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摘 要:“體藝2+1”項目是:教育部為落實《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推動學生體育和美育的改革與發展逐步推進的一項重要工程項目。其含義是通過課內外體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要求每位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較好地掌握2項健身鍛煉的體育技能和1項藝術技能。然而“體藝2+1”項目的實施在我校的組織形式是大課間活動和少年宮興趣班。本文就我校的大課間活動近兩年的情況做個分析。
關鍵詞:課間活動;實施情況;試行方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52-01
2013年之前,我校的大課間組織內容和形式是:上午和下午的都為:七年級和八年級春季和秋季在體操區域內,以班級為單位兩路縱隊做廣播操,冬季在田徑場內,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操250米*4圈;九年級都是在田徑場跑操,春季和秋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米*4圈,冬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5圈。優點:組織簡單、活動內容簡單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九年級中考體育的中長跑做鋪墊。缺點:活動內容枯燥,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廣播操的活動學生表現出動作不整齊,不規范到位,一片懶散的景象。
從2013年開始,我校試行了一系列大課間的組織形式。按照時間順序依次為:
試行方式一:九年級都是在田徑場跑操,春季和秋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米*4圈,冬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5圈。七年級八年級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在體操區域跳短繩(單人跳和雙人合作跳)和男女分組跳長繩(8字跳長繩)。原因:體育教師在與學生接觸中,學生普遍反應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太枯燥;在這幾年,我市在每年春學期都組織了全市的跳繩通訊賽評比和復測,要求每個學校的每個學生都參加(特殊學生除外)。優點:為教育局每年的跳繩通訊賽出成績做了準備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運動積極性。缺點:跳短繩時由于不能每個學生都能夠做到主動積極去完成練習,就出現了認真的同學很認真的練習,不認真的同學在里面濫竽充數。
試行方式二:七年級八年級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在體操區域跳短繩(單人跳和雙人合作跳)和男女分組跳長繩(8字跳長繩)。九年級以班級為單位一路縱隊在足球場按照小紙片上的號碼順序對照標志桶上號碼沿著標志桶右邊跑(小紙片上的號碼順序每天一變)。優點:學生跑的路徑不一樣,運動的興趣激發。缺點:由于標志桶是塑料的質地很輕,大風時很容易就被大風刮跑或者學生一不小心很容易就碰倒;由于這種跑法需要專業的體育教師在場指導,我校體育教師少,人員不夠。
試行方式三:七年級八年級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在體操區域跳短繩(單人跳和雙人合作跳)和男女分組跳長繩(8字跳長繩)。九年級都是在田徑場跑操,春季和秋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米*4圈,冬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5圈。原因:我校只有三位體育教師,更方便管理。
試行方式四:七年級八年級上午:以班級為單位兩路路縱隊在體操區域跑操(男女分組,各自在自己的區域內30米繞圈)、男女分組跳長繩(8字跳長繩)和男女分組跳兔子舞。七年級八年級下午大課間活動內容和形式不變。九年級都是在田徑場跑操,春季和秋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米*4圈,冬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5圈。原因:根據校長的指示七年級八年級大課間進行了改變。經過我校體育教師的討論探討,確定了七年級八年級上午的大課間做此改變。優點:由于有校領導的關注,大課間活動的前一節課的下課沒有上課教師再拖課,進場的時間得到了保障;大課間活動進退場的組織紀律得到好轉;大課間活動過程中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加強。
試行方式五:七年級八年級上午:以班級為單位兩路路縱隊在體操區域跑操(男女分組,各自在自己的區域內30米繞圈)、男女分組跳長繩(8字跳長繩)和男女分組跳兔子舞。七年級八年級下午大課間活動內容和形式不變。九年級都是在田徑場跑操,春季和秋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米*4圈,冬季以班級為單位四路縱隊跑250*5圈。另外,女子籃球隊和男子籃球隊分別在兩片籃球場活動。原因:每年暑假我市都有籃球比賽,平時初中課程比較緊,幾乎沒有時間訓練,所以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對學生進行動作練習。優點:一是在內容和形式上最大范圍滿足了學生的活動興趣和熱情,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可以收獲到最多的成果。二是為我校參加我市的各大比賽活動做好了準備,為我校的年底考核加分。三是有更多的其他學科的教師參與到了大課間活動中和管理中。我校的三位體育教師,一位負責女子籃球隊的練習、一位負責男子籃球隊的練習、還有一位體育教師負責請一位學生對各班大課間活動進行評分考核。這就要求學生有公平公正的主觀意識。缺點:學生在對各班大課間活動評分時會受到各個方面的壓力,可能會使學生在評分時不敢評。
通過以上案例總結出我校的大課間活動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大課間活動的前一節課的下課經常有上課教師拖課,甚至不下課不讓學生進行大課間活動;二是大課間活動進場的時間得不到了保障;三是大課間活動進退場的組織紀律明顯懶散;四是大課間活動過程中班主任到場不對學生進行管理,甚至有的班主任不到場;五是大課間活動內容枯燥無趣;六是大課間活動缺乏學校領導的重視;七是大課間活動不能和市級體育行政文件保持一致;八是大課間活動內容和形式枯燥無趣。
綜上所述,在試行的五個方案中,第五個方案可以說是最成功。它既解決了我校大課間活動原來存在的問題,又符合了我校實際情況。從大范圍講,它符合國家的體育方針政策,符合我市的各類體育比賽需求和體育中考需求;從小范圍講,它符合我校年底考核的需求和滿足了學生大課間活動的趣味需求,同時還滿足了我校教師的活動需求。從而形成了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所以,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學校體育這片沃土。學校體育是校園體育文化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運動興趣、良好的習慣功能,也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重要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