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賓
踐行綠色生活
劉友賓
今年六月五日,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確定的首個環境日,今年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踐行綠色生活,旨在號召社會各界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共同形成建設生態文明的強大合力。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以來,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又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文件。《意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首次提出了要“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既在思想認識上進一步升華了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又從實踐和制度層面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具體安排和部署,必將有力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
《意見》提出,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將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生態文化的宣傳教育,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意見》還專列一個部分,就“加快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風尚”提出要求,進行部署,以努力形成人人、時時、事事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
踐行綠色生活,是法律對公民環境行為的要求。環境保護關系民生福祉。環境質量是重要的公共產品。環境質量的好壞與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既規定了公眾“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同時也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減少日常生活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我們要依法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的義務觀和權力觀,履行義務和保障權利并重,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不合理消費,共同保護生態環境。
踐行綠色生活,要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宣傳力度。環境保護靠宣傳起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宣傳教育工作責任重大。當前,黨和國家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在不斷深化,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在扎實推進,一些地方因為環境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復雜,公眾環境意識逐步提高,環境社會組織在不斷成熟,對我們做好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新時期的環境宣傳教育工作,要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自覺把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對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的地位、作用、責任主體都作出了明確規定,是環境宣傳工作法治建設的重要突破。法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這就要求政府不僅要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也要依法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把宣傳教育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環保宣傳教育部門更要深入研究環境宣傳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鞏固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成果,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治漂治浮治虛,堅持圍繞中心、內容為王、效果至上,充分發揮宣傳工作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環境保護工作的正能量。
踐行綠色生活,是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群眾基礎,也是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進展和成就的具體體現。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促進綠色生活理念成為社會共識,綠色生活政策不斷完善,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的自覺選擇,為建設生態文明獻一份力,盡一份責。
(作者為環境保護部宣教司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