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楊俊孝
1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2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
王 艷1,2,楊俊孝1
1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2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聯系最為密切的教育,它承載著生產技能和勞動知識的傳遞任務,承擔著從事生產、服務第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是衡量其辦學水平的關鍵,本文就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提出策略。
職業院校;師資;建設;探討
高等職業院校要提高人才培養工作的水平,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理論過硬、技能高超的教師隊伍,走出一條適合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的路子,這是衡量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也是職業院校能否辦出特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職業院校辦學起點低,教師層次不高
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是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上組建或升格起來的,起點低,起步晚,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停留在傳統的、僵化保守的學科教育模式階段,加之學校缺乏足夠的實驗實訓條件,實驗課、實訓課開出率不足,教師也缺乏對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同時,職業院校中普遍存在著工勤人員多,一線教師少;低學歷者多,高學歷者少;低職稱者多,高職稱者少的現象,整體上難以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二)師資隊伍總體結構不合理,流動性較大
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尤其是實踐指導教師嚴重短缺,教師學歷結構偏低,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教師所占的比例較低,年輕教師比例過大,傳統專業教師職稱偏高,新專業教師職稱卻偏低。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名師缺乏,面臨“新老交替”的嚴峻形勢,教師薪酬待遇不高,不穩定因素多,優質師資流動較為頻繁,這些都成為制約職業院校快速發展的瓶頸。
(三)“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教師實踐能力偏弱
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素質,這是高職教師區別于普通高校教師的獨特性。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大部分都是畢業于普通高校,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和專業工作經歷。多數專業教師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實訓能力、現場教學能力都處于弱勢,相當一部分教師與既能講授理論課,又能進行實習實訓訓練指導的“雙師型”教師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四)培訓經費不足,培養渠道缺乏
職業院校辦學經費不足、資源配置失衡,一直制約著職業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雖然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相關的經費投入和政策保障中,職業教育發展的各項經費未被納入地方財政預算,財政僅僅撥付了學校教師的人頭工資,而其它經費基本無保障,更談不上教師培養的專項經費。同時,職業院校的教師參加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或人社部門組織的各類技能培訓機會較少,在培訓中遇到的困難較多,教師在參加培訓、學習的過程中處于機械、被動狀態,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難以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致使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一)轉變觀念,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
1.引導公眾轉變觀念
當前,無論是高職院校的師生還是企業,均對職業教育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差,認為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含金量”不高,教師技能水平欠缺,甚至教師自身也存在著自卑情緒。因此,政府部門應出臺關于促進職業院校教師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為職業院校教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各類媒體增強有關職業教育政策的宣傳,使大眾意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對職業院校的辦學特點、專業特色和典型成功人才培養案例加大宣傳,從而引導公眾對職業教育進行了解,轉變其從前對職業教育錯誤的理解和偏見。
2.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理念
職業院校必須首先轉變教育觀念,既不能把高職院校辦成“大學模式的壓縮”,也不能辦成是“中專模式的延伸”,應重在“應用”,圍繞“應用”制定教學計劃,廢除以學科體系為核心的人才培養體系,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職業教育體系,圍繞市場需求設置課程,確定培養目標,把“應用”建立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之中。要樹立市場觀念,明確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宗旨,才能培養出大批適應知識經濟社會需要的、富有創造性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
由于職業院校的辦學主體多為地方政府,而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地方政府的社會發展與改革的規劃中,占有較輕的地位,甚至沒有地位。在有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主要還是“吃財政飯”,尤其在西部地區,職業院校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內地發達地區,造成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引進困難,特別是專業建設、精品課程、科研課題建設等方面的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課題負責人嚴重緊缺,且不穩定因素較多,教師流動性極大。地方政府要研究針對高技能人才及碩、博士、包括“雙師”或教授、副教授等的引入方式和有關的優惠政策,從工資及福利待遇,以及住房等各方面制定政策,為職業院校營造聚才、引才的政策環境,從多個方面使人才留得住、引得進、安得下,以快速解決西部地區職業院校急需人才緊缺的矛盾。
(三)教師要加快自身轉化,提升“雙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師要大膽進行教學研究、改革,更新職業教育理念,掌握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和特點,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教學手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突出學生的技能培養;要深入企業參加實踐鍛煉,了解生產一線或企業崗位情況,掌握專業技能,在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學能力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的應對能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要重視本專業范圍內先進的信息,及時“充電”,掌握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等。同時,教師要具有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要具備對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專業發展總結、規劃的意識,自覺促進專業成長,使自己更加專業化、職業化,以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
(四)建立教師培養培訓經費保障機制
職業院校必須儲備充足的師資,拓展師資力量引入的渠道,設立合理的師資培訓制度,并逐年劃撥充足的師資培養專項經費,提高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與培訓的質量。各級政府應根據自身的財政狀況,設立教師隊伍建設的專項資金,用于教師隊伍的組建、培訓和專項的資金獎勵。與此同時,也需充分調動民間和社會的力量,使其對職業教育進行投資并加入到職業教育事業中來,提升其積極性,并支持和激勵社會資金多元的參與,漸漸形成將政府的投資作為主要來源,社會投資作為補充的具有多元化特點的投入格局,從而完善政府資金在供給功能上的主體不足,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五)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結合
當前,許多企業尚未意識到,企業除了具有滿足社會的物質需求外,還需要肩負起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責任,在職業教育的發展中,企業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很多地方,企業還沒有真正介入職業教育。職業院校要積極主動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讓企業通過與職業院校的合作取得相應的回報,例如讓企業對學校的有關實用性研究成果、后勤產業項目、基礎建設項目進行投資合作,甚至企業可以直接合作投資辦學院、辦專業,在制定職業標準、崗位能力標準、形成各行業的國家職業資格體系上,為職業院校提出人才培養要求,統籌辦學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形成良性互動機制,使產學結合真正落到實處。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到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歷史新階段,我國職業教育的價值不再僅是培育少數“精英”,迫切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能夠將先進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高技能、高層次的創新人才。我們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之路,在符合世界職業教育共同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回歸本土、走向現實,在遵循職業教育內在發展規律的條件下超越現實、突破常規,辦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世界一流的職業教育。
[1]袁秀瑜.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24
[2]洪娟.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多元保障機制研究[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9
[3]余福姑.職業學校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9(12):13-14
[4]葉建學.關于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體會[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5):179-180
[5]馬靜云.“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至我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版).2012(10):15
[6]唐秀麗.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2013(3):33-34
[7]于萍、高寧.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7):8
[8]何定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1(6):11
王艷(1981-),新疆庫爾勒人,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在職研究生。
楊俊孝(1964-),男,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