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彥
吉林電視臺
電視記者隱性采訪如何把握好度
劉 彥
吉林電視臺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進而使得媒體行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而電視記者在獲取新聞資料方面充分利用隱性采訪已經成為當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下面本文就電視記者怎樣充分把握好隱性采訪的度來進行深入探討。
電視新聞記者;隱性采訪;限度
電視記者通過隱性采訪一方面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將新聞信息的真實感大幅度提高,進而使其客觀性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相比較于公開采訪,其還能夠得到更多、更隱秘的信息。因此隨著人們步入信息時代,人們更關注的是怎樣掌握第一手資料,而隱形采訪的主要特征就是不僅能夠更深一步的挖掘出新聞素材,還能獨家得到相關信息,從而在激烈的媒體行業競爭中使電視新聞媒體始終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然而隨著隱性采訪的被電視記者的過度使用,其帶來的麻煩也越來越多,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隱性采訪更多地是對這會一些不公平或者非常丑陋的對象進行報道,同時,有些不良記者也會在一些報道中加上自己的觀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力社會公眾對新聞內容的判斷力,而且也沒有將電視新聞公平、客觀、公正的原則體現出來,甚至在社會上經常會出現采訪對象跟電視臺打官司等不良現象。因此,電視記者在使用隱性采訪時一定要控制好“度”,決不能無限制的報道被采訪對象的內容,這樣即使報道的新聞是對社會發展有利的,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單純的就是為了追求視覺效應,而沒有任何節制的報道隱性采訪對象的內容,就會出現更多地新聞侵權訴訟案。因此電視記者在使用隱性采訪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進而使得新聞報道對推動社會健康發展起到應有的重要作用。
(一)隱性采訪中電視記者需要把握使用次數
在新聞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電視新聞記者都希望能夠更加方便的獲得有效的第一手新聞素材,由于隱性采訪具有的“隱秘”特點,已然使其成為采訪人員較為常用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應該明確的是,隱性采訪僅僅只是各種新聞采訪方式中的一種,而不能將其當作電視新聞采訪最主要的方式、手段。當我們可以通過公開采訪的方式來獲取電視新聞信息時,采訪人員就應該采取公開采訪的方式在進行,而沒有必要事事都用隱性采訪。采用隱性采訪的目的在于發現問題、曝光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片面追求賣點和轟動效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采用隱性采訪的途徑時,采訪人員應該本著簡明扼要的基本原則,根據事實報道的主題需要進行深度挖掘,客觀的反映社會現象,正確的引導觀眾的價值觀念,對于和新聞主題關系不大,甚至無關的其他問題,應給予不關注,不采訪的態度。隱性采訪作為公開采訪的輔助手段,不能無限制的隨意使用,而是應正確的理解應用,這樣才能發揮出隱性采訪的優勢,才能更好更客觀的向觀眾展示社會現象,進而能夠使其輿論監督的重要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隱性采訪中電視記者需要把握內容限度
在當今市場經濟體制下,新聞媒體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某些媒體為了提高賣點和收視率,刻意“迎合”觀眾的“口味”,對社會的一些陰暗、消極等方面進行詳細報道,在取材過程中無節制的增加一些暴力、涉毒和色情的畫面和鏡頭。媒體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有效途徑,本應該積極宣傳健康的社會價值觀念,這些電視新聞記者的行為已經脫離了媒體本應有的積極作用,反而成為低俗文化的傳播工具,致使新聞媒體這個虛擬的社會變得黑暗淫穢不堪。因此,在進行隱性采訪時,電視新聞記者就選材選題這方面,應認真考慮,尤其在涉及社會陰暗面的題材時,應做到理智選題,慎重選材,這樣才能積極充分的發揮出隱性采訪的優勢,使其更好的服務于廣大觀眾。
(三)加強對被采訪對象的人文關懷
隱性采訪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能夠確保電視記者在第一時間準確的獲取詳細、真實的新聞材料,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隱性采訪并不是電視記者唯一的手段,只是其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更多的是以輔助的方式出現在公開采訪中。隱性采訪可以幫助電視記者針對一些不能公開采訪的任務得到實現,同時也對確保社會利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該方法由于具有非?!半[藏”的特征,因此被采訪對象經常會覺得自己的隱私權被受到侵犯。所以要求電視記者一定要充分把握好隱性采訪的度,在采訪前一定要對被采訪對象、采訪內容、采訪方式等所有事項考慮清楚,確保自己接下來的各種活動都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切忌在采訪過程中做出違背法律的事情。除此之外,電視記者在隱形采訪過程中還要注意被采訪對象的合法權益不收到哦任何侵犯,一定要多站在被采訪對象的角度思考,決不能做出傷害被采訪對象尊嚴的事,所以在采訪過程中要把我好度,做到語言友善、舉止文明,爭取在有好的氛圍內進行采訪,而且一定不要將自己的主管想法強加給被采訪對象,從而使觀眾在對新聞進行評價時,由于受到電視記者的一些個人觀念而對新聞信息產生偏激理解;同時電視記者更不能對被采訪對象使用語音或人身攻擊,進而對被采訪對象心理造成嚴重影響,這就要求電視記者在隱性采訪過程中更多地體現出人文關懷,即被采訪對象沒有任何對社會、公眾造成不利影響時,新聞報道一定要客觀、真實的進行報道,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體現出電視記者具有較高的人文關懷意識,電視記者不是為了提高收視率而報道假新聞。同時電視記者也要明白自己的責任,即用科學、合法的手段,報道有價值或對社會健康發展不利的新聞,從而使社會公眾能夠看到真實的新聞報道。
隱性采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社會上的各種新聞更加真實的反映出來,從而使社會公眾對社會有一個更加真實的了解。因此,電視記者一定要合理利用隱性采訪,確保所有的采訪活動都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進而為社會大眾報道客觀、真實的新聞。
[1]惠柳青隱性采訪的法律思考[J].新聞知識-2013(6).
[2]段巍《電視新聞記者在隱性采訪中“度”的把握研究》[J].《今傳媒》-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