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將建筑結構課程項目化的具體方法——以設計案例為導向,在教學中通過構建學習情境,運用任務驅動組織教學,將教材中單一算例用工程設計來代替,使學生每完成一個課程項目,就能完成一項實際工程中的設計任務,培養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與職業素養。
關鍵詞 建筑結構 設計案例 成績評定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53
1 建筑結構課程的特點
建筑結構是一門專業技能課程,它具有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均較強的特點。建筑結構研究對象是非均質材料體,很難用完全理論的數理模型來求解,需要掌握大量的經驗以及相關的設計規范知識。課程具有基本概念多、符號多、系數多、構造規定多和推導公式與經驗公式多的綜合性強、工程實踐性強、工程應用廣泛的特點。學習本課程時,要以現行的與結構設計相關的設計規范為設計依據,因此,在學習中需要掌握相關的規范,在此基礎上,對建筑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推導及基本公式的適用條件、結構中系數的取值與規定、公式中各符號的含義等有比較清楚的了解,才能對整個課程的知識體系有更深的理解;最終達到對結構的初步設計,識讀結構施工圖等的目的。
2 目前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夠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一般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高等數學及工程力學是建筑結構課程學生的基礎課程,有些學生這兩門課的基礎很差,又缺乏工程經驗,學習建筑結構就有很大的難度,其后果是直接導致部分學生畏難情緒嚴重,甚至厭學。同時,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只做被動接受知識,缺乏思考,無法應用。
2.2 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反思調整不及時
教師主要是為完成教學任務,在目前各高職院校強化動手能力,采取2+1學習方式,即2年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1年校外實習,這樣學生的理論課學習課時數就有所減少,若還按原來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全部知識都傳授給學生;甚至有些教師試圖通過多媒體授課,將大量的知識信息放到課件中,不停給學生展示,學生根本來不及思考就硬性地接受,可想而知,這樣得到的知識無法應用到實踐中。
2.3 重視理論學習,缺乏動手能力
建筑結構課程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傳統做法是將全部理論知識講授給學生,而學生動手參與設計能力的培養較少,很多學生課程學得不錯,但不會應用,真正進行結構設計,就無從下手,高分低能現象比較嚴重。
2.4 教學內容更新較慢
新時期的高職教學理念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也應適應技能培養方面的調整,但教材更新還達不到這個要求,很多課本上還沒有體現設計理念。
3 以設計為導向的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方法
3.1 引入以設計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根據高職高專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改革課程教學體系,突出以實踐教學為重點的相關內容,針對不同就業崗位群,將建筑結構各章節內容歸納整理成各具體的、切合實際的工程設計案例。即將課程內容項目化,將項目分解成各任務,針對不同任務對應于實際工程案例,各案例均來自工程設計任務。每當學生完成一個項目課程,就能針對該課程項目完成一項實際工程中的設計任務,將教材中單一算例用工程設計案例來代替,避免學生學習課程時的盲目性,即所學知其所用,真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真正的工程設計案例,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建筑結構課程理論,促進學生主動思維,培養學生以設計為導向的建筑課程教學模式,更好地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提供保障。
3.2 以設計案例為向導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傳統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課解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上主要是教師唱主角,學生缺乏參與熱情,有的學生上課無精打采,甚至上課玩手機,根本聽不下去課。以設計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就是要轉變這種狀況,授課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承擔設計案例的設計者,完成一堂課的教學需要由學生、主講教師、設計室及實訓中心多個方面配合完成。由于建筑結構課程是以設計為主的,其教學目的也是要讓學生掌握工程結構設計理念,達到進行結構設計及能識讀工程結構施工圖。那么為了達到這上目標,有設計室參與到教學中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可以通過設計室的實際工程項目作為授課的直接案例,這部分列入教師備課教案的一部分,每次課教針對相關內容進行案例布置,當然這需要教師通過事先將學生分組形式,將本次課程內容分組布置成設計任務,學生要完成設計任務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就是學生要主動探究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演示以及建筑結構模型實訓室,讓學生參與到理論知識學習中來,如設計任務解決需要的理論依據、設計原理、計算公式、公式的適用條件、以及設計規范等,學生都會感興趣,此時教師講授這部分知識,恰好與學生探究的知識達到一致,教與學的互動效果也達到了統一。同時充分利用實訓室的教學條件,實現講課、實訓一體化。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訓室模型,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的工程設計成果,交由設計室參與評定,這樣能給學生營造出一種真實的工程設計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學習效果也就體現出來了。
3.3 以設計案例為導向的學生成績評定
以設計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期末一次考試定成績的方法。既然強調設計,那么考核方法重在設計過程的考核,通過考核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對實踐知識的掌握程度,每個設計任務完成情況、設計方案的取舍、小組學生的協調配合等都能很好地反映出來,這樣通過各小組對比,以及設計任務完成的時間、質量,根據事先確定的學習過程考核細則,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綜合評定。
4 結語
為了適用培養符合新時期社會發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質人才,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以設計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參與建筑結構設計任務中來,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激發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2012年高校科研項目(Y20 1225975)
參考文獻
[1] 劉宇.以實際工作為導向的高職《建筑結構》課程教改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3(19).
[2] 黃衛群.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建筑構造》課程改革實踐探索[J] .科學與財富,2011(3).
[3] 段作章.課程改革與教學模式轉變[J].教育研究,2004(6):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