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丹 (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410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藝術品位的提高,加上現代家居裝修“重裝飾、輕裝修”的理念,家居軟裝飾的重要性被逐漸挖掘。據統計,中國軟裝飾的年消費能力高達2000-3000億元,從2000年至今,中國家居飾品消費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市場前景不可限量。湘西苗繡藝術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民間工藝,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紡織史上的活化石”,是湖南本土一項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極具傳統東方美感,而其組織圖案的造型方式又有符合現代審美觀的一面,同時它的工藝性給人以高檔精美的藝術感受,通過恰當的創新型設計非常適合于高端家居軟裝的使用開發。可見,通過清晰的定位開發出符合現代美學的家居軟裝產品,使二者的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得到共同的提升,是傳承與保護湘西傳統苗繡工藝品的一種有效而直接的方式,也是提升現代家居裝飾文化品味的方法。
湘西苗繡藝術中最具有傳承意義和再生能力的藝術符號有以下三點:
1.自然紋樣與抽象圖案靈活結合
湘西苗族刺繡藝術具有原始、野性和神秘的審美意識。在紋樣造型中體現出來,既有對客觀自然事物具象而明確的描摹,又有對心靈體驗抽象而夸張的表現,各種物像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可以自由組合。如一個刺繡圖案中,既有各種鳥獸、藤蔓和花卉的紋樣,又高度概括,呈抽象幾何形態的螺旋紋、鋸齒紋等,具有強烈的符號性和意向性。同時,各種植物和動物的形象可以互相“嫁接”,鳥類的尾巴可以幻化為植物藤蔓,野獸的頭上可以長出美麗的花朵,動物的肚子里又可以添加果實,體現出苗族人民那種天馬行空,充滿了想象力的藝術創作思維。
2.主體圖案與點補紋樣和諧統一
湘西苗繡圖案與中國傳統民間美術的審美觀是一致的,表現出一種“求大”“求全”與“求美”的特點,因此往往是大的主體圖案占據中心位置,多為突顯某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對稱型或者適合型圖案,如湘西苗族婦女最喜在服飾上繡的折枝花鳥紋,還有龍紋、魚紋、蝴蝶紋等,這些單體圖案往往造型飽滿大氣,古樸粗獷。主體圖案的四周是相對次序化的連續圖案,由“萬字紋”“回字紋”和“雙線菱紋”等抽象紋樣組成,主體圖案的空稀處則滿綴著各種小花紋,既有動植物紋樣、也有抽象的漩渦紋、十字紋、曲線紋等,其構圖形式多為對稱形、放射形、回旋形,這些點補紋樣使得圖案更為緊湊、活潑。苗繡的這種構圖形式整體上給人和諧統一的美感,細節上又具有復雜多變和自由隨性的美感,是苗繡圖案極富裝飾性和魅力的原因之一。
3.民族特色與其它文化相互交融
湘西苗族藝術與楚藝術有共同的文化來源,相傳楚國就是在古代三苗地域建立起來的,其表現出的藝術風格也有相似性。同時,湘西地區的苗族與土家族、漢族等多民族錯居雜處,又地處西南少數民族集居的入口,其文化藝術上也有相互交融的格局。因此湘西苗族刺繡風格既有少數民族古拙狂野的氣息,又有漢文化細膩優美的一面。然而,由于大遷徙的歷史原因,苗族大多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并未完全被外界同化,始終保持著自己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湘西苗繡的題材和形式與其民族的歷史和宗教文化緊密聯系。主要體現為三類:一類為表現苗族祖籍故土遷徙史的圖案,如典型的“彌埋”紋和“浪務”紋,“彌埋”紋由無數駿馬與抽象花紋組成,表現苗族祖先遷徙時騎著駿馬跨越高山與江河;“浪務”紋則由表現浪花的折線形的和山形紋組成,表現苗族祖先曾居住在江河邊。第二類為表現苗族宗教信仰的紋樣,不同的支系也有不同的圖騰,如黔東南苗族中“蝴蝶媽媽”的形象就是表現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湘西苗族則多以盤瓠、楓樹為圖騰。第三類則是來源于人們對美和幸福的向往,如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葫蘆等植物紋樣,喜鵲、鯉魚等吉祥喜慶的動物紋樣,以及各種美麗的花卉植物。
