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帖鵬飛
Logistics物流商論
歐洲國際多式聯運和物流發展研究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帖鵬飛
摘 要:近年來,貨運和物流在各國確保競爭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速度、可靠性和靈活性在供應鏈中的戰略重要性迫使企業重新審視傳統的物流服務。但是,國際多式聯運因為受到道路擁堵,環境問題的制約,其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多式聯運和物流的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提高效率和貨運的可持續發展,歐洲對國際多式聯運和物流已推出了一系列舉措。這些建議和措施對其國際多式聯運和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已經起到了作用。
關鍵詞:歐洲 國際多式聯運 發展研究
當代物流越來越依賴于物流系統和流程供應鏈的電子效率。據估計,國際多式聯運在歐洲整個物流業中占近14%。在過去的幾年中,國際多式聯運發展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雖然最高效和最環保物流會損失部分運費,但是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其制定物流政策的關鍵。對貨物運輸的可持續性目前歐洲的做法是促進并鼓勵多式聯運更廣泛和更有效地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的貨運。全球化和全球貿易以及集裝箱運輸增加的趨勢也促進了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集裝箱運輸出現了顯著增長,在1997年以來的3% 到2014年的15%。這種增長是越多的商品流和流程全球化合乎邏輯的結果。歐洲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的發展趨勢是加強傳統優勢聯運連接,同時也擴大多式聯運的對象國家的范圍。對于聯運發展的主要措施包括:發展現代化的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創新技術;建立現代化的物流中心。其中,物流中心是網絡的一部分,其發展需要實施具體的措施和倡議。本文提供的指導方針有利于促進物流中心和聯運碼頭電子網絡的可持續發展,為電子商務和物流的長遠發展提供基礎。
歐盟各國在物流組織與管理、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物流技術創新與應用方面的經驗,使歐洲物流企業表現出運作規范、講究效率,管理嚴格、規?;约凹s化、現代化程度高的特點,使物流企業向集約化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物流園區的建設。物流園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多種功能的新型物流業務載體,按照規?;?、專業化的原則組織活動。園區內各經營主體通過共享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發揮整體和互補優勢,進而實現物流集約化、規?;洼d體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二是物流企業兼并與合作。隨著國際貿易發展,歐洲一些大型物流企業跨越國境并購,一個新特點是國營企業并購民營企業:法國郵政收購德國民營敦克豪斯公司;德國國營郵政出資11.4億美元收購美國大型陸上運輸企業AEI;德國郵政公司并購歐洲地區物流企業11家,現在已發展成為年銷售額達290億美元的歐洲巨型企業。歐洲物流協會認為,世界上各行業企業間的國際聯合并購,必然帶動國際物流加速向全球化發展,而物流全球化的走勢,又必然推動和促進各國物流企業的聯合并購活動。新組成的物流跨國公司、聯合企業將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及時地掌握全球物流動態信息,調動自己在世界各地物流網點,構筑起一體化的物流網絡,節省時間費用,將空載率壓縮到最低,戰勝競爭對手,為貨主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為了發展物流和多式聯運運輸系統,有必要建立和發展多式聯運網絡與物流中心,這表現在連接模式和運輸的技術上。歐洲的物流多式聯運網絡發展較快,ERE與發達的基礎設施,終端海運,鐵路、河流和公路運輸在礦井區。然而,在我國有許多相關的缺點。物流運輸網絡限制對應多式聯運技術。歐洲采用和建立物流中心是一個顯著的舉措來發展國際多式聯運所在地區。然而,其成功的發展,有必要通過并實施一系列優先和一般的建議和措施。
2.1 優先建議和措施
我國物流的發展和多式聯運優先建議和措施包括:建立物流協會、重組全國多式聯運協會、倡議組建服務協會物流和多式聯運主要干道、交通路線與港口和商業連接、多式聯運中心推廣工作的強化、位置的確定、規劃物流中心和多式聯運網絡終端文件、物流和多式聯運定義課程培訓、形成物流和多式聯運信息中心、形成市民代表和私營企業為主體的咨詢機構、準備多式聯運運營商法律和制度框架、建立多式聯運系統、開發和管理供應鏈。
2.2 一般建議和措施
物流和多式聯運的發展在我國主要涉及到物流中心和聯運碼頭的網絡發展,某些運輸方式的競爭力,傳輸技術,研究和監測商品技術的發展技術和解決方案,運輸合作與協調,建立國家協會和機構,規定的財政措施和支持等。
2.2.1 發展物流中心的網絡和終端
