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良
金秋九月,正值露地葡萄成熟時節。9月11日,記者走在農安縣萬金塔鄉五里堡子村的村路上,宛如踏上了葡萄銷售一條街:村路兩側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葡萄銷售攤位。為了招攬顧客,農戶不僅在攤位上擺放了一串串新采摘的葡萄,還在攤位兩側的路邊插上了十幾面彩旗。
在農安縣郝萬彬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郝萬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從1990年就開始種植葡萄。為使葡萄種植逐步走上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之路,他于2011年組織該村72戶農民成立了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實行了“五統一”管理。如今,在他的組織帶動下,全村近百戶農民種植葡萄,葡萄種植面積近40公頃。該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葡萄村”。
郝萬彬告訴記者,今年,風調雨順,瓜菜豐收,葡萄長得也特別好。他家今年一共種了1.4公頃葡萄,主要品種有巨峰、夏黑和白雞心等。初步估算,今年他家最少能產4.3萬公斤葡萄。
“我家的葡萄雖然沒經過有機認證,但是完全是按照有機標準種植的。”郝萬彬告訴記者,他采用的是最新無公害葡萄種植技術,使用農家肥和生物防蟲法,真正做到了無化肥、無農藥、無污染。
“我家的葡萄不僅安全,而且都是特優級果品。”在葡萄種植基地里,郝萬彬一邊采摘葡萄,一邊向記者詳細介紹說,他家今年采用了無菌套袋技術,這種技術不僅可以減少果實生長期病蟲害,減少日灼和鳥害,減輕灰塵污染,提高果面光潔度,還可以改善果實生長微環境,使果實著色均勻,色彩鮮艷,果肉細膩,提高了葡萄的耐貯性。
“好酒也怕巷子深哪。”郝萬彬說,雖說他家的葡萄都是特優級果品,但是由于該村地理位置較偏,距農安縣城28公里,離長春市區90公里,葡萄賣得并不理想。不僅僅是他家,該村多數農戶都靠門口擺攤零售和少量對外批發,有實力的農戶則自建一個貯藏窖,將葡萄裝箱窖藏到年底再賣。
“但是窖藏不僅費工而且費電,再說也會影響葡萄的口感和質量。”郝萬彬告訴記者,近期,他打算讓兒子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體,開展一次“城鄉對接市民團購”活動,利用周末時間將葡萄運到城里,與市民面對面進行交易,不僅能讓市民吃上最安全、最新鮮的葡萄,也可以直接拉動他家的葡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