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德芹
(吉林省敦化市醫院,吉林 敦化 133700)
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包括醫院的日常運營以及業務活動中涉及到的財務問題。就目前來看,一方面我國居民在就醫過程中普遍反映就醫貴、看病難問題,公立醫院沒有很好的發揮其公益性和服務性功能;另一方面在國家財政支持力度不夠的前提下,想要保證醫療服務的質量,提高醫療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不斷改革創新醫療技術,及時更新醫療設備,就需要提高醫療收入來維持基本的醫療支出。由此可見,我國的公立醫院財務管理處在一種兩難的境地,需要各方支持來實現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發展[1]。
公立醫院作為現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一個特殊實體單位,不僅肩負著公益性的政府福利責任,又肩負著全面提升公眾醫療水平的責任,對國家福利政策的落實和人民生命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
公立醫院的改革和發展對我國醫療衛生水平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隨著新型醫療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化,醫療服務市場不斷被放開,公立醫院的公益服務性開始被重視,我國的公立醫院在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下,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的作用也逐漸被凸顯出來。財務管理作為公立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在新形勢下,只有不斷加快轉變財務管理觀念,才能更好地實現公立醫院為人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職責,實現國家醫療水平和醫療管理的可持續發展[2]。
我國傳統的公立醫院管理模式是以科室為單位的,這就造成醫院的財務管理系統性、控制性和全局性受到一定的制約。再者,由于監管制度的不完善,醫院在引進新型醫療設備以及設備維修、醫院擴建過程中,會出現資金管理的遺漏,造成違法亂紀現象的產生,對醫院資金的使用效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阻礙了醫院正常進行財務管理,不利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大多數的公立醫院的成本管理沒有專門的職能機構來負責,往往用資金分配核算代替醫院的成本核算;只注重醫療服務過程中的成本管理,往往忽視了全過程的后勤行政服務成本,對藥品、設備、物資等的成本管理也不完善,未能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體系,財務操作方法和財務操作流程不統一,造成財務管理諸多問題的產生[3]。
公立醫院進行預算管理能夠實現對公立醫院未來經濟活動的規劃,但在公立醫院實際的財務管理過程中,由于醫院一部分高層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自身對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嚴重影響了醫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預算管理沒有起到協調醫院發展的作用。一部分公立醫院雖然制定了相關的預算編制,但卻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造成預算管理工作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另一部分公立醫院雖有預算管理體系,但可行性不高,使得預算結果與醫院實際的發展目標之間存在較大的偏差。再者,醫院財務部門經常用上年度的財務數據進行本年度的預算編制和財政撥款,造成預算目標與實際目標的嚴重偏離。
在進行醫院財務管理時,一部分醫院的高層管理人員注重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忽視了公立醫院公益服務的社會責任;一部分醫院財務管理人員,只注重成本的核算工作,卻忽視了監督工作,并且受自身職業素質、職業能力的影響,對醫院的財務管理體系不能進行全面的了解。另外,由于醫院管理人員自身的認識問題,認為醫院的財務管理僅僅只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與其他部門和醫院職員本身沒有太大的聯系,缺乏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得醫院財務管理的抗風險能力較低[4]。
公立醫院高層管理人員以及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工作時,應認識到預算管理對醫院醫療服務提升以及醫院財務抗風險能力提升的積極意義,并在今后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預算工作內容,全面系統的了解醫院各個部門的財務信息,實現財務預算真實反映醫院財務狀況的目的。預算部門應全面預測影響醫院醫療收入、支出的各項因素,對年度財務做出精心預算,以此來確保醫院年度工作的順利完成。再者,公立醫院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醫療服務價格進行醫療服務,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醫療支出計劃,降低醫院的運營成本,實現公立醫院最大的經濟效益。
在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應逐步完善醫院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醫療流程,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系統的財務管理體系。在管理過程中,應不斷加強財務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業務素質,定期組織醫院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相關職業技能的培訓工作,完善績效體制建設,強化考核制度,從根本上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技能,端正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公立醫院的會計從業人員應充分發揮自身的預測、決策、監督、控制的職責,及時編制準確的財務報表,送交醫院高層管理、決策人員,以便高層管理、決策人員及時就出現的財務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5]。
在新醫改的影響下,公立醫院必然會參與到各醫療服務行業的各競爭當中去,這就會導致醫院運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產生。因此,在進行醫院財務管理時,應不斷健全醫院的財務內控制度,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體系來彌補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保證醫院運營資產和經營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有效減少醫院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產生,確保醫院能夠正常從事經營活動,促進財務目標的達成。醫院應制定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減少財務風險問題的產生。在進行內部控制時,還應注意將成本控制制度、收入控制制度、支出控制制度以及內部審計制度等各項控制制度進行有效的結合,達到一種平衡制約的關系,來促進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有限開展。
在進行醫院財務管理時,應對醫院醫療設備進行系統的管理,因為醫療設備是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重要介質,也是衡量一個醫院醫療水平的重要指標。在進行投資管理時,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計劃,控制醫療設備投資的比重;召開領導決定會議,探討投資的可行性,降低投資風險;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做好投資的預算管理工作,確保各投資項目的質量;組織專業檢修人員,定期對投資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工作[6]。
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公立醫院的醫療競爭也日趨激烈,財務管理方式的創新和財務管理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公立醫院能否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公立醫院在這個大的醫療改革背景下,只有不斷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健全財務內控制度,加強投資管理工作才能逐步建立、健全我國的公立醫院財務管理體系,促進公立醫院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
[1]許傳寧,于黎霞.新醫改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目標及實現途徑[J].財經界(學術版),2014,10:213.
[2]范文淼.新醫改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目標及實現途徑[J].財經界(學術版),2014,08:190.
[3]楊婕.試論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改革要求[J].才智,2014,32: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