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彬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
探討清朝民族政策
李彬彬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
相對而言,清朝民族政策較為成功。清朝民族政策的奠基者是康熙王朝,清朝在南方區域設置土司制,實施改土歸流的策略;在新疆區域設置伯克城主,并且派遣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和伊犁將軍,在西藏地區對喇嘛教加以支持,以及派遣駐藏大臣、冊封班禪和達賴等;在外蒙和內蒙實施分而治之、滿蒙聯姻,持黃教等的策略。這使得民族區域跟中央王朝之間的關系得以緩解,創建了一個時間長達300年的多民族統一的國家,這對于社會的穩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非常有利,在民族問題處理與民族事務管理實現了較大的和超過前朝的成就,且大大地影響了后世。
清朝;民族政策;統一;多民族
多民族是清朝時代的社會政治基礎,這是我們歷史文明不斷演進的必然結果,盡管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族,可是,在人口上相比于漢族,它占據著少數,而相比較于漢族文化,它存在比較滯后的情況,要想獲得國家的政治統一,務必在多民族的社會環境當中對民族關系進行不斷的、主動的、積極的調整,以及對民族問題進行妥善的處理,并且對民族矛盾進行緩和,建構整個社會的利益體系,最終在各個民族間形成一致認可的具有普遍性的政治聯盟。清朝政府的主導是滿洲的貴族,并包含了蒙古貴族與漢族的上層人士,這有別于明朝的政府,進而造成它的民族政策、方針有著一些新型的特點。
跟宋朝與明朝的遼闊版圖進行比較,清朝的版圖遠遠地超過了,并且清朝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水平和能力也顯著地超越了宋朝以及明朝的統治者。從古到今,遼闊的版圖,體現了我國民族或者是國家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和生存空間,它有著十分豐富的資源,因而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
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就是清朝,自此我國封建社會的民族政策也變得越來越成熟,以清朝民族政策的制定、實施,以及結果來講,相比于我國歷朝歷代的民族政策而言,清朝民族政策跟當時所針對的民族問題的實際情況大致符合,跟當時社會的發展需要使相適應的,在對民族問題的解決與民族事務方面的處理上有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當然,這也是廣大學者所肯定的。
制定清朝的民族政策以及全面地貫徹執行,這使得民族關系得以協調、民族矛盾得以緩和、民族沖突減少、增強了對少數民族區域直接性管理的程度,鞏固了我國的疆土,并且各個民族之間逐漸地達成了具備相應政治利益的政治聯盟,從而使得我國一系列民族認可清朝政府,最終增強了國家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它的價值與作用,不單單表現在典章制度和人們行為方式上,尤為關鍵的是表現在人們的心理層次上,它讓清王朝在多次受到帝國主義入侵的時候,防止規模較大國家分裂的出現。為此,這表明了建立清王朝以及鞏固邊疆,不管是對阻止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是在推動國內一系列民族之間文化、經濟交流上,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
我國由秦朝的統一以來就一直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此,我國的文化有著共榮、共生、多元性的特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各個民族在持續地聯系與溝通的進程當中,不斷地傳播和整合文化要素,這使得我國的民族文化變得更加有活力以及充滿了勃勃的生機,而清朝的民族政策大大地推動了我國民族文化的昌盛。盡管清朝的統治機構主體是少數民族,可是它卻對我國實施了長達二百六十八年的統治,并且在遼闊的版圖上,我國各個民族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得以增強,實現了封建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繁榮發展。一些學者也指明了強化控制邊疆區域,進而實現我國社會的統一,這是乾隆時期的關鍵事項,他在康熙和雍正之后,抗擊廓爾喀入侵、平定西藏、用兵西北,以及對西南的少數民族區域實施改土歸流的策略,這一系列的軍事活動消除了西南和西北區域的政權割據,從而讓清朝政府能夠對直接性地控制所屬的版圖,這超過了歷史上的所有王朝。
我們國家有這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各個民族的勞動者創造了十分豐富的政治智慧,這給我們遺留了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這是其它的國家所遠遠不可以實現的。其中,在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當中,清朝的民族政策就屬于一項重要的內容。當前形勢下,我國需要全面地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我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各個民族之間的繁榮昌盛,這就要求我們科學地認知與正確地解決存在的一系列民族問題和矛盾,將民族之間的關系處理好,進而使得我國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得以增強,最終能夠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力量,激發一系列的積極性因素,有效地統一各個民族的力量與智慧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在我們的國家,只有實現了各個民族的繁榮發展與民族大團結,才可以切實保障社會的安定,才可以有效地粉碎外國反華力量所謂的“分化”與“西化”,才可以讓我們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和集中力量建設精神文明。
綜上所述,現實社會和歷史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更甚至的是,它們之間的這種聯系遠遠地超越了我們的預期。我們應當對清朝民族政策的不足之處進行客觀地評價,這是為了在解決與處理民族問題、矛盾的時候能夠變得更加順利,由某種程度上而言,歷史的教訓與成功的經驗都是我們非常珍貴的財富,在有些情況下,失敗的經驗和教訓要超越成功的經驗。
[1]納日碧力戈.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民族關系研究:內視、自覺與正義[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
[2]阿拉坦寶力格.論徘徊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游牧[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
[3]郝時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理論性與實踐性[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