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關造紙化學品文獻摘要
(編者按:本欄目收錄最新國內相關造紙期刊公開發表的涉及造紙化學品的有關文獻,內容包括文獻題目、作者、刊名、發表年份、卷(期),起止頁碼和摘要。)
文獻題名:造紙涂料過篩除氣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李洪才,劉金剛,王比松,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2):6-10
分析了除氣前造紙涂料中氣泡的分布特點,研究了不同目數篩網及不同篩網組合方式對振篩除氣的影響,并進行了工廠中試試驗。結果表明,在實驗所選組合方式中,325-400-400目的組合方式最佳,且中試振動篩與實驗室振動篩的除氣效果相近,但中試振動篩的過篩速率更高。
文獻題名:固載β-環糊精陽離子淀粉的制備及在抗菌紙中的應用
作者:董超,葉迎,錢麗穎,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2):11-15
摘要:研究了固載β-環糊精陽離子淀粉(β-CD-CS)的合成條件,探討了β-CD-CS與鹽酸環丙沙星(CipHCl)制備的包合物在抗菌紙中的應用。結果表明,合成β-CD-CS最優條件是n(環氧氯丙烷)∶n(β-環糊精)=5∶1,反應溫度為40℃。將β-CD-CS與CipHC1制備的包含物添加到紙張中,隨著包合物用量的增加,紙張的抗張強度、撕裂強度和耐破強度都是先升高后降低;紙張的抗菌效果隨包合物用量的增加越來越明顯,當包合物用量為2.5%時,紙張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徑分別為16.9 mm和16.3 mm。同時,相同包合物用量下紙張對大腸桿菌的抑菌圈直徑大于金黃色葡萄球菌的。
文獻題名:改性PAE樹脂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作者:嚴維博,王建,王志杰,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2):16-20
摘要:采用羧甲基纖維素(CMC)對聚酰胺多胺環氧氯丙烷(PAE)樹脂進行改性,以期在保持原有增濕強作用不變的前提下,提高PAE樹脂的使用性能,并賦予其一定的增強性能,降低PAE樹脂的使用成本。探討了PAE樹脂的改性工藝,并對改性PAE樹脂進行傅立葉紅外光譜表征,研究了改性PAE樹脂對紙張的增強效果及對漿料Zeta電位、濾水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在PAE樹脂成品中引入9%的CMC為最優改性工藝;在此工藝條件下制備的改性PAE樹脂用量為0.6%時,漿料的濾水性能最優;在相同用量下(0.6%),與傳統 PAE樹脂相比,添加改性PAE樹脂所抄紙張的抗張指數提高約22%,濕抗張指數提高約19%,耐折度提高約13%,撕裂指數提高約5%,內結合強度提高約6%。
文獻題名:脫墨漿不透明度對ERIC的影響及修正
作者:程皓,趙媛媛,徐嶸,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2):21-24
摘要:根據GB/T 20216—2006標準測定了廢紙制漿過程的不同工段舊報紙(ONP)漿樣和混合辦公廢紙(MOW)漿樣的有效殘余油墨濃度(ERIC),用Matlab軟件對測量原理公式進行了分析,發現當試樣的不透明度超過97%時,曲面出現了突變,此時應對光散射系數S的計算公式進行修正:S=1 000 α/w。對于ONP漿,α值取3.01,對于MOW漿,α值取3.82,再結合試樣定量,計算出ERIC,該修正方法能降低系統誤差。
文獻題名:ETC-ATD-GC/MS法測試墻紙中揮發性有機物
作者:朱海歐,陳進,盧志剛,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2):25-29
摘要:采用環境測試艙(ETC)、自動熱脫附儀(ATD)和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用技術,研究并建立了墻紙中15種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分析方法。對ATD實驗條件、吸附劑選擇等研究發現,與常規吸附劑Tenax TA相比,吸附劑Carbopack B/CarbosieveTM S-Ⅲ對VOC單體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更適合于有機物的吸附捕集。該方法對VOC單體的最小檢出限(LODs)范圍為0.01~0.4 μg/m3,方法的加標回收率為90%~109%,相對標準偏差(RSD)小于11%。用該法測試多種市售墻紙的VOCs,發現墻紙釋放VOCs的種類與墻紙材料有較大關聯。紙基墻紙的釋放量較低,只釋放少量的1-丁醇和丙二醇;無紡墻紙和PVC墻紙釋放出較多的甲苯、苯乙烯、2-乙基-1-己醇、壬醛和萘等;而金屬墻紙則釋放出較多的直鏈或支鏈烷烴。
文獻題名:銨堿法預處理煙梗纖維提高造紙法煙草薄片品質的研究
作者:王鳳蘭,王磊,謝益民,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2):40-43
