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華
【關鍵詞】課外閱讀 小學生 閱讀壞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2A-0063-01
就目前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來看,多數學生的閱讀范圍十分狹窄,只停留在童話故事層面,缺乏深入的閱讀嘗試。究其根源,主要是學生年齡尚小,面對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缺乏判斷能力,只能隨性而讀,結果給小學生的成長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在電子網絡高速發達的今天,學生面臨著更多的誘惑,電視機、游戲機、電腦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稍有不慎,便會深陷其中。因此,如何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開展健康的課外閱讀,是教師必須關注的課題。
一、以科學的評價體系保障健康的閱讀環境
小學生自制能力比較弱,很難堅持自覺閱讀,因此,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有效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達成閱讀目標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常規閱讀評價、檢測形式評價、活動式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來引導和監督學生的課外閱讀,為學生的健康閱讀保駕護航。所謂常規閱讀評價是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適量做一些讀書筆記,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動向和效果。這一評價方法的實行是通過定期的常規化檢查來實現的,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及時地監督和指導。檢測形式的評價則是教師根據自己布置的課外閱讀內容設計書面答卷讓學生完成,以此來檢測學生課外閱讀效果。這種評價方式能引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激勵學生堅持閱讀。活動式評價則是教師通過組織讀書報告會、辯論賽、演講比賽、課本劇編演等各種活動來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式評價彈性大、靈活度高,能夠有效激勵學生認真閱讀,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評價方法來優化學生的課外閱讀,促進其有效開展課外閱讀。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迅的相關作品,引導學生閱讀。同時,為了保證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或寫讀書感悟,然后定期檢查或抽查學生的讀書筆記。當然,教師還可以課外知識問答的形式來檢測學生。如在單元測試卷后面附加一兩道相關的課外知識題,諸如“魯迅”筆名的由來,魯迅發表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么等問題,都可以促進學生重視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以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促進閱讀習慣的形成
長期以來,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重視度不夠,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讀課外書就是浪費時間,對成績的提高沒有多大作用,所以很多家長情愿將孩子送進各種輔導班也不愿給孩子留一點課外閱讀時間。有的家長雖然意識到了孩子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局限并不能為孩子選擇正確的閱讀書目,從而使得孩子的課外閱讀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家長自己要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促進孩子閱讀習慣的形成。
首先,家長要樹立讀書意識,積極購書,以此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家長每年都應該訂閱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報刊雜志,跟孩子一起閱讀。當孩子的讀書欲望被激發出來后,家長可定期帶領孩子到書店購書,以便及時滿足孩子讀書的需求,為孩子的閱讀提供條件。為了保障孩子讀書的有效性和持續性,家長最好安排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并將其常態化。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經常就閱讀內容跟孩子談論,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分析。
其次,家長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多了解孩子的課外讀物,以便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如家長可以向老師或其他家長了解哪類兒童讀物比較受歡迎,以便引導孩子挑選。在閱讀過程中,家長也要關注孩子閱讀哪一類書籍時容易進入狀態,以此來洞察孩子的閱讀心理。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通過查看網上購書評價來掌握購書動向,以便及時引導孩子進行閱讀。當然,家長在引導孩子開展課外閱讀時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自主選擇閱讀書籍,這樣孩子才能愉快閱讀。
最后,教師要及時和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從某種程度上講,教師更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知識認知水平、學業要求,因此能夠較好地為孩子的閱讀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所以,教師要和家長共同討論孩子的閱讀方案,以系統的閱讀計劃保證孩子課外閱讀的持續性發展。
總之,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責編 黃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