在它們的位置、結構方面、功能和地位(國際、區域、國家或地方)定義物流中心的多式聯運網絡的概念。建立和完成多式聯運碼頭的網絡,確保統一采用國際實施標準,按照商定的多式聯運發展計劃交通網絡。確保各地區和當地的計劃包括發展聯運碼頭和物流中心。在終端投資時提供福利,在運輸和物流網絡直接分配公共資源和間接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訪問終端和提高設備性能。實施多式聯運技術,不斷提高處理、儲存和加工聯運貨物單元(ITU)。應用標桿聯運碼頭和定義一組靜態和動態的目標終端。建立公平的條件,提供市場不同的模式之間的競爭交通工具(特別是通過外部成本內部化),并提供每種運輸形式透明的競爭與合作環境。
2.2.2 促進多式聯運技術和具體聯運傳輸鏈
支持建立一個全面的聯合信息中心交通,以確保機會均等,把信息提供給所有感興趣的用戶。采取措施并借助現代的物流服務技術和技術解決方案轉運提高質量,儲存和運輸裝備足夠的基礎終端和設備,用于處理聯運后勤部隊。支持研究,設計和優化在物流鏈的所有部分,無論是有關物流,多式聯運單元(ITU),終端或信息系統。確保個人在多式聯運鏈環節的兼容性,實施標準的貨物單元、運輸工具、轉運存儲設備。完整的信息技術物流鏈和應用現代遠程信息處理系統以及為了提高物流和多式聯運鏈和系統的性能與利益攸關方協商,確定一套指標來衡量和監測可持續的電子效率。形成一個單版數據庫推動過渡到高效電子效率和更清潔的運輸方式來改善一般物流和多式聯運的性能。
2.2.3 合作與協調發展
加強合作,發展同其他國家和相關的發展機構與國際機構合作的多式聯運,在國內和國際上協調相關的環保政策,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專業機構通過規劃,實施多式聯運技術、戰略發展業務系統強化科學合作。提出的優先級和一般措施是在推廣初期物流與多式聯運活動,在隨后的活動中,具有更大的開放程度應處理更多細節并制定主題和行動計劃。在向用戶提供合作物流服務時,相關部委和國家機構應幫助掃除障礙,促進物流活動和多式聯運技術的實現。另一方面,他們應該制定相關績效指標和措施,收集和更新他們的統計技術。成功實施發展多式聯運涉及所有參與者行為的改變和參與物流鏈。很多參與者在物流和多式聯運領域交通缺乏專業技術。行家委員會與有關合作利益相關方應準備至少一個列表資格和培訓計劃。
物流和多式聯運中的措施,解決方案和發展優先事項,都是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強物流網絡和中心的基礎設施。有必要制定方法,運用工具來實現物流戰略(供應、生產、分配和歸還材料及材料的回收利用)。有必要形成物流性能優越的一個物流鏈和物流系統的數據庫。而另一方面,國家要刺激并支持引進和操作某些多式聯運鏈的經濟措施。然而,發展物流中心和多式聯運網絡運輸終端需要更密集合理地利用多式聯運技術。在這方面,終端具有顯著的積極性且促進經濟運輸系統的發展。特別要注意的是實施多式聯運的技術要進行市場分析確定是否存在潛在的流動。除了商品的潛在流動,對于終端的發展實體和物流中心也有一定的商業利益。為了電子商務效率和多式聯運的長遠發展和建立網絡,有必要做更多的研究,去選擇最佳碼頭以及物流中心的位置。
3.1 發展目標
物流中心網絡的發展和多式聯運終端提供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質量的動力。商品在碼頭的運輸流,物流中心已經實現了規模經濟的運輸方式(鐵路,河流)。另一方面,企業小額頻繁地交付使多式聯運物流中心的發展作為地方組合,既有昂貴的,但速度快,靈活的公路運輸和交通方式,也有價格便宜,但速度慢和不靈活的。在這個意義上說,發展物流中心的網絡和聯運碼頭尤為重要。
3.2 發展方案
物流中心網絡在多式聯運的關鍵問題有:終端的數量(一個或多個終端),終端相對國家交通運輸和經濟位空間位置,商業和工業綜合體和交通基礎設施(單峰、雙峰、多)。在過去,局部的方法無法解決問題。很多地方、城市為發展指定為潛在的物流中心站點。有些地方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有的既無規劃也沒有規劃發展要素。根據以往的研究和市場分析,物流中心和多式聯運網絡終端開發場景支持網絡的發展中階段。第一個方案涉及發展核心網,用最少數目的終端,其主要功能是對參與區域,歐洲聯運運輸系統。其他方案代表擴張核心網,首先在走廊里,然后到整個經濟境內。
趨勢和經驗清楚地顯示物流發展的解決方案和多式聯運目標、方向以及措施的重要性。在發達國家,物流和多式聯運是經濟發展以及空間的連通性和市場整合的主要因素。中國要想不使用多式聯運技術融入歐洲運輸和物流體系國際商品和運輸流是不可能的。聯運碼頭的發展引發聯運對整個經濟體系促進的重要引發劑。在這方面,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建議支持進一步物流和多式聯運的技術發展。有必要就物流效率發展觀和多式聯運形成一個專門研究小組,包括擁有科學實踐和有關專家供應商和物流服務的用戶。該團隊應該提出具體的措施,在這個過程中去制定物流和多式聯運的發展運輸即物流中心網絡和多式聯運終端的解決方案和優先事項。除了網絡發展計劃,對于聯運碼頭和物流中心還有必要制定一個基準系統。確定一個設置端的靜態和動態的操作指標,建立最佳實踐準則。事實上,本文中提到的措施和行動旨在幫助多式聯運和物流的長期效率和增長。
參考文獻
[1] 郝國旗.陸橋運量不斷攀升:新亞歐大陸橋國際通道優勢凸顯[J].大陸橋視野,2009(02).
[2] 孫?。澜缃鹑谖C下的新亞歐大陸橋陸橋運輸展望[J].大陸橋視野,2009(01).
[3] 籍海星.新亞歐大陸橋物流業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24).
[4] 崔忠付.新亞歐大陸橋物流體系建設所面臨的主要任務[J].大陸橋視野,2008(01).
[5] 沈剛,崔萬平,林備戰.促進新亞歐大陸橋物流發展政策措施的有關建議[J].大陸橋視野,2008(01).
中圖分類號:F25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6(c)-096-03
作者簡介:帖鵬飛(1984-),男,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國際物流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