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洋
雙城市水務局水資源管理辦公室
水資源配置研究趨勢
劉躍洋
雙城市水務局水資源管理辦公室
當前,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還存在著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首先需要從其系統性和整體性入手進行研究與思考,使得自然科學基礎能夠與社會科學基礎得到較為合理的整合;其次要從實踐的統一性方向入手,建立合理的水循環模式,解決由于缺乏統一性而衍生的一系列問題;最后,要以建立合理的水資源配置的目標為導向,從根本上建立合理的水資源配置協調評價體系,使得水資源配置得到合理的發展。為此,本文對水資源配置研究的趨勢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水資源;配置;理論;技術;趨勢
當前,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還存在著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首先需要從其系統性和整體性入手進行研究與思考,使得自然科學基礎能夠與社會科學基礎得到較為合理的整合;其次要從實踐的統一性方向入手,建立合理的水循環模式,解決由于缺乏統一性而衍生的一系列問題;最后,要以建立合理的水資源配置的目標為導向,從根本上建立合理的水資源配置協調評價體系,使得水資源配置得到合理的發展。為此,本文對水資源配置研究的趨勢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
1.水權水市場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必須根據水法的規定。水權明晰后,就要對水資源的配置方式進行合理的分配與協調:通過對水市場理論的掌握,可以充分調動水權市場的調節機制,并通過市場經濟手段來完成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也就是通常我們理解的市場機制要求,通過合理的市場機制,建立與完善水權市場的管理手段,通過法律機制與市場價格制定的協調來完成水資源的管理機制。經過這一系列的管理與協調,來提高水資源的利益與高效的優化配置。并通過一定的協調手段做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可見,水權明晰后帶來的是節水與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這雙方面的優化配置。
2.水量水質聯合調度
水資源配置不能只考慮水量調度,僅解決資源性缺水問題,還要同時研究水質調度,解決濕潤地區由于社會經濟集中發展超出水資源承載力時,造成水質性缺水問題。
水質和水量問題是密切相關的,離開水質談水量沒有實際意義。因此,在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過程中,還必須加強對生態需水的研究。在確定調度方案時,要以生態為導向進行宏觀調控,以全局最小的能耗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除考慮區域水資源的供需平衡外,還應綜合考慮區域水能平衡、水鹽平衡、水沙平衡和水量平衡,進行水量水質聯合調度,以維護生態系統必需的水量和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3.水資源配置的保障體系
水資源配置牽涉到各方用水主體的利益,因此建立廣泛的社會參與機制是保障配置公正性的外部條件。還需要與水資源統一管理相融合。水資源配置是在水資源管理范圍內的配置,只有加強管理,建立相應的政策法規,建立相應的補償激勵機制,才能充分發揮市場效力,提高水資源配置效率,保證水資源配置的正常運行。
二、技術方法的改進
1.新技術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技術以其多學科交叉特征被廣泛應用于眾多的研究和應用領域,尤其地理信息系統以其高效的空間數據管理和靈活的空間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將地理空間模型化,并存儲在計算機中,便于對地理信息的快速查詢、空間分析,以達到對研究對象進行描述、模擬和預測的目的,在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中的應用發展,也很迅速。但目前大多數GIS仍是側重于數據獲取、存儲、管理和查詢檢索的初級階段,空間分析、預測預報、決策支持功能很低,GIS在今后的應用中,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挖掘。
近年來,模糊理論、對策論、博弈論、神經網絡、基因算法在水資源領域的各個方面均有應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應用數學中的新理論、新方法,例如,粗糙集理論、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理論、物元可拓集理論、系統科學理論、模擬退火算法、混沌算法等數學建模理論和方法,以及計算工具性能的不斷提高,為水資源優化配置理論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隨著這些理論方法的發展和應用能力的加強,以及這些方法與原有大系統分析和多目標決策等方法的結合,水資源配置的建模和求解方法將更趨完善。
2.決策支持系統和專家系統的完善
水資源配置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涉及數據信息復雜眾多。在決策者參與決策的過程中,不同決策者主觀意愿不盡相同,由決策者參與提供大量輔助信息且經過模型模擬或優化得到的方案多種多樣,通過對多種方案的比較與研究,能夠獲得更為優質的技術選擇。所以,我通過對配置模型的優化選擇能夠提高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實時性,另外,通過對水資源模型的內部算法的進一步優化,同樣可以提高水資源配置的工作效率。看來,這樣的優化配置選擇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我們要加強對水資源配置工作內容多方面的了解,在以往的工作經驗與工作效率中總結水資源配置的最合理優化的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模型中如何考慮專家經驗,也是值得研究的。應用決策支持系統可以更好地實現多種模型方法共同處理問題,更全面發揮計算機對于決策的輔助作用,因此,為實現進一步合理配置水資源的目的,需要完善水資源配置決策支持系統和專家系統,建立良好有序的交互能力,更方便簡潔地實現決策者意圖,發揮人的主觀能力和經驗優勢。
總之,只有不斷加強水資源配置理論的深入研究,借助先進的數學方法、計算機技術、經濟、生態等多學科的知識發展水資源配置技術,才能真正提高水資源配置效率,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尹明萬,謝新民,王浩,張海亮,賈守喜.基于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資源配置模型[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4(02)
[2]中國工程院“西北水資源”項目組.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03(04)
[3]馮耀龍,韓文秀,王宏江,練繼建.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02)
[4]趙建世,王忠靜,翁文斌.水資源復雜適應配置系統的理論與模型[J].地理學報.2002(06)
[5]王浩,秦大庸,王建華.流域水資源規劃的系統觀與方法論[J].水利學報.2002(08)
[6]甘泓,李令躍,尹明萬.水資源合理配置淺析[J].中國水利.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