摘要:采用銨堿法[CO(NH2)2和KOH]對煙梗纖維進行預處理,以改善煙梗纖維的物理性能,提高造紙法煙草薄片的感官質量。結果表明,在CO(NH2)2用量1.0%、KOH用量1.0%、處理溫度45℃和處理時間3.0 h條件下,煙梗基片的抗張指數、松厚度和柔軟度分別為32.8 N·m/g、2.89 cm3/g和37.3 mN,與未預處理煙梗基片相比分別提高了 9.33%、16.5%和27.4%;卷煙感官評吸表明,與采用普通造紙法煙草薄片卷制的卷煙相比,經上述銨堿預處理后的造紙法煙草薄片卷制的卷煙,感官評吸得分最高,比普通卷煙高1.9分。
文獻題名:生物酶在亞銨法麥草制漿中的應用
作者:史軍偉,張奇媛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2):82-84
摘要:通過應用實例詳細介紹了生物酶在亞硫酸銨法麥草蒸煮生產中的應用。結果表明,在中性亞硫酸銨法蒸煮中,使用1.5%(相對于絕干原料)的生物酶,能夠替代30%~40%的亞硫酸銨,在保證噴放漿硬度不變的情況下,大幅度降低殘銨,有利于減輕對球體、罐體、管道的腐蝕,減輕環保壓力。采用生物酶預處理,可顯著降低蒸煮后廢水的污染負荷,但會使總蒸煮時間增加35 min。
文獻題名:涂料延展黏度對簾式涂布運行性能的影響
作者:張曦晨,劉金剛,王比松,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3):6-10
摘要:應用實驗室單張紙簾式涂布機,對分別以聚乙烯醇類增稠劑1788、丙烯酸乳液類增稠劑PR328、羧甲基纖維素(CMC)和堿潤脹類增稠劑Top007為增稠劑的不同配方的涂料體系進行簾式涂布實驗。結果表明,相同操作條件下,PR328體系涂層質量較好,CMC體系下涂層出現了大量“火山坑”現象;隨著延展形變和延展速率的提高,涂層的破壞情況加劇;當延展形變相差不大時,高速度的涂布過程更容易出現表面缺陷;延展黏度大的涂料體系,涂層的表面覆蓋率更高。
文獻題名:改性膠原蛋白施膠劑、AKD和SAE的生物降解性評價
作者:王學川,潘博,張莎,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3):11-16
摘要:采用BOD5/CODCr和OECD-301B等2種方法對改性膠原蛋白施膠劑 (MCSA)的生物降解性進行研究,并與常規施膠劑烷基烯酮二聚物(AKD)和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E)的生物降解性進行評價與對比。結果表明,MCSA、AKD和SAE的BOD5/CODCr分別為0.32、0.28和0.21,分別屬于可降解物質、降解性差物質和難降解或不可降解物質;采用OECD-301B法,第28天的生物降解性指數(IB)分別為102.55%、95.63%和92.11%,分別屬于可降解物質、難降解物質和難降解物質。2種方法得出的結論一致,其生物降解能力由大至小依次為MCSA>AKD>SAE;同時探討了分子結構與生物降解性的關系,MCSA與SAE分子中同樣具有苯結構,但MCSA具有極性強、生物親和能力好的特點,所以MCSA降解性較好。分析結果表明化學品的結構對其生物降解性的影響需綜合考察。
文獻題名:納米材料在紙張表面處理中的應用
作者:謝清萍,彭建軍,張權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3):61-67
摘要:對納米材料的團聚與分散機理及分散方法進行了簡介,以涂布、表面施膠等2種方式為例對納米材料在紙張表面處理中的應用進行了綜述,列舉了通過表面處理生產的幾種納米功能紙的應用,總結了目前納米材料在造紙工業中應用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
文獻題名:白泥作為鈣質原料在硅酸鹽材料中的應用
作者:劉一山,孫智,劉術明,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2014,33(3):68-73
摘要:介紹了堿回收白泥在硅酸鹽材料生產中替代石灰石的可行性,分析了白泥用作硅酸鹽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現狀以及推廣應用存在問題和前景。將白泥用作硅酸鹽材料的鈣質原料,可大量、低成本地使白泥得到資源化利用,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造紙行業的白泥問題,還可減少硅酸鹽行業石灰石資源的消耗。
文獻題名:PEI/APAM助留體系下細小纖維-碳酸鈣共絮聚的研究
作者:林濤,任建曉,殷學風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4):10-14
摘要:以楊木P-RC APMP為原料,對其進行篩分,并對P-RC APMP細小纖維與碳酸鈣進行共絮聚,研究了PEI/APAM微粒助留體系下,不同的PEI用量、APAM用量及剪切力對細小纖維-碳酸鈣共絮聚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PEI用量的增加,PEI/APAM體系所形成的共絮聚團的表面負電荷在不斷降低,漿料的Zeta電位絕對值在不斷變小;在PEI/APAM體系中,當PEI用量為0.25%、APAM用量為0.03%時,細小組分的留著效果好;在高剪切作用下,共絮聚團的漿料留著性能與濾水性能在不斷降低。