苗族刺繡設色具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抽象意識,依照本民族特有的審美觀,大膽地對自然界色彩進行概括、夸張和想象,講究高純度、高對比的色彩運用與調和,常用互補色進行搭配,如紅色和綠色、藍色和黃色等,通過色彩的冷暖對比、明暗對比和豐富變化使刺繡圖案視覺效果強烈絢麗,雜而不亂,極具表現力與裝飾性。
湘西苗族刺繡又有較強的宗教象征意味,注重“紅(火)、黃(土)青(木)、白(金)、黑(水)、”五形色的運用。根據不同支系的宗教和故土觀的差異,有的崇尚紅色,有的崇尚黑色,皆表現在各自的服飾色彩上,因為也有了“紅苗”“黑苗”“花苗”等俗稱。湘西苗族刺繡偏愛紅、黑兩色,常常以紅色和黑色為基調,飽和的黃色、綠色和白色為紋樣進行搭配協調,同時受到楚漢藝術的影響,又加入和桃紅、柳綠、鵝黃等較為清麗顏色,各種色彩深淺過渡,使得色彩更為絢麗而柔和。這一點與黔東南苗族刺繡有較大的區別。
在刺繡藝術中,針法無疑是最為基礎和重要的特征,它是刺繡藝術與其他紡織類藝術的最大區別,也是區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一個標志。苗族刺繡的技法多達幾十種,主要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表現性的針法,如平繡、挑花、短針繡、破線繡等,用來表現圖案的明暗和色彩變化,一種是裝飾性針法,主要是運用一些特殊的運針技法,達到不同的肌理和裝飾效果,如:辮繡,以彩色絲線編成小辮條,在按照紋樣鋪在底布上,用同色絲線釘緊,具有色彩變化豐富,肌理突出的效果,還有打籽繡,馬尾繡等等。還有一種是特殊針法,如利用特殊材料的錫繡,還有將拼貼與刺繡結合的堆花和貼花等。在湘西苗族刺繡中比較常見的有平繡、挑花、堆繡、貼布、鎖繡、破線繡和打籽繡幾種。這些精美獨特的刺繡針法運用在現代軟裝紡織品中能為家居環境增添獨特的美感。
目前,刺繡在家居軟裝設計中的運用并未受到重視,產品的種類和功能都較為單一,大多局限于床上家紡用品及傳統刺繡裝飾畫,市場上幾乎見不到創新型的產品。湘西苗繡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并且具有很大的創新開發潛力,根據不同家居空間的劃分以及軟裝產品的不同功能類型,湘西刺繡藝術在現代家居軟裝中可運用的范圍其實是很廣泛的。
湘西苗繡藝術與軟裝紡織品的材質相同,功能相似,是最為傳統的結合方式。家居紡織品的種類非常豐富,有被面、枕套、沙發靠墊、窗簾、桌布等。這些紡織產品可以將湘西苗繡藝術中的紋樣、色彩和針法的特點都淋漓精致地體現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在題材、造型、色彩等各方面需要更多地考慮現代審美傾向,將傳統的苗繡風格進行一定的創新與改良,使之與現代各類家居裝修風格能更好地融合起來。另外,由于手工刺繡耗時費工,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昂貴,也局限了產品的消費群體。因此,在保證高端刺繡軟裝產品的品質的同時,也要更多地利用現代先進的紡織工藝,對湘西苗繡中傳統的針法、材質進行模擬和匹配,保證工藝品質,降低產品的成本,拓展消費人群。
現代家居裝飾設計中十分注重空間功能劃分與合理運用,喜好開闊明亮的大空間,因此,家居裝修時不再簡單地用墻體來劃分空間,而是采用一些巧妙的意識性的空間隔斷方式,如利用大面積的墻面裝飾來強調某一空間的屬性,或是運用屏風、柜體等物體來達到空間分割的作用,但同時又保持了空間的開放性和互動性。近年來,現代新中式風格和中西混搭風格非常熱門,在這樣的潮流下,苗繡有很大的設計開發空間。不同形式的屏風、玄關隔斷、電視背景墻、臥室背景裝飾等都可以用苗繡藝術符號進行妝點,民俗元素的運用會為家居環境帶來獨特的美感和趣味性,注意的是面積比例的控制,與整體的家居的協調統一。
