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廣東珠海金灣發電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發電企業的固定資產價值龐大,種類繁多,發電設備占企業資產總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為保障安全生產,彌補設備缺陷,促進生產效率,或是為滿足國家環保政策,發電企業必須對設備進行局部的技術更新改造,即為固定資產后續資本化支出。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核算要求,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將固定資產的原價、累計折舊和資產減值準備轉銷,將固定資產轉入在建工程,停止計提折舊。改造期間發生的支出計入在建工程,改造設備拆下的部件,如變賣處置的,收入沖減在建工程。在完工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再從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并重新確定資產原值,計提折舊。
而在實際會計核算上,財務人員難以按照準則指引操作,原因如下:
一是技術改造的固定資產卡片難確定。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固定資產是以固定資產卡片臺賬的管理形式存在的,改造哪項資產,就把卡片選出來,進行賬務處理。實際上,財務管理上固定資產的卡片臺賬和設備管理部門的設備臺帳差異很大。財務部門是按電力行業內固定資產目錄編制卡片,設備部門按電力生產專業劃分設備系統;財務管理資產就如平行管理,例如管理“泵”這個資產,統計一共有多少個“泵”在冊,設備管理就是垂直管理,不同生產專業有幾個屬于自己的“泵”,二者交匯點的“泵”實在難以確定。
二是技術改造資產的賬面價值難確定。固定資產卡片的編制,是在籌建期設備采購合同資料基礎上,采集設備物資實際出入庫記錄信息,經中介機構編制竣工決算報告而形成。實際上,設備采購合同中設備清單名稱和價格都比較簡略及粗放,按設備合同后附清單的信息編制的資產卡片,勉強能滿足財務管理的需求。但在設備專業管理層面上來看,這種設備分層管理只能達到基礎層級的設備管理要求,實際上的設備管理詳細分類至更細的層級。因此,在固定資產技改時,需進行改造的僅是財務賬上一張固定資產的卡片的其中一部分,財務人員經常無法確定改造資產的賬面原值。
三是改造拆除資產難及時處置。設備技術改造后,拆除的固定資產應先進行報廢處置,經核準后,評估其價值并出售處置,變賣收入沖減改造成本,最終可確定改造工程價值。而普遍情況是,由于發電企業絕大多數為國有控股企業,因此資產處置需遵循國有資產的相關管理辦法及規定。首先,報廢的固定資產的原值在超過一定金額后,須報上級主管公司審批;金額特別重大的,需上級主管公司的股東會審批。經批準報廢后的固定資產,經中介評估機構現場評估,出具評估報告并完成公示后報主管國家機關備案。在完成備案工作后,報廢的資產才能掛牌交易處置。完成以上審批程序耗時長,導致財務數據記賬不及時,數據失真,無法反映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
針對以上管理問題,提出以下解決對策及管理建議:
現代的發電企業,都應采用信息化軟件,實現固定資產生產位置管理。固定資產位置體系是一個涵蓋所有發電設備的網絡,對每一項發電設備精細化管理,分解至設備包含的零備件,并賦予唯一的位置編碼,平時的設備維護由位置碼發起,引發設備檢修需求、檢修零備件購買需求、技術改造需求。
在位置管理的基礎上,將財務的固定資產卡片臺賬與位置碼一一對應,期中部分卡片或需拆分、或合并處理,最終實現設備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對發電固定資產賬實的統一認知,建立統一的管理平臺。在統一的平臺上,對于需技術改造的固定資產的精準認定,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然而,在將位置碼與財務卡片臺賬相關聯的工作,最好是在發電工程購建之時開始籌備,并在工程竣工決算時將兩項工作同時展開;次者是在發電固定資產的位置碼編制完成后,再根據位置碼編制相應的固定資產卡片。如此管理便可優于始,善于終。
固定資產技術改造時,如果改造的固定資產能從財務卡片臺賬上找到獨立的卡片,如此便能確定資產改造的原值。但如果改造拆除的是一項固定資產中的其中一部分,則拆除的資產原值需專業技術人員協助確定。一般確定資產原值的方法參考如下:
一是專業技術人員評估拆除資產占總資產的技術比例,再乘以總資產原值確定;
二是如拆除資產材質單一,可稱取拆除資產的重量,再詢得此材質在購建時價格,相乘得出(此法適用于投產年份不長的機組);
三是將新購置的改造物資價值視為拆除資產價值;
四是請中介評估機構認定并出具報告。
無論適用那種方法,都需視實際情況,財務人員與設備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一起協作,制定統一的定價方案。在企業自身無法判斷資產價值的情況下,可尋求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價值鑒定。
鑒于上述國有資產的處置流程,企業人員無法掌控審批流程的速度,對最終報廢資產的掛牌交易收入只能等待。對財務人員而言,只能根據報廢資產的評估報告內述資產價值及會計準則要求,暫估完成技術改造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待拍賣交易完成后,最終調整固定資產價值。
鑒于國有資產相關管理規定,在產權交易過程中,當交易價格低于評估結果的90%時,應當暫停交易,在獲得相關產權轉讓批準機構同意后方可繼續進行。所以發電企業的生產管理部門應在資產報廢審批期間,切實保護好拆除資產,避免在審批期間資產遭受損害,影響拍賣成交結果。
財務人員由于專業性的限制,對電力生產設備認識程度有限,十分不利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在財務固定資產管理員的人員選擇上,最好選擇熟悉電力建設、電力生產設備的專業人員擔任,這樣無論在日常固定資產盤點、處置或是技改資產認定等工作上,都可更有效溝通,提高管理效率及質量。
科學、合理地利用技術改造資金,使固定資產發揮最大的效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益,發電企業財務管理不僅要準確反映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財務信息,還要加強管理,減少國有資產流失,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努力降本增效。設備管理、財務以及其他部門應通力合作,不斷尋找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探索、尋求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先進管理辦法,全面推動發電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
[2]孫清容.關于加強電力企業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財務管理的思考.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11(12).
[3]李長健.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解決方案.電力信息化,2006年第4 卷第5 期.
[4]易躍進,費貴賢.我國火電廠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及其對策.財務探索,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