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麗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淺談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能力
徐靜麗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培養學生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能力的價值核心在于有利于促進中華文化幼兒啟蒙教育的開展和啟蒙教育多種授課形式的建立。并且有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進程和于促進幼兒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對于培養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能力的主要分為創設幼兒園區域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游戲環境。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能力的主要途徑包括加強環境設計理念學習,提高學生的創設主動、加強幼兒教育理論傳授,提高學生的創設專業性、構建學校多元化平臺,提高學生的創設參與性、加強社會實踐項目建設,提高學生的創設操作性。
學前教育專業;區域活動;創設能力
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發展水平,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1]而環境又是教育中的重要資源和保障,因此,要想有效地激勵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就要對幼兒園區域環境進行有效的創設和利用,對幼兒在幼兒園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給予最大的物質刺激資源。
幼兒園區域環境的創設不能僅從硬件上著手,更要從精神方面進行深度創設,這就需要幼師的有效銜接,從注重教育理論課程和關注幼兒教育環境的物質資源相結合,從培養幼兒各種技能學習和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等,就需要幼師具有其區域環境創設能力,能夠有效合理利用幼兒園教育環境,進而提升對幼兒階段區域的啟蒙教育,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進中華文化幼兒啟蒙教育的開展
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和奠基階段,為孩子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幼兒階段的啟蒙教育如何開展就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啟蒙階段開始不斷傳承中華文化,才能夠讓孩子從小樹立民族認同感,避免文化斷層危機的出現。而學前教育課程的本質則要求學習者在區域環境中,在幼師的教育和引導下獲得應取得的教育實踐活動從而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因此,通過教師對幼兒園區域環境的創設,不斷營造多元素的教育環境,能夠讓孩子在合適的啟蒙教育環境中不斷成長和發展。
(二)有利于啟蒙教育多種授課形式的建立
“人的大腦對于作用于感覺器官事物的屬性反應則為感覺。”[2]
而知覺則是感覺器官產生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應,其中,視覺、聽覺、觸摸等感覺和知覺都是人們對日常事物所應有的反應。因此,通過幼師對于幼兒園區域環境的創設,讓授課形式根據實際教育環境和教育目標總體情況相結合,采取有效多元的授課方式,則會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吸收教育理論知識和各項專業技巧,使幼兒園的環境更有生機,使幼兒的啟蒙教育生活也更有活力,讓孩子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健康發展。
(三)有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進程
有關研究表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正處在身心發展社會化的起步階段,需要通過一定的環境和引導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狀態,要在區域環境中與相仿年齡的孩子共同成長、共同學習,激發自身的學習挖掘潛能,以學習理解、關心、認識他人和自我的目的,擺脫自我中心和自我局域,在集體中獲得自我價值和地位,為自身的社會性發展水平打下基礎。
(四)有利于促進幼兒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
為幼兒園輸送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兼備的優秀幼兒教師是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主體培養目標,隨著社會對幼兒啟蒙教育的深入認識和幼兒啟蒙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幼兒園教師的素質已經成為幼兒園資質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因此,加強學生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不僅是時代的需求,更是促進幼兒師范行業整體教育水平提升的推動力。
(一)創設幼兒園區域的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創設也就是教學的硬件設施,包括教學建筑環境、室內外環境場所、孩子休息室、食堂以及各項教育教學設施等。環境是幼兒進行自主活動的主要場所,應在創設時注重以孩子喜愛和有利的裝飾體驗方式。
(二)創設幼兒園區域的精神環境
教育過程中不能將文化教育局限在具體物質媒介,不能僅以物質環境為主,而是要眼神到精神環境層面,有效利用物質環境的同時,活化其物質形態,營造師生之間積極互動的教育教學環境和良好學習氛圍。
(三)創設幼兒園區域的游戲環境
寓教于樂是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方式方法,對于幼兒園啟蒙階段來說,游戲環境占有一定的重要比例,游戲對于幼兒的智力、體能等因素都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要求:“重視區域環境和游戲對于幼兒發展具有獨特作用”。[3]就要求我們在創設教育環境過程中要注重教育意義的重要性,明確游戲不僅是幼兒與環境、同伴進行互相影響的主要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游戲行為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要將游戲作為幼兒啟蒙教育開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積極創設室內外游戲環境。
(一)加強環境設計理念學習,提高學生的創設主動性
任何教學活動的出發點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強調學生自身的潛能發揮,針對不同孩子的興趣和個性進行教導和交流,讓孩子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不能讓傳統的、固定的幼兒園環境束縛孩子的發展,也不能讓注重表面缺乏實際的幼兒園環境掩蓋了幼兒啟蒙教育的宗旨。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各科課程的學習中,了解掌握區域環境對于幼兒啟蒙教育中身心發展的推進作用和重要影響,深入了解掌握幼兒園環境設計理念的意義,提高自身對于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意識,增強自身對于環境創設目標內容和目標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創新性。
(二)加強幼兒教育理論傳授,提高學生的創設專業性
高校要在對學前教育學生傳授幼兒教育理論同時,深入向學生講解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意義和作用,并且對于創設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進行規范系統的傳授,包括對于幼兒園區域生活區、教育語言區、教育角色區、教育科學區、教育構建區等方面。其中,重點要學習區域中的墻面設計制作以及游戲區創設兩方面,通過對這兩方面相應的教學課程,讓學生進行技能實訓訓練,在能夠獨立提出創設構想的同時進行有效的區域創設,以此增強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后具有獨立操作能力和專業素質能力。
(三)構建學校多元化平臺,提高學生的創設參與性
1、以學校為主體,開展各項評比、展覽、大賽等活動平臺,講理論與操作相結合,將學生的區域環境創設作品進行評比,通過評比將具有實效性、針對性、創新性等優秀的作品進行作品展示以及嘉獎,讓學生通過活動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及時對自己的創設進行完善和更新,增強學生自身榮譽感的同時提高其參與性。
2、以班級為主體,班主任或輔導員要及時建立自己班級QQ群或者班級微信群組,通過群組及時發布與幼兒園區域創設方面相關的信息,讓學生們能夠在集體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和互助,確保第一時間進行資源共享。
3、以網絡為主體,學院的網絡管理部門和宣傳部門要將此項任務目標放在重要的日程之上,以提高學生對創設能力的認識,將課程教學中的先優典型事例、學生的優秀創設思路、學生的創新創設作品在學校專網進行網絡宣傳展示。不僅讓學生更讓社會各界都能在學校網站上看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創設成果,提高學生學習以及步入社會后工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社會實踐項目建設,提高學生的創設操作性
積極創建教學活動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契機。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到創建協作關系或與學校構建實踐教學基地的優秀幼兒園進行參觀、實習,通過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使學生對幼兒園環境有真實深入的了解,在實習學習過程中,通過聽課以及觀察樹立效仿的對象,及時找到自身的差距并進行自我完善提高,取得好的成績;對于幼兒園的環境進行自我見解和分析,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環境創設,通過參觀、學習、模仿、實習以及創設過程,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回校后,對自己所取得的經驗以及對所參觀學習地點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提出自己的具有針對性的設想,老師在此基礎上加以指導和幫助,并將學生的優秀創設設想和作品用于實踐基地的環境建設。讓學生在工作中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加強學生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1]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EB/OL].2013
[2]羅恒芳.將本地民族藝術融于幼兒區域活動之中[J].幼教研究.2010.
[3]王金洪.談培養幼師學生的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J].遼寧師專學報.2008.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規劃課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園環境創設能力的實踐研究”(GZC1213022)。
徐靜麗(1987-),女,黑龍江雙城人,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碩士,主要從事美術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