家居陳設品對整個家居環境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能體現主人的品味和情趣。例如,燈具象征著光明和溫暖,是家居中不可或缺的實用性產品,一個家中至少需要數十盞燈具來滿足家居環境的照明。而現代人以不再滿足于燈具簡單的照明功能,而是希望看到能夠營造出家居情感氛圍,表現出文化差異的個性化設計。意大利等國的燈具設計師從外觀形態、材質創新和創意表達上都進行了很多的嘗試,而國內的燈具設計卻大多停留在固守傳統或模仿抄襲的階段。實際上湘西苗繡工藝品中的題材、紋樣造型、設色方式和獨特的針法等元素都可以大膽地運用到燈具的創新設計中。另外還有墻面裝飾畫、鏡子、紙巾盒等各類裝飾品中都可以創新性地使用湘西苗繡藝術元素,使家居環境具有較強的視覺感知度,具有更多的本民族特色和人文內涵。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現代的年輕人都十分講究生活的品質與品味,尤其是在新婚大喜之時,入住新房象征著新家庭的誕生,新生活的開始,對新婚夫婦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因此,婚慶軟裝產品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是目前對婚慶軟裝產品的種類和功能都十分有限。因此,我們團隊希望開發出一種新型婚慶家居軟裝產品,這種產品要具有三個特點,第一,能體現出湘西苗繡藝術的形式美感與民族文化;第二要打破固化的思維方式,運用與紡織品截然不同的材質來表現苗繡中的紋樣、風格和色彩;第三,要兼具實用性和良好的裝飾性,符合新婚的喜慶氣氛。
基于以上的考慮,我們選擇了燈具這一家居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實用型產品,嘗試將瓷這一光滑堅硬的材質與苗繡相結合進行設計,以達到一種具有沖突感和異質性的獨特美感。經過反復比較各種不同產地的瓷胚,最終選擇了瓷質潔白,亮度高和透光性佳的湖南醴陵瓷,采用傳統的醴陵釉下五彩工藝,以達到色彩豐富細膩,飽和度高的效果。
設計主題為“紅蓋頭”。將古時蓋在新婚女子頭上的紅頭巾與燈具相結合,非常符合婚慶主題。為了適合表現紅蓋頭的形式,我們設計了一個橢圓器形,造型簡潔現代,圓潤飽滿。在圖案設計上,用黑色的線條勾勒出紅蓋頭的形象,底紋采用祥云紋,邊飾采用了湘西苗繡中傳統的鳳凰紋、蝴蝶紋和并蒂花三種主體紋樣,象征著喜慶、繁衍和感情幸福,按照二方連續的方式排列,在主體紋樣的空疏部位,描繪上圓形紋、藤蔓紋和花卉紋。構圖飽滿,疏密有致。色彩選用了喜慶的大紅色作為底色,祥云為細膩的鏤空紋,邊飾用黑色做底色,圖案用藍色、黃色、綠色和桃紅色組成,具有濃郁的湘西苗繡風格,顏色艷麗豐富,極具裝飾性。產品燒成后,簡約而古樸的器形上擬人化的紅蓋頭造型顯得生動而富有情趣,而紅蓋頭的柔軟形象與堅硬的瓷質碰撞出一種具有沖突感的趣味性,細膩的白瓷與五彩斑斕的苗繡色彩相輝映,點亮暖色調的燈光,整個燈體晶瑩通透,色彩分明,將整個臥室妝點得溫馨而喜慶,分置在婚床兩側的床頭柜上,與新婚床上用品相映成趣,十分協調。使得現代化的家居中融入了具有東方民族情懷的苗繡藝術,更是增添了家居的文化氣息。產品推出后,也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響。
這一次我們團隊大膽地將苗繡藝術與瓷器相結合,設計的婚慶燈具產品“紅蓋頭”,雖然還有諸多可以改進和完善之處,但整體來說,產品將湘西苗繡藝術與異質化材質相結合,有一定的創新性,而其突出的主題和有裝飾性的設計較為符合婚慶家居產品的需求,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可以說還是比較成功,并為我們開發出更多的新型產品提供了一個好的開始和指引方向,而這種嘗試的最終目的是將湘西苗繡藝術更為廣泛地運用到現代人的家居生活中去,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湘西苗繡藝術。
[1]田魯.藝苑奇葩:苗族刺繡藝術解讀[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07.
[2]王式竹,苗勇.苗繡的藝術形式與特色研究[J].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 2012-06.
[3]梁恒.湘黔苗繡裝飾圖案元素研究[D].湖南大學, 2007-05.
[4]湯佳.湘繡家居軟裝飾領域的分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