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斌
張天福:為茶癡迷一百年
◎文/呂斌
歲月在張天福身上似乎停滯了,105歲的他留在70歲的光陰里.只要聊起和茶有關的話題,他依然思路清晰,滔滔不絕.
張天福的養生之道就像他喜愛的茶道一樣,有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味道.他歸納為"一足五忘":"一足"即知足常樂."五忘",一是忘形,不焦急,不消極;二是忘勞,把勞動當成娛樂和鍛煉;三是忘懷,把一切不幸視有若無;四是忘情,喜怒哀樂都淡然;五是忘年,忘卻歲月,青春常在.
在生活起居上,他有訣竅"三堅持".堅持一:張老堅持一日三餐按時、按量.而且除了喝茶,張老堅持三餐以外,不吃任何東西也不偏食,就是晚上加班再遲,也絕不吃夜宵.堅持二:張老長壽是因為長期喝茶,曾有報道說張老每天至少喝100杯茶,而張老笑著說這只是個概數,從起床后第一杯茶算起也許遠不止100小杯了.張老喝茶,不講究茶具,客廳里有他專供接待客人的壺與杯,臥室里的一把壺和一個普通磁杯則是他處理私人事務時的必備品.張老喝茶也不講究喝茶時間,對他來說是茶不離口,喝茶就是他的生活,一股濃濃的茶香早已彌漫在他的生活中.堅持三:張老長壽除了喝茶與正常的三餐,且早睡早起,堅持運動等也是他的養生之道.這平淡無奇的"三堅持",張老日復一日,樂此不疲.
一生喝茶的張天福像一杯釅釅的茶,隔著很遠就能聞到特有的馨香,沁人心脾.其處世待人一直堅持著中國茶道素倡的"儉、清、和、靜"四禮.在平和之外,不為人知的是張天福作為一代宗師萬籟聲的親傳弟子,那段"恰同學少年"的熱血歲月.
張天福系福州名醫世家的獨生子.父母希望他承繼祖業,張天福卻早有考慮:中國數千年以農立國,萬事以農為本,福建有"茶、紙、木材"三大特產,自己將來要成為復興農村的"帶路先鋒".
源于這一理想抱負,20歲那年,張天福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當時著名的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振興民族的意識激蕩著年輕的張天福的心.張天福立下誓言:立己立人,強國強種.
張天福14歲開始習武,進入金陵大學不久,便發起成立金陵大學國術社,自任社長,先后拜山東的于振聲和軍政大學武術教官萬籟聲為師.在那里,張天福南拳北腿,刀槍劍戟,無所不習.
1931年前后,張天福看到茶農裸著上身赤腳在地上揉茶的情景,深受刺激.他想:如果能設計一臺機器代替赤腳揉茶該多好!"我喜歡茶葉,一只腳進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來."
數學類的課程向來都是結果導向型的課程體系,那能不能將其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呢?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利用數學建模過程重構課程體系,在任務驅動模式下開發課程。應用模型分析實際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通過實踐取得很好教學效果。除此以外,CJHJ程序設計、飯店服務學、電氣控制與PLC、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中級財務會計、電力系統分析等課程已經運用工作過程系統化實現了課程設計,相信很快會付諸于實踐。不過,如果能先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設計再來做單個課程的設計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欽州學院對油氣儲運工程開展了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改革,有效提升了學生創新能力、應用能力。
張天福果然跟茶打了一輩子的交道.90多歲時,張天福依然時常上茶園、進工廠、走市場,為了茶農奔走忙碌……
"人在草木之中為'茶'字,茶乃天地靈氣之精華",這是張天福常說的一句話,他就是茶葉文化的"活標本".他自有一套茶經,喝綠茶、花茶,求仙巧之態,鮮嫩而有芬芳的氣味;飲紅茶,喜紅艷明亮之湯色;品白茶,重嫩芽的毫香;而品烏龍茶則要細心體會醇厚茶湯中的韻味.
張天福精于茶道,更精于茶葉評審.他評茶之術,精密細致,一絲不茍,準確率驚人.有一次在安溪"茶王賽"的評審中,有兩個參賽的茶葉,色、香、味、形難分高下,他一錘定音,這是同一棵茶樹上的茶葉.經過檢查,果然是參賽者希望多獲獎而搞的小動作.
隨著兒女步入花甲之年,各自有忙碌的生活,喪偶多年的張天福開始感到靈魂的孤獨.他希望能找到一位懂茶的靈魂伴侶.張天福說:"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有理解和尊重最好,沒有祝福也沒有關系.因為,時間會說明一切."因為他追求愛情的思路清晰決然,圈子里的朋友為他介紹了茶文化學者凱亞的遺孀張曉紅.之前,張曉紅衣不解帶照顧患病的丈夫,在茶界傳為佳話.
張天福本就與凱亞相識,也與張曉紅有一面之緣.2007年,身為國家一級雜技演員的張曉紅隨丈夫出席研討會,并登臺獻藝."你的表演太精彩了!"張天福不吝惜溢美之詞,說得張曉紅不好意思起來.
2008年末,在南京一個充溢茶香的坊間,98歲的張天福向張曉紅求婚:"曉紅,我愛你,嫁給我,做我的新娘好嗎?"
剛走出悲痛的張曉紅既驚訝又悵然.想到兩人40多歲的年齡差距,她說:"我們兩人歲數懸殊,我不敢讓您的盛名受半點議論,不愿聽到旁人議論紛紛,況且在南京,我有家人孩子,有自己的事業."張天福誠懇地說:"其實,我也一直用忙碌沖淡孤獨,就是為了等待讓自己真正動心的女人."
從此,張天福隔三差五就給張曉紅寫封信.情書寫得含蓄而真誠:"那好吧,用我那零星半點的青春,去謀求多一些心的歡喜,我在我人生的最后,依然真誠地面對自己,面對我的心.讓我牽你的手,度過不知道何時終結的歲月."
"世俗的偏見怕什么?若是真心實意地相愛,我不介意流言蜚語."
"這一生,我不曾放棄,我不放棄對事業的追求,也不放棄對愛情的期待,直到生命的最后,我都要用真情來溫暖你的心."
2009年,張天福再次向張曉紅求婚.這一次,張曉紅被這位百歲老人的真誠與執著打動,她征求兒子的意見.兒子看了張天福的傳記和論著后,大度地說:"他很了不起,就是年紀大了點,如果您能接受,我們支持!"
最終,張曉紅帶著三箱行李,風塵仆仆來到福州五鳳山.她打開行李說:"天福,你看,我給你帶來什么禮物了?"張天福仔細一看,竟是7口擦得锃亮的飯鍋.張天福一把將張曉紅攬在懷里:"曉紅,你真的是來陪我過日子的,我謝謝你!"
那一天,張天福請朋友為他們拍了合影,這便是他們的結婚照.當年年底,他們在福州低調登記完婚.直到幾個月后,推托不掉朋友的美意,他們才補辦了婚禮.
婚后,張天福和張曉紅每日在家中接待訪客,處理天南海北茶友的電話、信件.晚上,張天福寫東西,張曉紅一字一句輸入電腦.有一回張天福住院,張曉紅騎車把熱飯熱菜送到病房.從醫院到家里,要在車水馬龍的鬧市區里往返一個多小時,張天福擔心老伴的安全,可張曉紅依然每餐堅持.張天福心滿意足:"我在100歲之前,始終是忙碌的.我100歲以后,是平靜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吃飯穿衣,我現在一刻也離不開曉紅了."
如果說張天福像最珍貴的名茶,那張曉紅就像清冽可口的泉水,他們的結合,給人間留下奇妙的精華.
摘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