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波
宜昌市三峽中等專業學校
論我國經濟法在社會中的特殊作用
譚偉波
宜昌市三峽中等專業學校
經濟法是一個國家經濟市場和商業活動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礎,科學合理的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對商品價值的波動和市場競爭的起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經濟法作用的充分發揮,為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和企業整體利益有著有利作用。本文就我國經濟法在社會中的特殊作用作簡要的分析。
經濟法;作用及影響;發展與建設
自我加入WTO以來,我國與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通過WTO的優惠政策,我國進出口的商品總量逐年攀升。世界通過我國出售的商品,不僅得到了生活和工作上的滿足,同時還加深了對我國的了解。特別是在我國進出口份額在世界經濟市場上所占據的份額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愈來愈高,在世界市場上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必須加強我國經濟市場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積極解決我國經濟市場在運行中所出現的問題,有效提升我國經濟水平,提升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交流過程中的質量和效率。在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秩序進行調節的過程中,盡管市場經濟本身具有的調節能力能夠對大部分市場經濟中所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調配,但是這種調配是有滯后性、盲目性的。如果光靠市場經濟這雙“無形的手”對經濟市場中的經濟行為進行管理和調配的話,必然會出現很多問題。因此,經濟法所提供的這樣的直接、強制的調節方式就顯得很有必要。通過經濟法中的制定和實施,對市場經濟行為進行規范和管理。同時,對一些突發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解決,以最有效的方式讓市場經濟快速的恢復正常。
2.1 轉變經濟活動參與者的思想
經濟法律制建立的意義,不光在于人們在犯下錯誤后,對犯錯的人進行處罰和教育,更重要的是給處在經濟法所適用范圍內人們起到引導和啟發的意義,讓他們認識到怎樣的行為是有悖于經濟法的,怎樣的行為是順應于經濟法的,從而使每個人在進行經濟活動的時候,從思想上對可能出現違背經濟法的行為進行抵制,減少不良經濟行為的出現,降低由于這些違法行為的出給市場經濟和人們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避免市場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混亂。同時,經濟法的制定,也給參與經濟行為的人在進行經濟活動的策劃時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節省了他們在經濟行為方針制定過程中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新的更好的經濟運行模式被有效的開發出來。
2.2 管制經濟活動中的行為
經濟法不僅僅是規范我國市場經濟活動的規范標準,同時也是國家在對市場經濟進行管制和調節時的有力工具。在市場經濟風云變幻的今天,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國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在內容上也發生著巨大的轉變。針對經濟市場上所出現的新的對經濟市場正常穩步運行不利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并在經濟法中加入了新的內容,以便在這些新的問題再出現時,能夠有相關的經濟法規對其進行有效的管制。同時,經濟法在市場管制過程中的介入,能夠有效的彌補市場經濟在自我調節中的滯后性、盲目性等缺陷,對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進行科學的引導,讓他們認識到繼續按照市場經濟調節的方向進行經濟活動會出現的后果,避免企業和個人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另外,國家利用經濟法還能有效的對市場經濟中所存在的違反市場運行規則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治理,消除這些行為給經濟市場健康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2.3 維持有益的市場競爭
在環境和資源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企業在對信息、生產資料和人才等經濟要素的競爭過程中,為了提升自身在競爭環節中的有利地位,往往采用違背經濟法規中所規定的正常的市場競爭原則的方式,對這些資源進行爭奪。這樣的爭奪方式不僅對市場經濟的運行秩序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給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帶來了不利影響,同時還對這些資源本身帶來了一定的損害,影響了這些資源在經濟活動進行過程中作用發揮,因此,盡管這樣的不平等的競爭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給企業和個人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行為不僅會影響其他企業的正常發展,同時還對在競爭過程中獲得有利地位的企業的長足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這種現象的發生,也讓整個經濟市場的發展受到了阻礙。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則有力的對經濟活動中所存在的這些不合理的競爭行為進行治理,保障了經濟活動的參與者的市場競爭的平等性,并通過市場經濟中各個個體之間的合理競爭,推動了企業和部門在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發展和創新,對跟不上時代的企業進行淘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1 促進了收入分配的平等性
盡管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一定程度的提升,許多有關經濟方面的指標也屢次創歷史新高,但我國的貧富差距卻日益懸殊,不論是城鄉居民之間,還是不同行業的人員之間,收入的差距都呈逐漸擴大的趨勢。收入的差距給部分人的心理的正常發展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也因此而催生出許多社會問題。收入差距的造成,不僅僅與人們的知識文化和技術水平有關,最主要的還是經濟體制中的收入分配問題。由于各個行業在分配制度上有著很大的差別,導致不同專業和職位的人在付出同等勞動的情況下所獲得的收入不同,特別是在一些分配制度存在明顯不公平的生產單位當中,這樣的差距顯得更加明顯。經濟法的制定,對有關勞動者的收入分配問題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盡量減少分配過程中的不平等性,保障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3.2 提升產品的質量
在市場的運行過程中,一些廠家為了謀取暴利,利用低成本或者是不合格的原料進行生產,并通過一些蒙蔽消費者的手段對這些劣質的商品進行處理,將其仿造成高價格的產品,然后出售。不知情的消費者在使用這些劣質產品時,很可能會因為產品中所存在的問題而對消費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對市場經濟中所出現的這些不良行為進行了有效的治理,減少了劣質產品在人們生產和生活中出現的幾率,提升了產品的質量,保障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正常的經濟市場秩序對與經濟活動有關的人群和經濟體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必須加強經濟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只有在經濟市場的調配過程中充分發揮經濟法在經濟活動參與者的引導、管理和保障方面的作用,才能有效的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1][美]曼昆,梁小民譯.經濟學原理(上冊)[M].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09):219-224.
[2]劉華.經濟轉型進程中的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述評[J].江蘇社會科學,2011(02):91.
[3]孟慶瑜.分配關系的法律調整——基于經濟法的研究視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