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永福縣向陽小學
沐浴課改之風,打造活力語文課堂
肖振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永福縣向陽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在新課改形勢下怎樣打造活力小學語文課堂:用燦爛微笑打造活力語文課堂;用肢體語言打造活力語文課堂;用自主探究方式打造活力語文課堂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真正樂學語文,我們的課堂才會真正充滿活力。
新課改;活力語文課堂;自主探究
新課改積極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培養人、塑造人,它的才,有完善品格的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因此,在學習s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積極踐行新課改精神,嘗試新穎的教學方法,盡力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有一位名師說過,如果一位老師不會微笑,他就不會是一位好老師,我認為,這句話有深刻的道理。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不能在學生面前居高臨下,不能在學生面前板著面孔,這樣往往會在學生心目中設下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學生就不會和你親近,就不會與你進行心靈溝通,時間久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定會形成一種“階級對立”,孩子們即使在課堂上正襟危坐,我們的課堂也是“死水一潭”,沒有生機與活力。因此,在學習s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總是微笑著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因為,學生在老師的微笑中有了自信,有了選擇權,他們知道老師是寬容的,是不會輕易批評他們的,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上怎會沒有激情,怎會沒有活力呢?例如在學習《在金色的海灘上》、《湯姆·索亞歷險記》、《商鞅南門立木》等課時,課前我微笑著與學生打招呼,課上我微笑著與學生交流,孩子們在我的微笑中盡情釋放自己的個性,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整個課堂充滿了激情與活力。
如果沒有肢體語言的幫助,我們老師的講課就會很拘謹,現在為數不少的老師還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還受“老學究”觀念的熏陶,錯誤的認為自己又不是演員,為什么還用肢體語言?為什么還要表演?殊不知,老師與肢體語言的關系相當密切,如果我們老師能用恰當的肢體語言打動學生心靈,學生就樂意與學生老師親近。試想,如果我們抱著手臂給學生講課,學生定會覺得老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們是不愿意和老師敞開心扉交流的,因此,在學習s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總是特別注重運用肢體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頂碗少年》一課時,文中頂碗少年第二次失敗時有種無奈的樣子,為了更好地表現少年的心理變化,我就給學生做了示范,雖然說是一個簡單動作,卻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在學習《我的戰友邱少云》時,當讀到“當烈火包圍了邱少云,他為了潛伏部隊,為了革命的勝利,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時,為了表現邱少云的頑強意志,我用肢體語言給學生做了想象表演,孩子們在老師的表演中理解了邱少云為了革命勝利寧愿燒死自己,也不暴露目標的高尚品質。正是這些肢體語言超越了自己的講話,孩子們對老師的動作、眼神有了相應反應,有了心靈溝通,孩子們在這樣的愉悅環境中怎樣沒有激情?怎能沒有活力呢?
現如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多少知識已不是教學的重要任務,怎樣掌握知識才是最關鍵的,新課改也積極倡導怎樣教會學生學習,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的現狀,倡導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所以,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師,怎樣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成了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任務。因此,在學習s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積極引導學生自由探索,主動合作。凡是孩子們自己能想到的,自己能做到的,我都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發現者,能成為一個研究者,能成為一個探索者,對兒童來說這種需要會特別強烈。”因此,在學習s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特別注重學生自主探究過程,給他們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讓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起來。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我積極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引導他們動腦思考,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答案,我只是在討論過程中進行提示與引導,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樣學生就在合作探究中掌握了知識,展現了自我魅力,活躍了課堂氣氛,試問,這樣的課堂怎能沒有激情,怎能沒有活力呢?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現代化教學手段迅速普及,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對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等做綜合處理,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達到了“樂學”的境地。例如在學習《珍珠鳥》時,我先組織學生初讀課文,然后給學生放錄音,學生在聆聽錄音過程中心潮起伏,感情澎湃;再如在學習《三借芭蕉扇》時,為了讓學生親身感受當時的場景,我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西游記》中“三借芭蕉扇”的視頻,孩子們被聲情并茂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開拓了學生思維空間,使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總之,在新課改形勢下打造活力語文課堂,需要我們教師的不懈努力,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應該信心百倍,應該滿腔熱忱。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真正樂學語文,我們的課堂才會真正充滿活力。
[1]寧娟《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中國基礎教育》2010年第2期。
[2]辛樹義《小學語文新課改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