文獻題名:紙質食品接觸材料的多環芳烴氣相色譜/質譜-選擇離子監測法測定
作者:王成云,楊左軍,徐嶸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4):15-20
摘要:建立了一個氣相色譜/質譜-選擇離子監測方法,對紙質食品接觸材料中18種禁用多環芳烴進行了同時測定,該方法以正己烷/丙酮(1∶1)為提取溶劑,溫度40℃下超聲提取紙質食品接觸材料中的多環芳烴,提取產物經硅膠固相萃取柱凈化后進行氣相色譜/質譜-選擇離子監測法測定,外標法定量。在S/N=3的條件下,各目標化合物的檢出限為0.1~1.0 μg/kg。方法的加標平均回收率為55.98%~95.62%,相對標準偏差為2.87%~6.98%,線性相關系數均大于0.997。該方法快速簡便,定性準確,檢出限低,可完全滿足多環芳烴檢測的技術要求,可用于食品接觸材料中18種禁用多環芳烴的同時測定。采用該方法對市售食品接觸材料進行測試,結果在米黃色再生包裝紙袋中檢出高含量的菲。
文獻題名:高錳酸鉀活化麥草漿過氧化氫漂白的研究
作者:郭星,張安龍,羅清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4):21-23
摘要:探討了高錳酸鉀對Soda-AQ法麥草漿過氧化氫漂白的活化作用。結果表明,高錳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在酸性條件下可與紙漿中的木素反應,經高錳酸鉀預處理后的紙漿具有很好的可漂性。通過分析比較MQDP和MDQP等2種漂白流程,得出在高錳酸鉀用量為1.0%時,采用MDQP漂白流程,紙漿得率損失較小,白度最高。
文獻題名:亞微粒子石蠟乳液的制備及影響因素
作者:張圣祖,郭銘霞,王發鵬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4):24-27
摘要:蠟乳液具有良好的流動性、高度分散性和乳液穩定性等特點,在紡織、化工、醫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文以54號石蠟為原料制備了穩定的亞微粒子石蠟乳液;考察了乳化劑的類型、用量、乳化溫度、時間以及攪拌速度等對乳化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乳化工藝條件為乳化劑(司盤60和吐溫60)用量為石蠟質量的30%~35%,溫度為85℃,攪拌速度為200~300 r/min,乳化時間為20~30 min;偏光顯微鏡測試表明乳液微粒呈現均勻的球形分布;激光粒度分析儀分析表明乳液粒徑主要分布范圍在0.1~0.5 μm。
文獻題名:微生物法控制馬尾松樹脂障礙
作者:王恒,葉聿程,李祖巍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4):28-31
摘要:用顆粒失重法測定自制微生物發酵液降解馬尾松樹脂顆粒的效價,探討了微生物發酵液控制馬尾松樹脂障礙的可行性。結果表明:樹脂顆粒失重量與氫氧化鈉滴定量成線性關系,相關系數為0.930。實驗優化了失重法的降解條件:顆粒質量0.2 g,發酵液量20 mL,溫度60℃、pH為8,處理時間12 h。通過5 L發酵罐發酵,效價從搖瓶的38.0%提高到50.6%,通過傅立葉紅外光譜測定反應前后樹脂成分的變化,顯示有羧酸的產生,并且發酵液對樹脂類物質中的酯鍵具有裂解作用。可見該發酵液對樹脂障礙有明顯控制效果。
文獻題名:生物活性磷替代傳統磷營養鹽在制漿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中試
作者:胡沖,張紅巖,鄒學圣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4):38-40
摘要:對比和分析了生物活性磷與傳統磷營養鹽在制漿造紙廢水處理生化系統中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生物活性磷較傳統磷營養鹽在污水處理系統中的穩定性、污水處理效果、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能更好地替代傳統磷營養鹽。
文獻題名:改性造紙白泥用作水泥混合材的工業試驗
作者:劉來寶,張禮華,唐凱靖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6):17-21
摘要:通過將造紙白泥的化學改性處理與對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系統的技術改造相結合的方法,利用高溫水泥熟料冷卻過程中產生的廢余熱(來自篦冷機第3段尾端,廢氣溫度為160~250℃)將其快速烘干,并作為混合材進入水泥熟料庫,一次性解決了造紙白泥的改性預處理、烘干及資源化利用等關鍵問題。工業試驗結果表明:當白泥摻量不超過質量分數6%時,所生產的P.C32.5R和P.O42.5R型水泥各項指標均滿足國標GB 175—2007的要求。項目總投資約80萬元,依托2 500 t/d水泥熟料生產線可實現年處理白泥2~5萬t,創造經濟價值近300萬元/a。
文獻題名:重氮鹽感光紙預涂布涂料的研制
