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麗 (賀州學院 542800)
瑤族服飾藝術的數字化視覺傳播途徑探究
宋麗麗 (賀州學院 542800)
本文從數字化靜態視覺傳達、多維度、多空間的視覺傳達途徑、互動媒體交互式體驗的視覺傳達途徑著手,研究數字化視覺傳播途徑對瑤族服飾藝術的影響和作用。
數字化;視覺傳播;瑤族服飾藝術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2015年度廣西高等學校科研項目,項目編號:KY2015LX506(南嶺走廊瑤族盤王節服飾藝術研究)
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給我們的信息傳播途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播受到廣泛的重視,隨著互聯網平臺和虛擬現實、互動媒體等數字化技術的興起,對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視覺傳播途徑的研究需求也迫在眉睫。
瑤族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古老少數民族,為我國的民族文化保留了大量的具有特色的寶貴遺產,瑤族服飾文化是集瑤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審美習慣為一體的特色文化。可如今越來越多的民族傳統文化正面臨著損壞、丟失、技術無人承繼等威脅。
(一)傳播手段單一,宣傳維度不夠立體
目前關于瑤族服飾藝術的研究與視覺傳播基本依靠平面類的紙質印刷品,地方旅游地宣傳畫冊、口傳口宣傳以及現有的不夠完善系統的網絡圖片信息。這些宣傳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顯單薄,使得瑤族服飾藝術的傳播推廣面積不夠廣泛和系統。
(二)宣傳不夠系統
現階段專門瑤族服飾的研究的資料還無法提升瑤族服飾特色對地方文化和旅游競爭力的感召力。人們對于瑤族服飾的種類、特點、圖案、刺繡針法等無法做到全面系統多方位的了解。
從長遠看,數字化視覺傳播手段的真實直觀、多維度視聽、即時交互、信息數據集成存儲、時間永恒存儲等方面的優勢,既節省了時間、減少了倉儲空間、人力、物力并提高了效率。
(一)數字化靜態的視覺傳達途徑
靜態的視覺傳達傳播范圍廣泛,是對文字、圖像等視覺信息的高度概括的設計,以達到傳達信息的目的。靜態視覺傳達的最主要媒介是平面媒介。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使藝術視覺傳達告別了以紙張、畫布作為傳播媒介,走進數字化網絡傳播的新媒體階段。傳統的攝影、繪畫等,被更加凝練、精確的方式數字圖像所代替。數字化的處理技術,對各種文字、圖像等信息重新進行設計包裝,豐富人們的視覺體驗。數字化技術還可以幫助設計師捕捉靈感,拓展思路,并創作出前所未有的藝術表現形式的作品,最大可能的吸引和刺激受眾的感官和心理。因此,結合不斷推陳出新的軟件技術和新材料,將有關瑤族服飾的圖片、影像,結合瑤族的歷史文化背景、人文情懷以及社會形態等信息,重新解構、重組。通過建立專門的門戶網站、明確標志、加大廣告宣傳、設計相關產品的包裝等手段,從而建構屬于瑤族人民自己的服飾文化品牌。數字化視覺傳達手段提升了公眾對瑤族服飾文化的認知和情感記憶,并達到了更有效的信息傳達效果。
(二)多維度、多空間的視覺傳達途徑
在數字化和互聯網時代的大趨勢下,視覺傳達正經由二維到多維度的形式轉變。現代的視覺傳播形式改變了以往現實反映現實,而是逐漸從“真實”空間走向了“真實+虛擬”的空間展示,從以往的靜態展示轉變為動靜態相結合的方式。“維”是一種度量,在三維的基礎上加上時間就是四維時空。多維度、多空間的傳播途徑就是運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從時空多元化的視聽角度展示信息,通過聲音、影像、色彩等方面最大限度的調動人們的感官。
比如在瑤族服飾藝術的視覺傳播過程中結合動態視覺影像的技術,運用三維動畫以及投影技術,將聲音信息、三維化的圖像通過數字技術處理,使得瑤族服飾的制作過程、工藝、歷史以及設計理念等都直接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來,是一部三維數字化動態讀物,這樣既能帶動受眾感受到與靜態視覺傳播不同的樂趣,又能充分的使受眾了解瑤族服飾藝術的制作工藝細節、歷史,分類等,猶如置身于整個少數民族的真實生活氛圍之中。
(三)互動媒體交互式體驗的視覺傳達途徑
新多媒體技術的主要特點在于它的動態和即時交互性,在傳統媒體當中,受眾的接受信息是被動的,然而每個不同的受眾都有各自的需要和追求,在多媒體的氛圍中他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的參與到演示過程當中去,從而達到了交互性的體驗。這種互動性的特征可以使得受眾通過設計界面進行即時的交流,計算機可以通過對動作的識別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受眾。因此,將這種交互式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播中,拉近了受眾與各種民間藝術文化的時空、心理距離。
目前新型多媒體主要有虛擬現實、幻影成像、巨幕多維投影的技術。交互式虛擬現實和幻影成像等。瑤族婦女擅長織染、刺繡、設計多種多樣的服飾,在衣襟、袖口、腰帶等繡鑲有精美的圖案。瑤族男子常見服裝有對襟、左襟偏大短衫或長衫,褲子以藍色為多。當然因為居住地以及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瑤族有很多分類,例如,“過山瑤”“紅頭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等。因此風俗習慣以及服裝和各種配飾搭配也有不同。在瑤族服飾藝術的視覺傳播中這些復雜信息都可以通過幻影成像的技術詳細的再現。比如瑤族服飾藝術的制作流程和工藝。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的技術來實現受眾學習了解瑤族服飾在不同的瑤族和歷史階段的制作展示場景等。受眾通過觸摸屏、操縱桿,以及光感應等親身參與到比如刺繡、穿戴搭配、設計圖案、繪制顏色、制作染料等環節當中。總而言之,這種新型的多媒體技術,將原本被動的接受瑤族服飾文化信息,轉變為主動、參與性的互動式體驗。由此增加受眾對這一民間藝術的體驗興趣,最終達到加深對瑤族服飾藝術文化的印象。
瑤族服飾文化是中國民間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群芳中的異香。在傳統藝術文化正面臨著破壞消失以及數字化新時代的雙管形勢下,將瑤族古老的服飾藝術文化通過數字化視覺傳播途徑進行保護和傳播,是目前最為有效和最廣泛的傳播方式。這也是傳統文化與時代同步的必要選擇,對傳遞和弘揚瑤族傳統服飾文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1]蔣瑋瑋.瑤族服飾語言符號的傳播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3(7).
[2]張靜.數字化視覺傳達在大召寺文化推廣保護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3]劉峰.傳統繪畫藝術的新媒體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12.
[4]黃媛.圖案數字化交互應用研究——以敦煌典型裝飾圖案為例[D].湖北工業大學,2014.
宋麗麗, 2009年蘇州大學研究生畢業, 2009年至今于賀州學院設計學院工作,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