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嬌
摘 要:本文通過系統分析法,闡述了會計的社會責任的概念以及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目前會計的社會責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論證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得出了只有不斷加強大眾對會計的社會責任理論的了解和認識、建立健全會計的社會責任理論體系、建立完善的會計的社會責任制度以及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才能真正的發揮會計的社會責任的作用。
關鍵詞:社會責任;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
一、會計的社會責任概述
(一)會計的社會責任的概念。會計的社會責任是會計學的分支,是運用會計學的相關原理與分析方法,采用多種計量手段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并進行實時的監控。從而為政府以及社會大眾提供相應的信息,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從而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效率以及質量。
(二)會計的社會責任研究的對象。會計的社會責任的研究對象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主要與環境保護、資源的利用、礦產的開采與保護、人力資源狀況、產品質量以及社會責任。
二、實施會計的社會責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的社會責任意識淡薄。(1)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企業培養出的會計人才大都認為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經濟效益,唯一目的也是獲得經濟效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的社會效益的構建,認為是再搞好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再搞好社會效益,這就造成了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難以轉變的現實。(2)政府和企業往往忽視了企業行為所產生的外部性問題。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有些會計在反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時,會只反映企業的貢獻,而忽略了企業經營活動對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片面的反應企業對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對擴大內需政策的促進作用,而忽略了企業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對社會資源的過度利用。
(二)會計的社會責任理論體系不健全。(1)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由于社會公眾對企業會計的社會責任的認識還不夠,我國對企業會計的社會責任的研究又比較晚,因此還沒有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在很多方面還屬于空白階段,沒有統一的標準。(2)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失真是會計核算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由于計量對象的特殊性以及復雜性,會計計量往往會采取主觀臆測的方式,會產生虛增以及虛減社會效益和成本的現象,從而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三)會計的社會責任制度不完善。企業會計的社會責任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責任法制,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社會意識淡薄、地區道德風尚差,會計人員的社會責任就相對困難,因此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對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至關重要。
(四)會計人員素質不高。(1)會計技術手段落后。由于會計的社會責任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因此我國相應的人才培訓相對較少,會計人員的職業技能素質偏低是目前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由于沒有統一的規范以及標準、計量對象又相對復雜,因此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就在根本上制約了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2)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差。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偏低,法律責任意識淡薄是造成企業難以履行社會責任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迫于上級的壓力,許多會計信息員面對損壞社會公眾利益的現象不加以控制,自身作風不嚴謹、無法以身作則給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造成了進一步的威脅。
三、完善會計的社會責任理論體系的對策
(一)加強大眾對會計的社會責任理論的了解和認識。(1)應在企業界廣泛開展會計的社會責任的討論和教育。要想促進會計的社會責任這一理念的廣泛實施,就必須逐步提高管理者對這一理論的重視,逐步從企業的長遠發展角度分析會計的社會責任這一戰略的實施,不斷促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從而更好地促進資源的節約與環境的保護,因此就必須采取座談會、宣講會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2)加強對企業相關利益人的宣傳。企業的相關利益人主要包括債權人、投資人以及稅務機關等,是否承擔社會責任對這些相關利益人有這種大的影響。只有培養好這些相關利益人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就會以最好的姿態支持相關的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從而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友好型的特色社會主義的建立。
(二)建立健全會計的社會責任理論體系。(1)吸收并借鑒會計界和企業界的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由于我國對會計的社會責任的研究比較晚,這一領域還存在空白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邀請進一步促進會計的社會責任這一理論在我國的實施,就必須結合會計界、企業界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制定一門科學的理論體系。(2)建立和完善會計的社會責任準則和制度。通過立法工作,不斷建立和完善會計的社會責任以及準則制度,從法律的角度為企業提供充足的信息,并對企業危害社會的行為加以懲處,從而提供合理的理論支持,使會計的社會責任的履行有法可依。
(三)建立完善的會計的社會責任制度。提高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的關鍵在意加強會計責任的法律法規建設,由于企業在經濟型、利益性,在很大程度上,企業會規避社會道德,選擇放棄呂向社會責任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對社會所造成的環境成本以及資源成本很難被披露出來。加強會計社會責任法律法規的建設,能夠依據國家以及社會公眾的力量幫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運用強制性力量,使企業的會計的社會責任付諸實踐。同時也為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平化、社會化,以法律形式將會計行為進行規定,使其制度化、法律化,從而調整企業的經濟行為,使其以更好地姿態進入市場,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意識社會效益的雙贏。
(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1)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的關鍵就在于培養會計的社會責任感,使其能夠準確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并且運用新的工具以及計量方法對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成本以及社會效益進行細致分析,從而逐步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從而逐漸趕上時代的步伐。應逐步強化企業會計人員的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將會計的社會責任、會計電算化以及會計人員的再教育納入會計的綜合素質的研究當中,培養一批具有社會責任的、具有強大專業實力的先進復合型人才,從而從實效出發,提高會計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應該在跨級電算化在企業逐漸普及的同時,加快對企業會計算化的管理,從單純財務管理向經營管理的方向轉變,從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更為有效的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2)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除了要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技能素質以外,還需要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要使企業會計核算人員改革工作思想,加強對會計合算的認識,從而對會計核算這一新興食物產生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大膽創新意識。積極探索靈活、高效的審計方法以及,逐步提高會計審計人員的文化素質。通過在職教育培養出一批具有敏銳洞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復合型綜合人才。要培養工作人員嚴謹的工作作風,嚴于律己、不徇私情。從而賺取額額發硬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
結論:會計的社會責任作雖然為一個會計學的一門分支,始終是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多難以解決的地方,但是會計的社會責任這一門學科改變了傳統的思維方式,為社會經濟資源的節約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新的思路。隨著社會公眾以及政府對會計的社會責任的重視,以及會計的效益計量手段的不斷進步,會計的社會責任的巨大作用必將顯現出來。
參考文獻:
[1] 陳燕長. 會計與社會環境[J]. 福建建材. 2013(04)
[2] 姜國芳,史玉光. 芻議會計發展與會計環境的關系[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