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穎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四中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史的教學整合探究
隋穎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四中學
數學是初中課程設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改的到來,要求初中數學的教學應該在其體現普及性、基礎性以及發展性的前提條件下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的發展。而數學史正是人類從認識數學到探索數學過程中,從理論上發展數學。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史的教學整合進行了探究,以期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知識。
初中數學教學;數學史;教學整合;探究
目前,在各個初中學校的數學教材中都穿插了很多關于數學的歷史資料,這不僅能夠讓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合理的引入數學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數學文化,幫助學生增加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
所謂的數學史主要是指數學思想、概念等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數學史不僅介紹了數學的發展歷史,而且還介紹了很多著名數學家的在數學中取得的成就。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數學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數學史可以使學生在了解數學發展歷史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二,數學史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家在數學領域做出貢獻的艱辛和不易,從而培養他們不怕困難的精神。
第三,數學史可以使學生在了解數學思想的同時,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第四,數學史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的構建數學知識的系統。
第五,數學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六,數學史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概而言之,數學史中的例證對數學思想的價值和作用進行了充分的體現,因此數學史對當前的數學教學具有十分深遠且現實的意義。
(一)向學生介紹數學史料,開闊他們的視野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把相關的數學史料向學生進行介紹,以數學歷史中的那些引人入勝的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初中數學《多姿多彩的圖形》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幾何圖形的來源與發展,即“在古代,中國幾何學來源于天文觀測,希臘的幾何學來源于土地測量,埃及的幾何學來源于尼羅河泛濫后的土地重新測量,而印度的幾何學來源于宗教的實踐活動。”
(二)適當的融入古代數學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比較著名的古代數學題交給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熟悉和了解古代數學題產生的背景,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討興趣。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注意觀察周圍潛在的各種數學問題。
例如在西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趙俊卿在《周髀算經》中提出了明確的勾股定理公式;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數學家趙爽在《周髀算經注》里對勾股定理做了彌補和解釋,同時三國人劉徽提出了“割圓術”,得出了π=3.14,后來被稱為徽率。
(三)選擇與初中生相符合的數學史料,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在講解古代數學題的演繹、推理、證明、解題方法等過程中,教師融入相應的數學史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溝谷定理時,可以先向學生講解勾股定理的產生過程。“畢達哥拉斯在摻加一次宴會時,發現宴會地面是由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磚鋪陳的,他將地磚的形狀與數學中的‘數’聯系了起來。他先是用筆在地面上畫出了一個數學奇想,選了一個地磚的對角線作為正方形的一邊,然后據此畫出正方形。而這個正方形的面積與兩個正方形地磚的面積之和相等,從而得出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與令兩邊的平方之和相等。”
(四)將數學史中的知識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數學史中融入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手段,已經越來越受到很多數學教師的青睞。數學教師應該從數學史中選取具有價值意義的內容,不斷豐富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人文價值、實踐價值,進一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的參與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之中。
數學史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教師據此應該合理的將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中。并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的創新教學手段,將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身的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艱苦奮斗、不怕困難的精神,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1]張學良.淺談數學史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旬,2013,(11):67-67.
[2]王德奎.探究初中數學的數學史及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31):267-267.
[3]鄒創名.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教育的實踐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1):13-13.
[4]林平.淺談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課堂的意義和教育價值[J].新課程·中旬,2013,(5):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