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濤
河北省昌黎縣直二區虹橋小學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讀寫一體有效策略的研究
宋靜濤
河北省昌黎縣直二區虹橋小學
對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來講,閱讀以及寫作是語言教學實踐環節中的兩個聯系最為緊密的部分,并且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均衡發展對于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語文閱讀以及寫作兩者之間相關性的研究是語文教學過程中長期以來的重要話題。國內外的相關教育專家對這類問題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年,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作者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實踐環節中的閱讀教學以及寫作的研究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且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寫作;語文閱讀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來講,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閱讀的主要是對知識進行內化吸收,而寫作的主要作用則是對知識進行外化表達,所以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實踐一直都是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就目前我國小學中高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對語感的培養的兩條重要的途徑就是閱讀與寫作,但是這兩者之間缺少必要的聯系,并且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讀而輕視寫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如果想有效的提高讀、寫能力,就必要準確的了解讀與寫之間的關系,在對小學生進行培養的同時,也需要注意讓他們做好對有效的表達方式的一種累積,同時在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也不能忽視對閱讀能力的培養。
從我國建國以來,我國一共進行了7次課程改革,但是對于我國的中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來講,仍然受到社會各界的疑問,這主要是由于語文課程的投入較大、負擔較重,但是教學的效果較低,這就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以及相關研究人員的心病,也正是由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表達以及閱讀能力不過關,對語文課程的聲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來講,語文的閱讀與寫作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要工具之一。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語文的閱讀已經成為一種生存方式,并且通常我們所說的構建學習化社會其本質就是構建閱讀型社會。
2.1 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批評主要集中在下述方面:第一是教學的方法選用不恰當,這種教學方法的不恰當主要有兩種傾向,第一種傾向是通常情況所說的課堂講解問題,將一節知識豐富的課程分解成混亂且沒有必要聯系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而第二種傾向則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就是一種快餐式的淺閱讀方式,這種閱讀的方式為了避免出現分析概括的情況出現,對于應該講授的閱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予講授,造成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品讀不到位,對于閱讀僅僅停留在寫什么的問題上,從而造成缺少語文能力的訓練以及養成等。第二是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恰當,教師在為了提升教學成績,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仔細的閱讀、品味,只是一味的讓學生多做題、多訓練,很多練習甚至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第三點是學生的閱讀范圍較窄,由于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很少有時間、有機會閱讀國內外的名著以及報刊等,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消耗在題海戰術的訓練中。第四點也是最為主要的一點,現有的考試制度以及考試方法,對學生的人性化發展以及創新精神都造成了極大程度的限制,但是只要考試標準不變學習方法就不容發生改變。
2.2 小學中高年級寫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就寫作教學來講,雖然已經經過了多次的教育改革,但是仍然存在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2.1 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重視考試知識忽略了對學生實用技能的培養
通常情況下來講,小學寫作教學都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系統能力以及邏輯能力的培養,將寫作的知識作為提綱,按照以下順序進行逐漸的培養: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重視對寫作句子的練習;在小學中年級練習寫一個文章的段落;在小學的高年級練習寫文章。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以記敘文的寫作為主要方式,也有極少的應用文寫作的練習。
2.2.2 教學方法的重“外”輕“內”
傳統的作文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按照不同的文體類型、描述對象和表現手法結合范文進行分析。教學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研讀范文,認真模仿和記憶,然后通過大量的模仿練習達到對寫作知識的遷移,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經驗,模仿練習大多局限在對詞、句及與其相關聯的應用環境中,學生最終對語詞的熟練掌握是建立在多次重復“刺激一反應一強化”的行為主義方法上,學生雖然有了對文字的操作能力,從短期效應看也確實能讓他們掌握大量的詞匯和句型,但脫離作者觀察能力、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和價值取向等多種內在因素的訓練是機械的,并沒有激發學生作文的自覺性,更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敏捷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的形成與發展。
2.2.3 表達形式重“寫”輕“說”
傳統的作文教學注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但忽略作文中的口語表達。小學語文專家高惠瑩曾指出“作文應包括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培養學生作文的能力,具體地說,即教兒童學會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結合。"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作文教學在口語表達這塊始終比較蒼白。從信息加工過程看“說”和“寫”均屬信息輸出,由于說話要求隨機應變、見機行事并要立即作出反應,因此經常鍛煉說話,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可以為寫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礎。
讀寫一體化有效策略的研究以探索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均衡發展,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為宗旨,以素質教育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的基本觀點為指導思想,立足于文本閱讀,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研究把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訓練的整體設計,相互聯系、協同發展作為重點,對于糾正當前語文教學中重讀輕寫的應試之風有指導意義。
[1]朱紹禹:國際中小學課程教材比較研究叢書(本國語文卷)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吳忠豪:《小學語文教師》.[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刊.第4頁.《訓練教學的立身之本》
[3]李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4]李海林:(1978-2005語文教育研宄大系(理論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