作者:蔣蓓蕾,何岳培,尤惟中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6):22-25
摘要:預涂布工藝可提高感光紙質量。預涂布涂料的制備關鍵是精選原料、合理配比和優化工藝,針對預涂布涂料制備中影響感光紙性能的相關因素進行了討論,提出了方案。
文獻題名:微波萃取/GC-MS測定紙質食品包裝材料中雙酚A
作者:蔣小良,陳梅,陳凱,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6):26-29
摘要:以丙酮為萃取劑,建立了微波萃取/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測定紙質食品包裝材料中雙酚A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微波萃取溫度與時間對萃取效果的影響,選擇了最佳的微波萃取條件。結果表明:方法的檢出限為0.05 mg/kg,樣品的加標回收率為84.2%~95.4%,相對標準偏差小于4.6%。該方法具有快速、方便、靈敏度高等優點,適合于紙質食品包裝材料中雙酚A含量的快速測定。
文獻題名:OM01脫墨劑在ONP/OMG脫墨生產中的應用
作者:朱超宇,趙世英,漆智鵬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6):43-45
摘要:研究了液態復合型浮選法脫墨劑OM01在浙江某廠廢舊報紙和雜志紙(ONP/OMG)脫墨生產線(350 t/d)上的應用情況,從使用效果和經濟效益等2方面與之前用的韓國皂類脫墨劑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在原有脫墨工藝不變情況下,OM01使用后,浮選紙漿白度增益值較皂類脫墨劑高1.9%~2.2%ISO,油墨去除率較皂類脫墨劑高30%~50%,成漿的L*、a*、b*色相值與皂類脫墨劑相當,且噸漿脫墨劑使用成本較皂類脫墨劑降低25%。
文獻題名:論性能卓越的化學品對造紙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
作者:王篤澤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6):50-53
摘要:采用列舉實例的方式回顧了最近10年來性能卓越的造紙化學品的開發及應用對造紙技術進步的推進作用,同時闡述了性能卓越的造紙化學品的成功應用和推廣的關鍵是必須由相應的技術支持來配合,并提出了新的造紙化學品的開發必須與市場潛力和需求相結合的觀點。
文獻題名:國產酶制劑在制漿蒸煮的應用試驗及其存在的技術障礙分析
作者:韓紅生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華紙業,2014,35(6):66-67
摘要:制漿蒸煮環節的酶制劑還停留在研發與試用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個相對可靠、穩定的國產品牌。借助生產試驗數據,分析了國產蒸煮酶制劑的應用效果及存在問題,提出了國產酶制劑用于制漿蒸煮需突破的技術障礙。
文獻題名:礦物脫墨劑在ONP/MOW/OMG脫墨生產中的應用
作者:朱超宇,趙世英,漆智鵬,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1-3
摘要:介紹浮選法礦物脫墨劑MA在江蘇某廠250 t/d ONP/OMG/MOW混合廢紙脫墨生產線的使用情況,從應用效果和經濟效益方面與之前用的生物酶脫墨劑EA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在原有脫墨工藝不變的情況下,使用MA后,浮選紙漿白度增益平均值較EA增加0.9%ISO;脫墨成漿白度平均值較EA增加2.4%ISO;脫墨成漿油墨塵埃含量較用EA時降低80%;脫墨成漿的L*、a*、b*色相值穩定;噸漿脫墨成本較EA降低15%~20%。
文獻題名:混合辦公廢紙的纖維素酶脫墨
作者:張玉雙,劉婧,陳禮輝,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4-7
摘要:根據混合辦公廢紙脫墨漿抗張強度、白度和塵埃度等3個指標,得到優化的纖維素酶脫墨工藝:酶用量1.2 U/g,酶處理時間15 min,漿濃度9%,溫度55~60℃,碎漿時間8 min,乳化劑用量0.05%,pH為4.5~5。通過對漿料脫墨前后的性能比較分析,發現纖維素酶不僅能有效去除附著在纖維表面的油墨粒子,而且對纖維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文獻題名:有機溶劑預處理煙梗纖維提高重組煙葉品質的研究
作者:王鳳蘭,王磊,劉瑾,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21-23
