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清 (保山學院藝術學院 200000)
談談“認知”在聲樂學習中的意義和作用
陳麗清 (保山學院藝術學院 200000)
聲樂學習中對一些方法和理論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知道的過程,如果沒有這些“認知”,就會如盲人摸象一樣,不得章法。本文從聲樂學習的各個方面去詮釋了,聲樂學習中認知的作用和意義。
認知;過程;素質;聲樂學習
許多熱愛歌唱的年輕人懷著美好的理想和對藝術的追求來到許多相關的培訓機構、學習機構等地學習聲樂,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那美妙的聲音不見了,原來喜歡唱歌的理想消失了,甚至怕唱歌了。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學習者和教授者沒有弄懂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一個聲樂學習者必須要知道,聲樂學習并不是聲樂老師重新為你生成一個新的嗓子;而是通過各種手段將你的“好”聲音誘發(fā)出來的一個過程,是通過改變學習者的思想意識來達到的。所以,聲樂學習者必須要知道聲樂的功能有哪些?其意義和功用又如何?
1.社會功能(交流功能)
古語說“言之不足而歌之”方有歌唱的產生。于是,人們在歌聲中賦予了歌者的情感需求、思想需求等等,以期達到歌者的社會需求。這就是聲樂的社會功能。社會功能就是類似社會作用的意思,一般來講,社會功能就是指在社會上所能起到的作用。
“交流,就是共同驅逐自我身中和它者身中之后建立的關系。”摘自《博弈圣經》一文。通俗講交流,就是將彼此間有的提供給對方。聲樂就是通過“唱”來達到歌者、創(chuàng)作者的某種訴求的情感語言,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交流語言。它通過“唱、念、做、打”來豐富了“說”達不到的交流功能。
2.語言功能
人類用來傳遞信息內容的工具,稱之為:語言。如:計算機語言、植物的語言、動物的語言與人類的語言等等。人類的語言,是指人類傳遞情感信息的工具。以符號、文字、圖案、音樂、語音、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等等形式為載體,來傳遞或交流情感信息。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各樣的符號。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語言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聲樂也是一種“語言”,是比語言更豐富的一種情感語言;人們通過“唱”來完善說時的不足,將說時表達的不豐滿的蒼白語言更形象化。
3.演講與歌唱的異同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tài)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fā)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
聲樂演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演講”。它們二者之間的共同之處就是,必須“感動自己,才能感染別人”;將蒼白的文字樹立成有血有肉的畫面或情感,以期達到演講者與演唱者的某種需求。演講與聲樂演唱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不可分割。
聲樂學習是一個改造思想的過程,是一個意識形態(tài)形成的過程。何謂過程?過程(Process) 是一種手段,它是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把人、規(guī)程、方法、設備以及工具進行集成,以產生一種所期望的結果。其中,“過程”就是事物發(fā)展所經過的程序、階段;“過程”,也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必要系統(tǒng)。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結果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卻是過程,只有了解了過程,才能真正的知道這件事該怎么去做。所以過程是判斷一個人能否成敗的一個關鍵手段。聲樂學習也是一樣。
1.“聽”是聲樂學習的首要過程
聲樂學習中,首先要學會去聽,什么是好的聲音;什么是不好的聲音。我要達到什么樣的聲音,這是一個聲音奠定的必要過程。我們知道“過程”,是事物發(fā)展所經過的程序、階段。也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個系統(tǒng)。聲樂學習在這個聽的過程中將“好”與“不好”的聲音做了一個輸入的過程,就必須靠這個“聽”來完成。
2.“模仿”是聲樂學習的必須過程
在將“聽”這個輸入過程完成后,還要有一個“輸出”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在開啟“模仿”這個模式中來進行與完成。學會模仿好的聲音,才能使聲樂學習更上一層樓。
3.“想”是聲樂學習的必要過程
在聲樂學習這個過程中,有了“聽”這個輸入的過程,就必須有加工“聽”的一個路徑,這個路徑就是“想”。在學習者將好的聲音在一次界定的過程中,“想”起到一個輸出時必不可少的橋梁過程。
4.“開口唱”是聲樂學習的最終目的
任何一個過程都有輸入和輸出,聲樂學習一樣遵循這個道理。在“聽”——“想”——“模仿”——“唱”這個過程中。輸入“聽”——“想”——“模仿”是實施過程的基礎、前提和條件;“唱”是輸出是完成過程的結果;在輸入和輸出之間就有增值轉換的關系,過程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值,不增值的過程沒有意義。為了實現(xiàn)輸入和輸出之間的增值轉換就要投入必要的資源和活動。
1.聲樂學習的心里準備(強大心理素質)
心里,指人的思維意識空間。聲樂學習第一要素就是心里準備;心里還指:心中,心靈深處;頭腦里,思想里。聲樂學習者在有了心里準備好了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到“心理”的轉換。
心理,是指人的感覺、知覺、思維、情緒等的總稱,是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聲樂學習者在有了“心里”——“心理”的轉換后才能為“開口唱”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2.聲樂學習的思想準備
思想,是指客觀存在反映,并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基礎。思想也叫想法;思想,又指心里的打算;還指意識形態(tài)的、觀念的上的活動。在聲樂學習中思想準備是一個中轉站,是聲樂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奏。
3.聲樂學習的情感準備
《心理學大詞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在聲樂學習中有了思想準備之后,還要在開口唱中加入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自己理解的情感去詮釋歌曲的蘊含的其他意思。另一方面,一般的普通心理學課程中還認為:“情緒和情感都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tài)度體驗,只是情緒更傾向于個體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態(tài)度體驗,而情感則更傾向于社會需求欲望上的態(tài)度體驗”。
4.聲樂學習的身體準備
有了以上的各個準備,還必須要有一個健康、健全的身體,才能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所以情感、心聲、感悟等等通過我們的歌聲傳遞給別人。所以,聲樂學習身體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重要的條件之一。
素質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體現(xiàn)。在社會上,素質的一般定義為:一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身體的健康程度;以及家族遺傳于自己慣性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智商、情商層次高低以及與職業(yè)技能所達級別的綜合體現(xiàn)。
素質,本是生理學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點,主要指神經系統(tǒng)、腦的特性及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特點。素質是心理活動發(fā)展的前提,離開這個物質基礎談不上心理發(fā)展。各門學科對素質的解釋不同,但都有一點是共同的,即,素質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實際作基礎,以其自然屬性為基本前提的。
聲樂學習的前提條件是學習者必須要有好的音樂綜合素質,即好的樂理基礎知識、好的視唱練耳、好的鋼琴演奏能力。
總之,聲樂的學習必須具備全身心投入的能力,才能在歌唱中達到“感動自己,感染別人”的目的。以及更好的完成詞曲作者寫歌曲的目的。
陳麗清,保山學院藝術學院聲樂副教授,從事聲樂教學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