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事要聞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會。
上午10時,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于敏頒發獎勵證書,并同他熱情握手,表示祝賀。隨后,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和首都科技界代表等共約3300人出席大會。
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其中,國防科工局推薦的24個項目獲獎。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5項;7個項目獲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
1月5日,2015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在京隆重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軍裝備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14年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研究推動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的思路舉措,部署2015年重點任務。
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張又俠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議宣讀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的書面講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許達哲作了題為《改革創新 攻堅克難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工作報告。
會議認真傳達學習了中央領導同志對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批示精神,強調指出,國防科技工業全系統要時刻牢記黨中央賦予的光榮使命和時代重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武器裝備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指示和新要求,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扎扎實實將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推向前進。
會議充分肯定2014年國防科技工業所取得的成績,認真分析研判當前形勢和存在問題,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防科技工業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國家戰略為先導,以強軍為首要責任,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完善體制機制,堅持軍民深度融合,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切實履行好“支撐國防軍隊建設、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光榮職責,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物質技術支撐。
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建設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改革發展總目標,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基礎穩固,創新高效、自主可控,開放競爭、軍民融合,規范治理、充滿活力”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著力落實國家安全和軍民融合兩大戰略、抓好兩大工程、強化深化改革和自主創新兩大動力、開拓國內和國際兩大市場、加強法治軍工和人才隊伍兩大建設。
會議指出,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推動法治軍工建設的開局之年,國防科技工業全系統要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按計劃完成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軍工建設年度工作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八項工作:一是著力抓好武器裝備研制生產,二是著力加快軍工核心能力體系化建設,三是著力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四是著力增強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五是著力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六是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七是著力加強軍工核心人才隊伍和文化建設,八是著力提高國防科技工業法治化水平。
會議強調,2015年是“十三五”規劃編制年,要切實做好國防科技工業“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確保規劃成為指導未來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要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和安全保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確保國防科技工業國家秘密安全;要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勝算”的理念,按照萬無一失的要求,杜絕低層次質量問題重復出現,杜絕人為質量事故發生。
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戚建國,科技部副部長曹建林,海軍副司令員劉毅,空軍副司令員張洪賀,第二炮兵副司令員周亞寧,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陰和俊,中央保密辦副主任、國家保密局副局長梁建生出席會議。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中紀委駐局紀檢組組長王雙林,副局長張建華、吳艷華、徐占斌,局黨組成員王承文,總工程師周武勝、田玉龍以及科技委老領導等出席會議。
會議頒發了2014年度國防科學技術獎,表彰了國防科技工業軍品出口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高紅衛、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林左鳴、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溫剛、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胡問鳴、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熊群力、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趙憲庚,湖北省國防科工辦主任張忠凱作主題發言。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相關部門,各地方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部門,各軍工集團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部分重點企事業單位、各軍貿公司、重點民口配套單位、有關高校等相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2014年12月,軍民結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即國家軍民結合公共服務平臺)通過項目竣工驗收,正式上線投入運行。國家軍民結合公共服務平臺共涉及6個專業數據庫和18個專業數據模塊,可為軍工單位、軍隊、民口企業、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門等各類用戶提供信息發布與查詢、信息分析與處理、信息定向推送和網絡互動等功能服務。
目前,國家軍民結合公共服務平臺已上載16萬余條信息。其中,“軍轉民”數據信息2萬條,產品數據信息5萬條,企業信息2萬條;“民參軍”技術與產品數據信息1.28萬條,企業信息2萬條;國家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數據信息1萬條,項目數據信息3萬條;并有700余位專家信息和軍民結合相關的政策法規信息入庫。
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1月4日正式上線運行。
總裝備部綜合計劃部負責人介紹說,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是全軍武器裝備采購需求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是軍工企事業單位、優勢民營企業產品和技術信息的重要匯集渠道。網站開設有裝備采購需求、政策法規、民參軍指導、采購公告、集中采購、企業名錄、產品技術、裝備知識、服務指南等欄目,面向社會公眾、民營企業、軍隊裝備采購部門、軍工集團等用戶全面開放,可實現軍隊裝備采購需求信息發布、企業產品和技術信息推送、軍地需求對接、信息動態監測等功能。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應急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應急產業規模顯著擴大,應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為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這是我國首次對應急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應急產業是為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提供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發展應急產業有何必要性?在發展過程中,需堅持哪些原則?與之配套的財政、科研政策和人才隊伍建設如何跟進?2015年1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嘉賓作客中國政府網,解讀《意見》,并與網友在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