摘要:采用有機溶劑乙醇對煙梗漿料進行預處理,以達到改善煙梗物理結構和提高重組煙葉的品質的目的。由正交實驗結果,結合重組煙葉的感官質量評吸可知,合適的處理條件為:料液比1∶8,處理溫度90℃和處理時間60 min。在此條件下,煙梗基片的抗張指數、松厚度和柔軟性能(柔軟度值越小,其柔軟性能越好)分別為31.482 N·m/g、2.803 cm3/g和45.289 mN,與空白樣品相比分別提高2.946%、13.851%和-17.415%;卷煙感官評吸表明,與采用普通重組煙葉卷制的卷煙相比,處理后的重組煙葉卷制的卷煙,感官評吸得分高1.53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普通重組煙葉帶來的雜氣、刺激性,并有諧調和增加余味的作用。
文獻題名:膠原水解物的制備及其在紙張表面施膠中的應用
作者:由耀輝,劉一山,廖學品,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24-29
摘要:以制革廠豬皮邊角料為原料,分別用胃蛋白酶和堿性蛋白酶Alcalase進行水解,制備了2種相對分子質量的膠原水解物(CH-l和CH-2),GPC測得它們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 160×103和 5×103,且CH-1的疏水性指數大于CH-2。將這2種膠原水解物用于紙張的表面施膠,結果表明:CH-1可在紙張表面形成一層薄膜,能顯著提高紙張的強度和抗水性能;而CH-2由于分子太小,無法在紙張表面成膜,因此對提高紙的抗張強度和抗水性能作用不明顯。
文獻題名:重質碳酸鈣濕法超細研磨分散劑的應用研究
作者:張雪,胡惠仁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30-35
摘要:在實驗室條件下,為研究重質碳酸鈣(GCC)研磨專用分散劑的性能優劣,以325目GCC為原料,采用實驗室籃式研磨機,考察了前后段分散劑的添加方式、研磨機的轉速、后段分散劑的種類等對研磨效果的影響,確定了最佳的GCC濕法超細研磨用分散劑的實驗室應用工藝。
文獻題名:綠液特性對白泥影響AKD施膠效率的研究
作者:劉羚,王建,高先強,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36-39
摘要:研究綠液特性對其所制備白泥碳酸鈣加填紙的AKD施膠效率。結果表明,綠液品質對白泥碳酸鈣加填紙的AKD施膠效率有一定影響,隨綠液不溶物去除率的提高,所制備白泥加填紙的AKD施膠效率提高。綠液不溶物含量從1 360 mg/L降低到145 mg/L,其所制備的白泥碳酸鈣加填紙的Cobb60值從86.1 g/m2降低到64.8 g/m2。
文獻題名:無皂苯丙乳液表面施膠劑的制備與表征
作者:付小龍,張光華,李俊國,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40-44
摘要:以芬頓試劑為引發劑,陽離子淀粉為主鏈,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羥乙酯(HE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為單體,采用無皂乳液聚合法在陽離子淀粉分子上接枝苯丙共聚單體,合成出一種無皂苯丙乳液表面施膠劑,并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粒徑分析儀、靜態接觸角和掃描電鏡(SEM)對乳液的結構和性能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當m(單體總量)∶m(淀粉)=2∶1,m(H2O2)= 2.6%,m(St)∶m(BA)=2.5,m(HEA)=0.3%,m(DM)= 1.2%,表面施膠劑用量為0.4%時,施膠效果最佳。
文獻題名:殼聚糖/陽離子淀粉防油劑對抗油脂包裝紙結構及性能的作用
作者:胡永輝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45-49
摘要:用自制的殼聚糖/陽離子淀粉復合防油劑對紙張進行表面施膠制備新型抗油脂食品包裝紙,以代替傳統的制備方法(烯烴類涂布法和含氟類防油劑施膠法)。采用Oil Kit Test-TAPPI pm-96國際通用測試法研究了抗油脂食品包裝紙的抗油脂性能,自制防油劑中陽離子淀粉對抗油脂食品包裝紙強度和光學性能等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取得良好抗油脂效果的條件下,含陽離子淀粉類防油劑紙張的抗張強度、耐折度和撕裂度都得到了提高,透氣度下降。
文獻題名:TPX用于高溫型合成革離型紙的研究
作者:黃小雷,劉文,劉群華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50-54
摘要:以耐熱溫度200℃以上的聚-4-甲基-1-戊烯(TPX)樹脂為原料,通過熱擠出涂布機淋膜復合制備離型層,探索紙膜結合強度較好時的熱擠出涂布工藝條件。結果表明,采用DX 820 TPX樹脂為原料,擠出涂布的 5段適宜溫度分別為 250、280、305、305和305℃,達到最佳紙膜結合強度的其他工藝條件為:螺桿轉速40 r/min、電暈功率0.8 kW、氣隙高度55 mm、壓區壓力700 kPa;紙膜結合強度達到0.46 kN/m,紙膜結合良好。
文獻題名:箱紙板零排放生產工藝的應用
作者:龔新懷,翁景崢,陳躍涼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63-66
