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 要: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師忽略了設計提問的重要性,使得很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經常不加思考就脫口而出,或者對教師的提問沒有興趣。對此教師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提問方式,對問題進行創新設計,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問;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50-02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靠提問來支撐的,同時提問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教學中“過多”、“過淺”、“過細”的提問會使課堂氣氛顯得平淡無味。一般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用提問的方式來測試學生是否掌握了重點和難點,但是在提問時由于對提問的問題欠缺考慮,往往提出很多繁雜細碎的問題,這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阻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如何設計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前很多教師需要思考的主要課題。
一、語文課堂提問的功能
1、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提問能夠防止學生走神,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被提問時能夠有意識的在腦海中思索答案,同時加速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經常保持注意力,并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回答。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在新課導入階段中,教師都會制造一個懸疑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其次學生的學習主要動力來源于興趣,當學生的原有知識與新信息產生矛盾時,學生就會產生探究欲望,即內心會產生解決問題的需求,從而形成了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中適當提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探究欲望。
3、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的提問原因主要集中在幫助學生把握重點和難點上,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相關問題,提問學生,通過學生的回答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重點和難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鞏固所學知識,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4、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有些學生由于天生性格比較內向,在課堂上說話都會臉紅緊張,并且口語表達能力較差,在大家踴躍發表見解時,這類學生往往都是低頭不語,長期如此容易形成自閉性格,同時對語文教學也容易產生不利的影響。而課堂提問恰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表意見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來提問性格較內向的學生,學生面對教師和同學組織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既鍛煉了發言的膽量,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二、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復提問一樣的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習慣性的重復問題和回答,明明剛提問過的問題過了幾分鐘又一次提出來,這樣很容易延長課堂教學節奏,并且使學生也影響成只會抓住“重復”問題,而不去認真的思考提問的意義。不僅浪費了課堂有限的時間,同時還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2、教學中提問的問題數量過多
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總是擔心學生不明白教學內容,因此不斷的提問學生問題,不僅問的多,還要一問到底,使課堂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提問上面,學生只能不斷的回答不同的問題,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養成不認真思考的習慣,認為只是為了回答問題而回答問題,而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變成了忙著提問和忙著回答。問題的數量不代表問題的質量,并不是問的越多就代表課堂教學質量越高,教師要找準重點問題去問,一針見血,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不注意正在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會犯一種錯誤,就是不注意正在回答問題的學生。如剛挑選一名學生回答問題,這時講臺下面有其他學生走神,這時教師就會立即把注意力放在走神的學生身上,這樣很容易使正在回答問題的學生不知所措。教師不僅會提問,還要懂得傾聽,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面帶笑容傾聽時,對學生來說一種肯定和鼓勵,學生會更愿意回答問題。
三、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策略
1、難易適度,科學提問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懂得找準重點,因此在設計問題前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自己先對課本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提問時有的放矢,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其次,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設計問題,如果問的太深太有難度,學生很難回答出來,這樣就容易使師生陷入尷尬的課堂氣氛,問的太多簡單又失去了提問的意義,所以需要教師對問題進行仔細設計,科學提問。如在學習小說《最后一課》時,在學生基本理解了文章內容和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在黑板上寫粉筆字并不是很吃力的事,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要‘使出渾身的力量?”“為什么在結尾的地方,作者以‘韓麥爾先生呆在那,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句話當做結尾?”通過根據文中具有思考價值的地方設計問題,能夠引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重點。
2、提問變直為曲,引人入勝
在語文課堂提問中,教師應有意識的避免直來直去的提問形式,這樣很容易使學生不經過思考就說出答案,缺乏啟發性,久而久之使學生失去回答問題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懂得在提問時,將直來直去的問題拐個彎,變成“曲問”“活問”的方式,這樣就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學習《小桔燈》一文時,文中有一句寫道: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這里用了省略號,意思代表小姑娘的話實際還沒有說完,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小姑娘話沒說完的興趣呢?教師經過設計問題,可以這樣提問學生:“小姑娘之所以還有話要說,是不是因為她不知道爸爸去哪了呢?”學生們果斷的否定了教師的猜想,教師便繼續問:“那小姑娘既然知道爸爸去了哪里,她為什么不說呢?”學生們通過思考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回答,這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試著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點,這樣就比較容易小姑娘為什么話沒說完,從而找到文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設計問題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坤業.優化提問設計 實施有效教學[J].課外語文. 2014(16)
[2] 諸定國.閱讀教學之“主問題”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4(07)
[3] 黃海霞.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 2014(04)
[4] 劉俊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有效生成策略——基于對甘肅省W中學的問卷調查與課堂觀察[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03)
[5] 朱建軍.魯迅《故鄉》綜述:閱讀、研究與深度學習[J].中學語文教學.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