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蓮子
摘 要:企業信息化的實質就是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以下文章就中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的形勢,并討論了其在發展中存在的挑戰,分析了“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協同模式”的新方向,希望這些可以使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來源得到拓展,進而對企業財務管理信息配合(就是傳遞和共享)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以達到財務信息的質量提升的目的,進而更好的為企業財務經管決策服務。
關鍵詞:財務管理;信息化;協同模式
一、中國企業財務經管信息化面臨的新挑戰
(一)與電子商務模式不協調。在當代電子商務形式之中,交易雙方經過電子網絡等方式實現了商討、簽約、交易等一系列行為,這使得交易愈來愈趨于虛擬化、即時化與遠程化。與以往的商業形式相比,財務經管信息化的模式的實現,對于企業的經管有了更深層次的需求。在以往的財務經管形式之中,不存在電子采購、電子付款與電子訂單等等高科技的經管方法,財務經管工作之中所涉及的信息搜集、決策、傳輸等等程序在時間上浪費比較大,在現代財務經管信息化建設中要徹底改變這種局面。在開展現代信息化經管工作中,一定要對管理企業全體部門的財務信息與實時經營數據信息進行跟蹤,比如說:信息的登記、賬目登記、繪制會計財務報表和對有關的信息進行匯總等等,把許多的財務數據進行集中處理, 將企業內部的資金進行集中配置進而實現有效的使用。以往的財務經管方法主要是運用分散經管方法,這樣就使得企業內部各個層級出現控制力度不夠、財務經管信息的交流不及時等等現象,這些與信息時代發展的步伐不一致。
(二)企業經管的方法比較落后。在當代財務經管信息化形式下,企業經過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等等高科技的手段對采購、生產、銷售、物流、保險等等工作實現快速完工,省去了人工處理的環節。因此,當代財務經管信息化主要應該從根本上對財務經管的方法進行轉變,要切實的做到遠程處理、業務配合、網絡經管、大批量處理等等;可以有效的為移動辦公與網上辦公的工作方法的實施提供條件。在以往的財務經管方法之中,其在實際的運行中會與其他經營業務之間存在時間間隔問題, 企業各個部門經營管理活動之間的配合不是很好,進而造成企業財務信息經管部門和其他部門的工作進度不一樣,這使得企業的效率受到嚴重的制約。當代財務經管信息化方法開展的實質是要企業對于企業管理的方法進行完善,從而使其符合信息化經管的方法。
(三)企業內部與外部信息之間的交流不及時。在以往的財務經管方法之中,企業每一個部分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的經管信息系統,所以,企業內部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這使得整個公司的信息不能實現共享的經管系統或者信息平臺。只能是不一樣的部門的信息進行單一的拼湊,公司對于財務管理信息搜集、處理、傳輸以及共享的效率受到嚴重的影響,企業其他的部門的業務經管和財務經管之間存在很大的不協調性,這樣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信息之間就不能很好的交流與配合、形成一個不同步的局面。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有所阻隔,這樣就會使得企業經營效率大大降低。此外,企業、政府機構與社會之間的信息傳遞與共享的途徑受到阻斷,政府機構和企業之間的信息系統要想實現信息互換、共享就會遇到很大阻礙,這樣企業內部與外部的信息交流就會存在障礙,這樣由于信息不一致,企業與政府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使其利益受到損失。
二、中國企業財務經管信息化協同形式的分析
引導企業實現財務經管信息化協同形式的思想要創新。當代企業財務經管信息化協同形式擁有以下幾點特征:實時性、開放性、決策性、標準化、共享性等等。在通過對國外先進的財務經管信息化建設經驗的研究發現,其思想與中國的財務經管信息化建設之間有很大區別,企業財務經管信息化協同方法的思路有所創新,也就是讓企業對原有的財務經管、會計核算系統進行創新,構成兩個新的環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財務經管信息搜集、分析系統與傳輸、共享系統。企業內部經管系統主要的特點就是協同性,構成一個把企業財務信息作為中心的信息資源經管制度。與此同時,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都要經過網絡建立連接關系,使得其管理信息系統之間互相連通,這樣有助于雙方的信息更好的實現交流、傳遞、共享,構建一個企業間財務經管信息的協同系統。在對企業財務信息搜集、分析系統進行研究的時候,要對企業數據庫中的財務信息實施搜集與分析。在設計財務信息傳遞、共享系統的時候,要綜合考慮企業內部之間與企業和政府之間信息的傳遞和共享,要確保設計的系統實現分工合理,互相配合,進而可以實現從多角度對企業財務經管信息化進行建設與完善。
總體來說,財務經管理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只有有效的解決了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協同的問題,才會使使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來源得到拓展,這樣財務信息的質量才能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可靠性才會增強,企業的經營效率才會提高。
參考文獻:
[1] 斯蒂芬 A.羅斯:公司理財基礎[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6
[2] 陳 圓:ASP與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探析,財會研究(甘肅)[J],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