摘要:解析零排放封閉系統水質參數與工藝問題的關聯,研究聚胺復合物對造紙廢水的絮凝作用,考察了替代纖維原料的絮凝廢渣對紙張強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無氯復合絮凝劑OS2/PD2或APAM-PD處理造紙廢水,纖維留著率超過90%,對鈣離子脫除率在40%以上;采用OS2/PD2絮凝產生的纖維廢渣回用度6%以內時,可增加紙張的環壓強度和抗張強度。
文獻題名:2種前處理方法對一次性紙杯水提取物細胞毒性測定結果影響的比較研究
作者:朱洲海,畢冉,管瑩,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紙和造紙,2014,33(1):67-70
摘要:探討2種前處理方法在測定一次性紙杯水提取物的細胞毒性中的應用。一種前處理方法采用歐盟關于紙和紙板水提取物細胞毒性測定標準中的前處理方法,另一種前處理方法則模擬了紙杯日常使用條件。選用4種市售的一次性紙杯,對2種方法得到的紙杯浸提液使用MTT法測定了對CHO細胞的毒性作用。結果表明,4種受試紙杯使用本研究所采用2種方法的水提取物均未顯示出明顯細胞毒性,細胞相對增殖率無顯著差異,2種前處理方法均可用于一次性紙杯的細胞毒性測定。
文獻題名:2種漆酶改性方法及其在造紙纖維改性中的應用
作者:張全升,馬邕文,陳楊梅,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1):1-5
摘要:由于漆酶在高溫和其他極端環境下不穩定、易失活,使漆酶改性纖維的條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有必要對漆酶進行一定的改性處理,使其活性、穩定性提高。該文基于漆酶氨基酸殘基末端的活性基團氨基(—NH2)和羧基(—COOH)分別與二氧化硫脲和L-苯丙氨酸甲酯鹽酸鹽發生反應使漆酶活性、穩定性提高的改性方法。通過研究發現,L-苯丙氨酸甲酯鹽酸鹽改性后的漆酶和二氧化硫脲改性后的漆酶活性分別提高209%和50%,穩定性前者提高50%,后者變化不大。將改性漆酶/組氨酸用于OCC漿,添加L-苯丙氨酸甲酯鹽酸鹽改性漆酶/組氨酸的紙張比添加未改性漆酶/組氨酸的紙張抗張強度、耐破度以及撕裂度分別提高13%、10%和9%;添加二氧化硫脲改性漆酶/組氨酸的紙張比添加未改性漆酶/組氨酸的紙張抗張強度、耐破度以及撕裂度分別提高5%、7%和6%;因此,用二氧化硫脲和L-苯丙氨酸甲酯鹽酸鹽改性漆酶方法可行,漆酶活性和穩定性均得到較大提高。
文獻題名:傳統抄紙工藝與細小纖維預絮聚抄造工藝的對比研究
作者:任建曉,林濤,李斌,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1):35-38,5
摘要:以楊木P-RC APMP為原料,對其進行篩分,研究了傳統抄造工藝與共絮聚工藝下漿料懸浮液的Zeta電位、白水的陽離子需求量、細小組分的留著率以及成紙的性能。結果表明:與傳統抄造工藝相比較,共絮聚工藝能提高細小纖維和填料的留著,分別提高了5.98%和6.28%;紙張的白度、不透明度和強度性能均有提高,但紙張的松厚度有所減小。傳統抄造工藝下漿料的Zeta電位絕對值和白水陽離子需求量都要比共絮聚工藝條件下的高。
文獻題名:煅燒硅藻土在紙張涂布中的應用研究
作者:朱正軍,陳港,楊兵,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1):55-59
摘要:使用硅藻土部分代替粗粒度的重質碳酸鈣(GCC)進行涂布實驗。研究了硅藻土對無光和亞光涂布紙的光澤度、印刷光澤度、干拉毛強度和油墨吸收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硅藻土在不顯著增加涂布紙粗糙度的情況下,能有效降低涂布紙的光澤度。雖然涂布紙的Delta光澤度亦有所下降,但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35%)。硅藻土能夠增加涂布紙的干拉毛強度,提高K&N油墨吸收性,但會降低印刷密度。硅藻土可以增加油墨吸收速率,但該作用只有在硅藻土使用量較大(15份、20份)時,表現較為明顯。
文獻題名:膨潤土綠液除硅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雪,林濤,徐永建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1):60-64
摘要:將3種不同的膨潤土與模擬綠液的堿性溶液相混合分別觀測其沉降速率、沉降時間、吸附性能以及膨脹容,發現鈉基膨潤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高的膨脹容,可作為一種良好的吸附劑;另外,采用硅鉬藍法、能譜分析法以及紅外光譜法對鈉基膨潤土在堿性溶液以及模擬綠液的堿性溶液中的抗堿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鈉基膨潤土在堿性溶液中未檢測出任何游離硅元素 (包括二氧化硅以及硅酸鹽),并且隨著含堿量以及pH的增加,鈉基膨潤土中仍然沒有硅酸鹽溶出,重要的是,它能夠吸附綠液中的硅元素,除硅率可達40%~50%;所以,鈉基膨潤土的吸附溶脹性能好,在綠液中硅元素抗堿性強,不僅不引入硅元素還可以去除綠液中的硅元素,可作為一種良好的除硅劑成分。
文獻題名:臭氧法處理造紙熒光增白劑生產廢水的研究
