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芝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東明學區中心校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于秀芝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東明學區中心校
隨著新課改的穩步推行,提出了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新思維。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很多困惑。本文簡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希望能夠給小學語文教師一些參考和啟發。
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創新精神
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探究性學習意味著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探究,實踐中獲得經驗和知識,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這對于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能夠有效地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小學生能夠進行主動思考和獨立思考,從而使小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使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本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培養小學生的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聯系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探究性學習中貫穿生活教育和社會教育,培養小學生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高尚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將實踐運用、情感陶冶和語文素養的培養融為一體,使語文課堂成為一個自由、開放、充滿樂趣的場所。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陶冶情操[1]。
例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古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這首詩歌改編成為優美的文字,暢想自己游覽西湖的情景。小學生天性活潑自由,喜愛旅行,愛好新鮮事物。這種方式可以激發起小學生對于西湖美景的熱愛和向往,陶冶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
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更新,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要直接將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而是要采取各種方法,給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可以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迸發出思維和靈感的火花[2]。例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探討“友情”這個話題,并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小學生逐漸開始結交朋友,很重視朋友之間的友情,這個話題對他們很有吸引力。教師要拋開一切成年人的成見,與學生一起探討在小學生的心目中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以及友情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教師尤其要強調不要人云亦云,要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敢于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拓展的內容,教師應該將這些拓展的機會交給學生。例如《月球之謎》這篇課文涉及到很多科學知識,是一個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學生探究能力的一個良好機會。教師可以在課前先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閱資料,搜集與月球有關的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學會獨立學習、獨立思考。
探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答案不是唯一的。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看問題。小學生的思維還不成熟,認知能力有限,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偏差。然而這是小學生思維活躍的一個象征,教師絕不能進行盲目打壓。當學生提出一些以成年人思維看來非常幼稚或奇怪的問題時,教師絕不能嚴肅地進行打壓,而是要鼓勵學生的求異提問,保護小學生愛提問的天性。當小學生對課文中的觀點或教師的結論進行質疑時,無論其質疑的對錯,教師都要對其獨立思維、敢于質疑的精神進行表揚。這也是對其他學生進行敢于質疑的教育,使其他學生能夠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敢于求異的學生。
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來對自己提出和發現的問題進行消化,通過查找資料、訪問他人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找到答案,充分尊重小學生的求異思維。
探究性學習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了解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拓寬探究性學習的渠道。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將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目的從傳授知識改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小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求異能力的人才,使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深厚的人文積淀。
[1]王小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建議[J].小學教學研究.2011(23)
[2]柯云仙.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能力[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