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華,許粉英
(江蘇省無錫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處,214021,無錫)
根據國家頒布的《防洪標準》和水利部批復,無錫市于2003年開始建設運河東片防洪控制工程,工程保護范圍為運河東片136 km2無錫主城區,至2008年年底基本建成。該工程防洪標準達到20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防洪控制工程設有八大水利樞紐,總排澇流量415 m3/s,工程具有防洪、排澇、通航和通過工程調水改善城區水環境的綜合功能。
為充分發揮防洪控制工程防災減災效益,無錫市政府于2005年年底專門批復設立了無錫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處(以下簡稱“城防處”)。城防處成立8年來,累計排澇4億m3,調水17億m3,發揮了巨大的工程效益,改寫了無錫主城區逢雨必澇的歷史,為無錫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城防處管轄的水利工程包括江尖水利樞紐、仙蠡橋水利樞紐、利民橋水利樞紐、伯瀆港水利樞紐、嚴埭港水利樞紐和北塘聯圩等8個閘站工程。工程分布于錫城5個行政區,具有工程分布廣、管理人員少、運行任務重等特點。城防處立足單位實際,創新管理思路,不斷豐富和完善管理手段,實現了8年安全運行無事故。
8年來,城防處堅持安全生產與業務工作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步考核,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生產事故的苗頭意識、安全第一的責任意識以及抓鐵有痕的落實意識,真正做到防范意識強、安全責任明。
具體做法是,每年年初,市水利局與城防處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城防處與各管理部門、各班組以及普通管理職工之間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通過傳責遞壓、細化分解責任單元,將安全職責明確到崗位,落實到個人,形成責任具體、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并以“不落實之事”倒查“不落實之人”,為安全生產筑牢堅實防線。同時,每年根據工作變動和人員調整情況,及時進行調整、補充,確保安全責任體系健全、完整。
城防處2013年針對安全意識易松懈、事故隱患易麻痹的現象,創新采用了“兩靜兩動”安全管理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運行管理人員麻痹、僥幸心理。
“兩靜兩動”的具體內容:一是在工程運行主要部位設立兩塊警示牌,形成兩個靜態警示提示。兩塊警示牌其一為“今日安全提示”板,配置印制數十條安全警示短句,每日在張貼板上進行更新;其二為專項活動倒計時牌,起到安全提示警示作用。二是印制兩個紅袖套,安全員和當班值班員分別佩戴“安全員”和“安全值班”紅袖套,形成動態警示提示。“兩靜兩動”在每個工程運行現場形成了交叉提示警示作用,確保警鐘長鳴。
為切實提升單位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工作水平,城防處每年都要對全處范圍內的重點崗位、重點時段、重點人員進行逐一排查,并圍繞這3個重點作風險評估,實現了“一風險一預案”,做到對各類風險源(點)的應急預案和處置方案全覆蓋。8年來,城防處通過狠抓安全生產工作3個重點,確保防汛調水的安全運行,圓滿實現了安全度汛、安全度夏以及改善城區水環境等年度中心目標任務。
在具體管理上,城防處將水利樞紐的中控室、高壓室、液壓室等重點部位列為關鍵崗位;將梅雨天氣、臺風期間、夜間、交接班前后、吃飯前后列為關鍵時間節點;將每一位職工當天的精神狀態、身體狀況列為關注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預防工作。同時加強處所辦公樓、各類水利物資存儲倉庫、職工值班室、易燃易爆重點場所的安全工作力度,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實把隱患治理和事故防范工作抓好抓實。
城防處高度重視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工作,形成相關制度。在每一次的檢查中,都堅持重點查現場、查資料、查操作規程。組織現場測評,對不同崗位操作人員有不同的安全知識抽查。采取月抽查、季檢查、半年初評、年終總評的檢查考核制度,不定期抽查每月不少于2次。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通報,下發整改通知,并開展“回頭看”活動,檢查整改落實情況。
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堅持“重安全意識、重安全規程、重安全行為”規范,重細節養成。做到以安全意識教育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為重,以養成安全生產行為規范;培養職工的安全行為,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確保安全生產。在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中,加強職工勞動安全技能培訓,尤其是加強新職工的安全生產“三級”教育和安全生產操作技能培訓,堅持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特種作業的安全生產培訓。以每年6月份開展的 “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重點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知識,以達到全面提高職工安全意識的目的。
8年來,城防處安全運行管理工作雖然沒有發生安全責任事故,但檢查方法、檢查手段仍停留在憑眼看、憑耳聽、憑手摸、憑經驗斷的傳統“四憑”模式,缺少科學的、現代化的檢測手段,不能夠科學、及時、準確地排查和判斷隱患。
據統計,90%以上的各類事故是因“三違”造成的,90%以上的生產事故是由個人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見,抓好經常性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要以人為中心、為主線,積極探索以人為本的管理新模式,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和素質精良、執法嚴格的安全監管隊伍是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根本保障。要本著人性化管理原則,對現有的規章制度、作業方法、考核標準等進行一次認真梳理,及時修訂和充實完善,使管理制度從約束人向激勵人轉變。
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要明確具體,要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做到凡事有人負責;安全工作的各項制度也應細化,要具有可操作性,如各級安全檢查應有檢查提綱(檢查表),對查出的問題應有整改通知和限期整改要求;對重大隱患問題,檢查單位還應組織復查,形成閉合回路,消除工作上的盲區,真正做到凡事有據可查,不留死角。
要嚴制度、嚴標準、嚴明勞動紀律,特別是對日常違章的人員,在對其進行教育的基礎上,還要通過經濟處罰、更換崗位等措施,督促本人、警示他人增強安全意識,抓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要進行常規安全檢查和監管,嚴格操作規程,強化制度執行力,努力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杜絕盲區、不留死角”的安全生產監管長效機制。以“鐵面孔、鐵手腕、鐵心腸、鐵紀律”的“四鐵精神”治理“三違”現象,加大安全責任追究力度。嚴格要求還意味著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有隱患的設備、有缺陷的安全保護裝置,要及時進行維修和更換處理,確保設備及安保裝置處于完好狀態。
安全工作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加以貫徹,而且適當的形式往往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安全主題演講活動有利于促進職工安全意識的提高;技術比武活動有利于激發職工學習安全技術的自覺性;安全警句、警示有利于提醒職工遵章守紀、注意安全。
安全需要投入。設備老化、安全設施缺失是安全運行的心腹之患,應積極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生產科技水平,利用各樞紐微機監控系統,設置報警系統;利用計算機系統感知設備溫度、電流、電壓、壓力、震動、擺度等,設定報警值和保護值,提前預警,超限自動跳閘停機。積極使用新設備、新儀器,提高安全的科技含量。在安全管理中,要多采用新科技裝備,如便攜式鋼絲繩檢測儀、便攜式油質檢測儀、紅外線測溫儀、紅外線測距儀、兆歐表等儀器儀表等,努力豐富安全檢查、檢測手段,盡可能告別依靠人的感官和經驗來判斷安全問題的傳統模式。
搞好安全生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是根本,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要根據安全發展的需要,結合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實際,認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制定長遠的安全管理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強化安全運行基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要在“安全管理制度化,管理流程標準化,安全措施系統化,操作行為規范化”方面做足、做實;要認真分析研究安全生產的各類制約因素,對癥下藥,使長效管理的約束機制易操可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1]馮玉祿.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探討[J].中國水利,2014(6).
[2]周煥,等.龍游縣水庫安全運行管理體制改革探討[J].中國水利,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