作者:李叢叢,司繼林,魯風芹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1):87-89
摘要:采用臭氧氧化法對造紙熒光增白劑生產廢水進行實驗研究,對氧氣流量、氧化時間和pH等影響因素進行了優化。研究結果表明,當氧氣濃度為60 L/h,氧化反應時間為50 min,pH為6,CODCr去除率達到63.5%,濃度由850 mg/L降到310 mg/L,水的色度由800倍降到100倍。臭氧處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去除水中殘留的熒光增白劑。
文獻題名:重質碳酸鈣超細研磨用丙烯酸/2-丙烯酰胺 -2-甲基丙磺酸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助磨性能研究
作者:張雪,胡惠仁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2):39-44
摘要: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為聚合單體,過硫酸銨(APS)為氧化劑,次亞磷酸鈉(SHP)為鏈轉移劑,通過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應,制備低相對分子質量的AA-AMPS二元聚合物。考察了單體配比、引發劑用量、鏈轉移劑用量、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等對重質碳酸鈣(GCC)助磨效果的影響,并對產物的結構進行表征。通過優化得出,在單體質量比(AA∶AMPS)4∶1,引發劑濃度4%(相對于總單體),鏈轉移劑用量7%(相對于總單體),反應時間5.5 h,反應溫度80℃時,聚合物的各項性能最佳。最后探討了AA-AMPS二元聚合物的助磨機理,結果表明聚合物與碳酸鈣粒子間發生了牢固的化學吸附,有利于研磨漿液的穩定。
文獻題名:陽離子型聚丙烯酸酯漿內施膠劑的制備及應用
作者:周嬌,周雪松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2):45-50
摘要:該研究選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異辛酯為主要單體,與陽離子型丙烯酸酯單體-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DMC)和功能單體G共聚制備新型陽離子型漿內施膠劑。研究中,采用馬爾文粒度儀表征自制乳液的粒徑及粒徑分布;DSC和TGA表征共聚物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及熱分解行為。此外,通過表面張力儀、掃描電鏡和Cobb值測定儀對乳膠膜對水的靜態接觸角、施膠前后紙頁的表面形貌以及抗水性進行觀察和表征后發現,聚合物乳膠膜對水的接觸角有顯著提高,并且共聚單體的組成會影響施膠后紙頁對水的接觸角大小。研究中探討了功能單體DMC、引發劑AIBA用量等對紙張施膠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漿內施膠的方法,自制乳液可賦予紙張良好的抗水性。當w(DMC)=5.0%、w(AIBA)=1.58%時,自制乳液對紙張抗水性的提高最為顯著。
文獻題名:濕部化學系統中無機鹽對纖維素纖維吸附CPAM的影響
作者:張偉,何北海,Ron.Lai,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2):51-55,64
摘要:白水循環導致濕部化學系統中無機鹽的積累,回用時影響纖維與陽離子助劑的吸附。在無鹽條件下,纖維吸附CPAM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是一種單分子層吸附,纖維吸附CPAM的過程即是纖維表面逐漸被CPAM分子覆蓋的過程。該文采用3種無機鹽模擬了其對濕部化學系統的影響。研究表明3種無機鹽對纖維吸附CPAM的影響不同,隨Na2SO4濃度的增加,CPAM的吸附量增大,當Na2SO4濃度超過一定值時,CPAM的吸附量開始下降。高電荷密度的CPAM 2能適應更高濃度的無機鹽環境。二價的Mg2+和Ca2+則會與纖維上的羧基、酚羥基發生絡合吸附,占據了CPAM吸附到纖維上的作用點,導致CPAM分子不易吸附到纖維上,吸附量下降。
文獻題名:改性PAE樹脂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作者:嚴維博,王志杰,王建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2):56-59
摘要:該文綜述了改性PAE樹脂在造紙工業中的研究及應用,包括陰離子丙烯酰胺對PAE樹脂的改性、PAE樹脂聚脲改性、PAE樹脂與殼聚糖共聚接枝改性、PAE樹脂與苯乙烯接枝共聚改性、松香改性PAE樹脂、酸醛改性PAE樹脂、PAE樹脂與蒙脫土接技共聚改性、乙醇胺/水溶性環氧樹脂/PAE樹脂熱交聯改性、PAE樹脂與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核殼乳液的共混改性、PAE樹脂與堿性木素接枝共聚改性,環境友好型高固含量PAE樹脂,最后展望其前景。
