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語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中共四川省委十屆五次全會的召開,加速了四川全面推進法治化建設的進程。在這種背景下,以村規民約法治化為基本路徑,在尊重群眾“原創精神”的基礎上助村規民約“升級”,成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
村規民約“升級”要廣征民意“接地氣”。增強村規民約的剛性約束,達到自治效果,必須順應廣大村民意愿,符合廣大村民心聲。村(社區)可以通過“壩壩會”、入戶走訪,“一戶一表”的形式反復征求群眾意見,將集體資產處置、戶口管理分配、婚姻家庭、社會治安等方面寫入村規民約,讓村民真正有當家做主的感覺,許多矛盾和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村規民約“升級”當植入鮮活“基因”。事物是在發展變化的,我們的認知也在不斷地完善。村規民約的“土辦法”雖然管用,但現實中仍然存在一些規定在不經意間侵犯了村(社區)群眾合法權利的情況。聯合鄉鎮司法所、律師對村規民約的合法性進行審查,改正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條款,剔除侵犯群眾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一份新村規熱氣騰騰“出爐”,和諧民風也就撲面而來。
村規民約“升級”要以法治理念統領。村規民約是村民對依法治村的呼喚,體現法治的精神實質和價值追求。村(社區)可以充分發揮民間智慧,以法律的名義對原有的村規民約進行補充完善,以此作為村民依法自治、創建鄉村治理的載體,改善社會環境,凈化社會風氣。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以法律的名義助村規民約“升級”是基層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可以有效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規”出好景象、“約”出新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