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雁
摘 要:教育離不開情感,有情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美術教學中更缺不了這一點,因此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及藝術家之間架起橋梁——情感的溝通,寓情感于美術教學中。
關鍵詞:中學教育;美術教學;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60-01
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知情交融的過程,隨著人們對情感這一復雜心理現象認識的不斷深入,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美術教學中來促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現代美術教學思想的重要體現。情感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在中學美術課上進行有情感的美術教育,是我們美術教師必須嘗試與實踐的重要手段。
一、美術源于情感 囿于精神
美術表現就是情感和思想體現。美術是人類情感的溫床,是情感交流的場所。美術中的點、線、面、形、色、質是人類情感的載體,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觀形象與符號,容易喚起人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學習美術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的方式表達與情感的交流,使學生的不良情感情緒得以疏導釋放與宣泄,恢復他們心理的平衡。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目的。
二、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審美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地進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美育意識,就應首先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因此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盡快化作學生的自身的美術素養,興趣正是這一學習的動力,只有在強烈的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才能體驗到作品的情感,受到美育的熏陶,進而培養美術素養,增強審美情趣。
三、放飛學生情感 營造和諧氛圍 ,
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美術課上才能使學生放飛自己的情感,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感受美、體驗美,才能達到情感的有效教學。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方法、恰當的措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誘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調動學生對美術作品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談得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想象是美術情感教學的又一動力,沒有想象的美術教學將是異常的單調和枯燥,學生可能會有點滴的情感感悟,但絕不會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應有的依托。創造性的情感活動是美術課的主要精神元素,沒有想象,就沒有情感的激發,美好的想象是豐富的情感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與學生情感產生碰撞擊起火花,從而形成學生對作品的獨特情感體驗,這樣才能對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四、調動發散思維 培養創新能力
一切智力活動與情感活動都離不開思維的培養,思維的培養是培養一切能力的前提,而發散思維在思維培養中更為重要,沒有發散就無所謂創新,定勢心理制約著人的發散思維。學生從剛剛入學我就發現,大部分的孩子接受的學前美術教育基本—卜以臨摹或學習簡單繪畫技法為主。他們所畫的房子就是一個長方形加上三角形屋頂,再加一個田字形窗戶。樹畫得像蘑菇,甚至連太陽的位置都差不多,存在思維上的定勢與單一,如果不打破這些定勢,思維就不會活躍,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創新意識。所以我在美術教學中,特別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個事物,力求學生從全方面、多角度地去表現它。如:畫樹,通過讓學生事先觀察樹,我帶領學生分析樹的結構、外形及一年四季的變化,再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樹。最后讓學生自己畫一幅有關樹的畫,許多同學都大膽創新,畫出不同季節、不同姿態的樹,以及花草、小動物、小鳥等,有的還畫出了晚上的樹林。我想這就是創新,就是在原有模式上的新突破、新拓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會更加深入地理解畫中人物淳樸樂觀的生活態度和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正確把握作品的內涵,從而達到情感與思維共同進步的教育目的。
五、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
一個人的藝術修養對人的審美素質的提升很重要,藝術修養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藝術修養的規定將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素質與生存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的、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各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是進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環。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對線條、色彩構成的視覺與造型藝術視而不見的學生,談何情感體驗,更不用說情感教育,審美素養了。
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掘每件作品獨特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并能對其作深刻分析,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象,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學生只有被作品打動,才能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與之產生情感互動,達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賞新石器時代工藝美術《舞蹈紋陶盆》,它的突出美點是裝飾紋樣設計構思極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紋樣底線,便可看到盆內壁五人一組的舞蹈者,宛如圍繞著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們傳達著原始人狩獵或勞動之余載歌載舞歡樂生活的信息。學生領悟到了《舞蹈紋陶盆》獨特的美,才能領悟到那份歡快的原始情感,從而生發對生活的熱愛情感,審美素養也潛移默化的得以提高。
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尋找生活中美的事物。美術作為一種視覺和造型藝術,通過視覺對物體進行感官認識,激起情感體驗,產生美的教育。培養審美能力,指的就是對美的事物的鑒別、欣賞及創造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讓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因為美術與現實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藝術美的形式來源于生活,藝術創作的源泉來源于生活,學生只有通過藝術教育的作用認識生活,用美術的語言來美化生活,才能體會美術情感教育對審美能力形成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