文獻題名:IC厭氧反應器處理造紙廢水的顆粒污泥性質的研究
作者:趙登,張安龍,羅清,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造紙科學與技術,2014,33(2):92-95
摘要:采用IC厭氧生物反應器處理造紙廢水,研究了顆粒污泥的特性。結果表明:采用高負荷、高進水濃度的啟動控制條件,經歷22天的啟動運行,IC反應器的容積負荷為10 kg(COD)/(m3·d),COD去除率達到70%的水平。容積負荷在15~20 kg(COD)/(m3·d),進水上流速度為3.5~4.8 m/h時,COD的去除率仍可穩定在70%左右。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IC反應器中顆粒污泥粒徑變大,比重增加;厭氧顆粒污泥VSS/TSS的比值增至90%;比產甲烷活性增至450.8 mL(CH4)/[g(VSS)·d];沉降速度達到45.6~112.5 m/h,平均沉降速度提高44.4%。
文獻題名:響應面中心組合設計對高填特種紙漿料助濾系統的優化
作者:衛曉林,李杰輝,羨羽佳,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學報,2014,29(2):11-16
摘要:對高填特種紙漿料的助濾系統進行了優化研究,考查了助劑種類、用量、攪拌轉速、反應時間對高填高定量特種紙漿料濾水性能的影響。首先通過單因素實驗篩選出最佳助濾系統,為3號CPAM+高支化PAM系統;然后采用響應面中心組合設計優化了該系統的使用工藝條件,得出了實驗模型并對其進行了驗證。驗證結果發現,模型值與實驗值吻合。因此,可通過該模型計算得出最佳工藝條件的編碼值,CPAM用量、攪拌轉速、反應時間和高支化PAM用量編碼值的計算結果分別為0.3、1、-2.3和0.2,對應的真實值分別為0.016%、1 000 r/min、21 s及0.032%,相應的比過濾阻力為6.9 cm/g。
文獻題名:CMC-PVA共混改性PAE樹脂及其對紙張的增強作用
作者:嚴維博,王建,王志杰,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學報,2014,29(2):17-20
摘要:采用羧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CMC-PVA)改性劑對PAE樹脂進行改性,探討了改性的最佳工藝條件,以及改性后PAE樹脂作為增強劑對紙張強度性能的影響,并與陽離子淀粉和CPAM增強劑進行比較,同時,對改性PAE樹脂進行紅外與熱重表征分析。結果表明,與未改性PAE樹脂相比,利用CMC-PVA改性劑改性后的PAE樹脂對紙張的增強效果更好;在相同用量下,改性PAE樹脂具有比CPAM更好的增強效果;在相同使用成本下,改性PAE樹脂具有比陽離子淀粉更好的增強效果;改性PAE樹脂可取代CPAM、陽離子淀粉用作紙張增強劑。
文獻題名:納米微晶纖維素接枝含氟單體制備表面施膠劑的研究
作者:季劍鋒,朱紅祥,李澤龍,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學報,2014,29(2):21-25
摘要:以納米微晶纖維素(NCC)為骨架,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為單體,通過乳液接枝聚合合成新型表面施膠劑,并進行表面施膠的應用研究。考察乳化劑用量和含氟單體與NCC質量比對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單體轉化率的影響;在較優條件下改性NCC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單體轉化率分別為125.2%、27.7%和90.1%。通過紅外光譜進行接枝前后NCC的官能團變化分析。通過納米粒度儀分析了未改性/改性NCC的Zeta電位及粒徑變化;結果表明,所得改性NCC在乳液體系中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將其用于表面施膠,施膠處理后的紙張接觸角能夠達到120°,抗張指數較使用未改性NCC的紙張可提高26.4%,達到22.0 N·m/g。
文獻題名:APMP廢液與聚丙烯酰胺的復配及其應用
作者:董麗穎,胡惠仁,楊碩,等
刊名及發表時間:中國造紙學報,2014,29(2):26-31
摘要:對APMP廢液的主要組分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將APMP廢液與不同類型PAM(高相對分子質量 PAM、低相對分子質量PAM、兩性交聯型PAM)和Al2(SO4)3按照一定比例復配,以替代部分淀粉用于瓦楞原紙表面施膠。同時,探討了不同類型PAM及其用量對瓦楞原紙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加入相對分子質量為1 000萬的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的表面施膠劑對瓦楞紙強度性能的提高最顯著,且Cobb30值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