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吉林大學
從韓語的國際傳播模式反觀漢語國際推廣模式的現狀
張霞
吉林大學
語言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也是影響世界的一種方式。因此在世界范圍內擴展本國語言乃塑造國家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韓流”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升溫,加之韓國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韓國語和韓國文化已在全世界內得到廣泛而快速的傳播。在這樣的成功范例下,針對韓語和漢語的國際傳播模式的對比分析,探索出適合漢語國際推廣的更好的方法和形式。
語言符號;世宗學堂;孔子學院;文化輸出
從傳播學的角度講,語言產生于人們互相交流的動機,是人類特有的符號。語言和文字屬同一種符號系統,它的外在形式就是讀音,它的書寫形式就是文字。語言符號是一個民族的象征,它隱含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與思維方式等,它是社會文化的載體。語言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傳播人們的思想和感情,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了交流需要的同時就產生了語言。當我們逐漸習慣用語言這一符號去代替或者去表達我們身邊事物的時候,語言的傳播也就開始了。根本上講,語言的本質就在于傳播。
語言是人類傳播活動中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在國際上推廣本國的語言不僅是很多西方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的手段之一,更重要的,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一個民族自我認同感的重要信物,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推動力。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們不僅要越來越關注也應該要越來越用心的去大力推動漢語的國際化發展。
韓國語曾經只是一個由幾千萬人使用的民族語言,但目前已傳播到世界五大洲的130多個國家,韓語的使用頻率也隨之上升到在世界幾千種語言中排名前13的位置。不容否認,韓語在國際推廣方面確實是一個優良的典范。
首先,推廣機構方面的世宗學堂,堪稱韓語國際傳播的大本營。世宗學堂本身就作為韓國語國際推廣的主要前沿陣地,再加上其經營管理的正規化,使之在韓語的國際傳播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世宗學堂有著強大的后備力量支持----是由韓國文化觀光部出資建設、由韓國國立國語院統籌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韓國政府對于世宗學堂的重視程度。世宗學堂近幾年在世界各地進行大規模的推廣,據世宗學堂韓國官方網站顯示目前世宗學堂在世界有91所,其中僅在亞洲就有50所。
其次,在文化輸出方面,韓國掀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韓流。大長今,東方神起,李敏鎬,來自星星的你......每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背后都在中國甚至是在全世界的年輕人中掀起了一次瘋狂追韓的熱潮。流行音樂、韓劇、韓國電影,這些文化輸出的主角無一不依靠著本國成熟的文化產業鏈而壯大,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所有的角色都是韓語傳播的重要載體,那么在韓流逐漸席卷世界大地的同時,韓語,無論是縱向維度還是橫向維度,也在無形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傳播。
漢語,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的新時期,國際上對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需求也就越來越高。但因為中國之前的發展重心問題,漢語國際推廣模式起步晚,尚處于正在快速發展和完備階段。
同樣在推廣機構方面,中國建立了孔子學院,一個正在逐漸成熟的語言機構。作為中國文化代表的孔子學院是在國家漢辦機構的統管下,以傳播漢語為主要任務的非營利性的公益性的機構。在數量方面,全球已經建立440所孔子學院,其中亞洲93所,歐洲最多149所。在教師聘用資格方面,要求有大學本科(含)以上學歷,具有講師(含)以上職稱,語言教師普通話要達到國家二級甲等或相當于二級甲等的水平。同時在教師待遇方面,海外孔子學院教師工資一般都是由國內發放,因此和國內的工資相仿,當然也會根據所派往的地區和國家的條件有相應的差距。
相比韓國,中國的政策推動力可能有些疲軟,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沒有那么大,分管部門劃分不是很清晰,機構的整個運行方面中國沒有那么完整和系統。在教師以及行政人員的聘用和工資待遇上也普遍比韓國的要低。
相應的在文化傳播方面,宏觀的看中國現在的電視節目,很大比重都是在模仿借鑒其他國家的原創類節目。這樣一來中國不僅不能通過電視節目等形式來傳播漢語,還會推使在自己國內的電視媒體上得不到最基本滿足的國民到國際上“覓食”去探索其他國家的電視節目。
發現問題才能更好的改正問題和優化現狀,這也是我們之所以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中國的漢語國際推廣起步晚,發展也較為緩慢,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我們應該做的還有很多。相比起韓國,雖然國土面積小表面上看說韓語的人數較少,但韓國卻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了韓語在國際推廣方面的華麗逆轉。我們要從韓國語成功的傳播方式中獲取先進的經驗和方法,相信對漢語的傳播研究有著前置性和可行性的意義。因此根據以上的對比研究,特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更加完善中國在漢語國際推廣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讓分管機構和分管人員明確化。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保證外派教師質量的同時拓寬選拔渠道,然后再進行規范化培訓,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又可以進一步體現中國的國民形象。
第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一方面支持相關機構的設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提高外派教師的薪資待遇,進而達到吸引優秀人才和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積極性的效果。
第四: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發揮明星效應,借助電影電視劇和歌曲等媒介,拓寬漢語傳播的方式和渠道,提高漢語在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度,于無形之中更有效的傳播漢語。
在全球化的今天,推動漢語國際傳播也就成為了進一步提高國際形象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突破口。漢語的國際推廣正在路上,需要的是各方面的努力。
[1].方穎.漢語國際推廣的雙贏取向;基于SWTO模式的中美兩國漢語教育政策及實施的對比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92
[2].黃亞平.漢字符號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43-146
[3].吳應輝.國家硬實力是語言國際傳播的決定性因素---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的國際化歷程對漢語國際傳播的啟示漢語國際傳播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本研究為2014年大學生國家級創新項目課題“從韓語的國際傳播模式反觀漢語的國際傳播模式”成果之一,負責人:劉涵滋,參與人:張霞,劉建坤,孫微笑。
張霞(1994-),女,山東淄博人,吉林大學文學院新聞系2013級本科生,新聞專業,研究方向為語言的傳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