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紅
重慶市開縣實驗中學
初探文言文在高中語文中的地位及教學策略
黃小紅
重慶市開縣實驗中學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高考中文言文也是必考的內容之一,探討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教學策略不僅是當前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驗來談談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以及教授文言文的教學策略。
文言文;高中語文;地位;策略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學中,文言文特有的魅力并沒有發揮出來,所以很多學生對文言文并不感興趣。分析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改進文言文的教學策略十分重要。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文言文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古代歷史,還能使古代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但是由于當前高中升學壓力的存在,教師們只是為了教授文言文而教授文言文,所以,實際上文言文在高中的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就目前的語文教學內容來看,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而且它的篇目所占比重也比較大。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文言文教學受重視的程度也逐漸增加,這在教學大綱中有著明顯的體現。比如,在教學大綱中不僅僅對文言文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等有著明確的掌握要求,近年來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誦讀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就是學生需要背誦和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名篇和古詩名句。這一系列的變化都反映出當前語文教學中對于文言文教學的重視,教好文言文、學好文言文不僅是當前語文教學中的要求,也是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1、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可以這樣做:首先,把文言文的重要字詞講出趣味性。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來源可能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所以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對某些字詞的講解,甚至是擬聲詞、感嘆詞都不要放過。比如,在講《蜀道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第一句古詩從練字的方式講解一下,本詩的第一句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其中,“噫”字原來的意思是:看見了自己從未見過的東西或事物。所以,這個“噫”字并不是像課本注釋中所說那樣,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語氣詞,在翻譯的時候,可以不翻譯,但是教師在給學生翻譯的時候,要把這個“噫”字的音拖長,以表示作者看到了從未見過的事物。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才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另外,“危乎高哉”中的“危”字也很有意思,從甲骨文上來看,這個“危”字是一個人站在懸崖邊上向下來看,還有一個人站在陡峭的懸崖底向上看,向下看的人看了之后是后脊背發涼,向上看的人看了之后是兩腳發顫。如若在講課的時候,把這一個字講明白了,學生頓時就會愛上文言文,更不用說提高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其次,聯系歷史背景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們都知道:文史分家。高中教材所選的文言文篇目是很經典的,這些文言文多為先秦散文和諸子散文。這個時代的文章,不僅具有很強的政治性,還體現了當時很多社會現實問題,其中很多人物、事件都是相互關聯的。所以,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講授新課的時候可以多聯系史實和相關的歷史背景,使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歷史事件之問的邏輯聯系,以方便他們記憶以及系統學習,這樣長期的堅持下去,不僅擴充了學生的見聞,還很好地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體會作者感情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讀書是學生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徑。要想讓學生更好的學好文言文,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讓學生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
誦讀的形式有很多有泛讀、領讀、個讀、齊讀、默讀、比讀、品讀、美讀等等,教師在教授文言文的過程中,要選擇靈活多樣的誦讀形式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避免形式的單一和枯燥的誦讀教學。誦讀的時候教師要強調一下內容:(1)注重多種感官的參與,在讀的時候要眼到、口到、耳到和心到。(2)注重讀的量和形式,讀不能是一遍或兩邊,要熟讀成誦。讀的形式要多樣,要感受到文言文文本中的魅力。(3)注重讀的質,讀的最終目的就是感悟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應是朱熹說的:須是沉潛諷詠,玩味義理,咀嚼滋味。
3、提高學生品味鑒賞的能力
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品味和鑒賞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但是,文言文的寫作年代與學生生活的時代太過久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首先,挖掘語言特色,引領學生自主感悟。文言文比現代文更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音美,從語言特色來看,有的音韻協調,有的整散結合,有的氣勢磅礴,有的娟秀優美,不一而足。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挖掘文言文語言特色,教給學生鑒賞文本的能力。例如,可以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先疏通文意,掌握大概意思等。其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是學生品味鑒賞文言文的敲門磚。愛因斯坦說:“陀斯托也夫斯基給予我的東西比任何利一學家給予我的都要多。”他的話就是強調任何人都需要審美想象的能力。學習文言文必須發揮學生們的想象里,這樣才能夠領會它、品味它。因為文言文言簡意賅,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要靠讀者去細細領會、慢慢品味。因此,我們要通過文言文中文質兼美的作品,引導學生積極積累經驗、豐富情感,以發展學生的品味和鑒賞能力。最后,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見解。我們都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教課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引領學生自由、自主的走進文本,感受作者的感受。從而做到真正地啟發他們的思想,使他們獲得對文言文獨特的鑒賞和品味能力。最終,使學生愛上文言文,愛上中國古代文化。
[1]李江華.提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的若干辦法[J],學術研究,2013(02).
[2]李喬.探討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J],語數外學習,2013(04).
[3]郭曉茜.淺談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J],教育科學,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