化啟動1800萬噸/年油品質量升級改造工程。這涉及公司原油加工能力的提升,因為公司所處地理位置十分敏感,項目的環評審核標準變得異常苛刻。
環評報告中的重要一項,就是水源調查。而陸鵬宇發現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并沒有發布關于廠區周邊的水源調查報告。他帶領團隊沿著長江沿線勘察水源,并出具詳細的報告,這也為政府管理部門的水源管理提供佐證。
2012年,在國家相關部門還沒有出臺相關要求時,陸鵬宇已經帶領同事展開VOC泄漏檢測修復工作。
日常管理中,金陵石化把煉油廠對長江的排口作為重中之重來監管。雖然已經實行了24小時在線監控,但陸鵬宇依然保持高度警惕,每天清晨都親自檢測排放數據。
他主持推行了嚴格的環境管理制度,環保違章必須受罰。哪個單位受處罰,陸鵬宇就去哪里蹲點。在他的建議下,金陵石化設立了環保舉報電話,并實行舉報有獎制度。同時,他力主推行“開放工廠”,把環保工作置于社會公眾監督之下。
| 頒獎詞 |
一百多個環保方案,是一百多本寫滿敬業精神的書。日復一日,扶犁深耕。每一個腳印,就是一句誓言。他用一瓶水的清澈,引出了一江水的甘甜。呵護長江,就是呵護百姓。他懷揣碧水藍天夢,他行動在路上。
宋麗萍:寸寸愛心寸寸金

45歲,中共黨員,中原油田第十社區管理中心志愿服務站站長。
1998年春天,27歲的她走進鄉鎮敬老院義務為老人洗衣、縫被。從那往后,她一連干了17年“傻事”。
當初一些嘲笑她傻的人,后來成了和她一樣的“傻子”。今天,她的“傻子團隊”——宋麗萍志愿服務隊隊員超過700人!
2013年9月26日,宋麗萍喜獲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盟城社區腎病患者周月莉與母親相依為命。2009年冬天,她生病住院。宋麗萍捐出2000元錢,還抽空去陪護。小周疼得不能下床,宋麗萍就抱著她上衛生間。
中原油田基地東北角有家智障園,那里住著十幾名殘障兒童。十幾年里,宋麗萍不知往那里跑了多少趟——不是給孩子們送衣服、文具、食品,就是領著他們玩“老鷹抓小雞”“小火車跑得快”草莓、櫻桃一上市,宋麗萍就買上幾兜子,送給孩子們嘗鮮。
17年里,宋麗萍捐獻了造血干細胞和1.6萬毫升鮮血。她的志愿服務隊與66戶特困家庭結成幫扶對子,給158名空巢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為15名重癥患者募捐50余萬元醫療費,向黃河灘區小學贈送了1萬多冊圖書。
| 頒獎詞 |
別人的難,你當作自家的坎;別人的苦,你用雙臂一起承擔。17載奔忙,以善良、以真誠、以執著,呈現愛的情懷。你守的不僅是一方社區的門檻,更是貧弱者的靈魂家園。德不孤,必有鄰。你獻出的每一滴血,已讓愛心血脈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