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秋
工作單位:1500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革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I類切口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分析
朱麗秋
工作單位:1500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革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摘要】目的 探討我院對I類切口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進行干預后的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82例Ⅰ類切口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前明確感染者不納入研究范圍,所有患者均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結果 干預后的Ⅰ類手術切口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率及人均用藥天數均較干預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預防性抗菌藥物的首選為頭孢菌素類,第一、二代使用率明顯升高(P<0.05)。2014年手術部位感染率明顯低于2012年。結論 我院經過實踐干預,醫院Ⅰ類手術切口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I類切口;抗菌藥物;合理應用
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尤其是外科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其中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是管理的重點之一,主要包括手術前、麻醉手術期及手術后的預防性用藥。近年來,我院嚴格貫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治理活動方案》[1],進行了一系列的干預措施,本研究對我院Ⅰ類切口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的干預效果進行探討與評價。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2年~2014年1~6月共282例Ⅰ類切口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前明確感染者不納入研究范圍,所有患者均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2012年至2014年3年分別監測Ⅰ類手術切口患者98例、93例和91例。3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基礎疾病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監測方法
2012年1~6月為基線階段,2012年、2013年1~6月為干預階段。監測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變化趨勢,包括抗菌藥物使用率、人均用藥天數、使用藥物時機的合理性、抗菌藥物的種類、是否聯合應用等,同時統計手術部位感染率。
1.3監測標準
預防性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判定標準:根據衛生部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治理活動方案》(2011年、2012年)手術部位感染判定標準:《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001年)。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進行統計學分析,不同組件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抗菌藥應用情況
2012年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率為90.2%,干預后2013年使用率為83%,2014年使用率為67%;2012年抗菌藥物人均使用天數為8.5天,干預后2013年人均用藥天數為6.5天,2014年人均用藥天數為4.2天。干預后的Ⅰ類手術切口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率及人均用藥天數均較干預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抗菌藥物應用時機及聯合應用情況
干預后,術前2小時用藥比例、術中追加用藥比例、術后1 ~2天停藥的比例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種抗菌藥物應用比例明顯提高,二聯及以上聯合用藥比例明顯降低。
2.3抗菌藥物應用種類
預防性抗菌藥物的首選為頭孢菌素類,第一、二代使用率明顯升高(24.3% vs 45.4%,P<0.05)。
2.4手術部位感染率
2014年手術部位感染率明顯低于2012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3% vs 3.4%,P<0.05)。
研究已證實,手術部位感染與抗菌藥物濫用密切相關[2]。我國衛生部不斷更新關于抗菌藥物的應用原則和管理辦法,嚴格控制Ⅰ類手術切口預防性用藥,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3-4]。我院堅持貫徹落實抗菌藥物應用管理辦法,多部門共同參與,定期組織人員培訓,實時監控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避免細菌耐藥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的增加。本研究顯示,我院在2013年和2014年采取干預措施后,Ⅰ類手術切口抗菌藥物的術前2小時預防性用藥、術中追加用藥以及單種抗菌藥物應用比例均明顯增加,并且抗菌藥物的選擇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的應用,干預后2014年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較2012年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我院經過實踐干預,醫院Ⅰ類手術切口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我們繼續加強抗菌藥物的應用管理,需要醫師與藥師的共同配合努力,規范圍術期抗菌藥物的應用,更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
參考文獻
[1]孫鵬飛,雪軍,陳璇,等.臨床藥師干預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意義及模式[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7):33-35.
[2]譚斌,黃堅彤.臨床藥師干預I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情況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1):62-63.
[3]吳小彤,葉華進.三家三級醫院在Ⅰ類切口手術中抗菌藥物的使用分析[J].醫藥導報,2008,27(10):1272-1274.
[4]畢明龍,姜峰.抗生素在普外手術中預防切口感染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02):52-53.
Type I Incision to Prevent the Rationality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ZHU LiqiuGex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Nangang district Harbi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f type I incision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pplication was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analysis.Methods Select 282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 definite preoperative infection is not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the study,all patients were 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drugs.Results the stem class I operation incisionprognosi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use rate and per capita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decreased the days of drug administ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Prophylactic antibiotic of choice for the first,the two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use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In 2014 the operation site infec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in 2012.Conclusion Our hospital after practice intervention,preven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management achieved good effect in hospitals of class I operation incision.
【Key words】Type I incision,Antibacterial drugs,Rational appl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2.047
【中圖分類號】R6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12-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