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忠云
(松桃苗族自治縣水務局,貴州 松桃 554100)
松桃縣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成效
石忠云
(松桃苗族自治縣水務局,貴州 松桃 554100)
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經濟產業化;松桃
自2007年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以來,松桃苗族自治縣邊治理、邊總結、邊探索,依托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堅持將水土流失治理與經濟產業化發展相結合,多渠道籌集治理資金,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參與,逐步探索出了適合本縣實際的治理模式,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松桃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川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土地總面積2 861.20 km2(未包括梵凈山),轄28個鄉鎮503個行政村,2013年總人口73.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6萬人,是以農村經濟為主體的欠發達地區。據2010年的資料,全縣有水土流失面積1 203.95 km2,占土地總面積的42.08%。2010—2014年,全縣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3.58 km2,占應治理面積的15.25%,治理速度非常緩慢,這嚴重制約了松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1]。新形勢下松桃抓住機遇,探索出了適合自己實際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了治理步伐,實現了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
2007—2014年,松桃縣共對太平河、南門河、鎮江河、官舟河、大坪河、大沖溝6條小流域進行了綜合治理,共計完成治理面積85.08 km2,完成投資3 312.19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 351.00萬元。建設內容有:營造水保林845.06 hm2,栽植經果林1 008.31 hm2,實施坡改梯175.74 hm2、封育治理5 277.87 hm2、保土耕作1 201.02 hm2,修建蓄水池194口、沉沙池194口、截排水溝41.49 km、生產便道14.70 km、機耕道11.31 km、植物護埂82 km,整治溪溝3.20 km、小山塘1座、引水渠2.17 km,修建進村公路6 km、沼氣池250口。
松桃在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實施中,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和模式,在規劃上注重選點工作,切實把治理項目與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努力爭取項目所在地政府和群眾的重視和支持,特別是在后續管護上下了不少功夫。如在經果林種植及后期管護環節,引入有能力的大戶及民間團體參與,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及管理效率;明確了責任,將驗收后的水保林移交給當地政府,由其全權負責,力求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經測算,治理后6條小流域的林草覆蓋率增加了27%以上,年保水312.75萬m3、保土21.07萬t。
3.1 水保治理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贏
2008年,在南門河小流域治理中,根據項目所在地蓼皋鎮政府發展臍橙的規劃,率先在稿樓村、牛場村種植66.70 hm2臍橙,力求盡快推動和促進臍橙產業發展。在太平河小流域治理中,結合縣內打造桃園旅游勝地的規劃,率先集中連片栽植桃樹33.30 hm2,帶動了全縣1 333.33 hm2的桃園發展,綠色產業正逐步向規?;l展[1]。
2010年,在官舟河小流域治理中,打破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由國家單獨投資的模式,引進松桃凈山農業有限公司首期投入146萬元參與建設,流轉坡耕地20 hm2,規范栽植冬桃、脆紅李等經果林,在后期管護中又引進先進管理技術,2014年僅果品收入就達到了120萬元。另外,該公司還發展了林下養雞、林下育苗等立體農業。
2014年實施的大沖溝小流域治理,主要以生物措施為主,在經果林種植和管理中引進大戶和茶葉公司參與建設和管理,解決了后續管護之憂。以發展獼猴桃和茶樹為主,獼猴桃由大戶投資管理,茶樹由大戶和公司投資管理。目前該小流域內已發展獼猴桃200多hm2,茶園1 467 hm2。據預測,若“貴長綠心”獼猴桃管理到位,則年均產值可達15萬元/hm2,種植4年就可收回成本。目前,茶葉和獼猴桃已成為孟溪鎮和普覺鎮的主導產業,普覺鎮還計劃將茶園和獼猴桃基地打造成觀光休閑的多功能區,使項目發揮更大效益。
3.2 水保治理與地方建設相結合,推動和促進地方建設快速發展
在官舟河小流域治理中,以苗王城旅游景點為中心打造示范區。在種植經果林的基礎上,配套建設機耕道、坡面水系等基礎設施,并與當地茶產業基地連接起來,使項目區成為游客觀光、休閑的勝地。在實施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中,增加旅游觀光元素,促進了全縣旅游產業的發展。 在太平河、南門河、鎮江河、大坪河小流域治理中,結合新農村建設,借助機耕道路修建為鄉村解決了通村公路,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1] 石忠云.銅仁市民間資本參與水保生態建設的做法及建議[J].中國水土保持,2013(9):8-10.
(責任編輯 孫占鋒)
S157.2
C
1000-0941(2015)11-0025-02
石忠云(1965—),男,貴州松桃縣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與監督管理工作。
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