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志剛 陳春喜
對駐廠軍事代表開展過程成本監督工作的思考
■ 白志剛陳春喜
有效的過程成本監督,是以尋求適宜的成本,消除失誤和非增值活動帶來的成本浪費為目的的基礎性工作。特別是在當前推行軍費績效改革、提升軍費使用效能的大背景下,給駐廠軍事代表落實軍品成本過程監督工作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
裝備需求的無限性和裝備經費的有限性始終是伴隨著裝備發展的一對突出矛盾。如何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使用效益,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而有效的過程成本監控工作,可以為軍方在決策時,通過對裝備的費用—效能分析,準確掌握和合理確認其成本結構和成本開支情況,在促進企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同時,實現裝備經費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以工作實踐為切入點,探討性地提出了駐廠軍事代表對過程成本監督工作的認識,以期與大家共享。
受我國長期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和習慣性思維意識的影響,長期以來,無論是企業還是軍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技術輕經濟、重質量輕成本、重進度輕費用的現象,且駐廠軍事代表的工作重心始終放在質量監督方面。其主要表現有:一是在人員配置方面,有統計資料顯示,全軍軍事代表系統為此配備了96%的工程技術專業技術干部,僅有4%的會計系列裝備審價專業技術干部,其質量監督與成本監督的人員配置比例為24:1,而美軍同期的人員配置比例則為2:1。二是在執行層面,企業往往把體現軍品顯性特征的質量作為關注的重點和宣傳的亮點,而將其隱性的成本作為秋后算帳和討價還價的籌碼,與軍品相關的成本管理要求在研制生產過程中往往被束之高閣。凡此種種,由于人力配置、落實制度等方面的缺位,直接導致了駐廠軍事代表對過程成本監督工作的缺失。
裝備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成本的高低受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無論從裝備的戰技指標、或是裝備的戰斗力、還是全壽命周期費用看,其成本都是過程的產物,是諸因素相互結合、緊密相連的有機體。如果只重視裝備的功能要素而忽視其成本因素,就會導致某些裝備的功能提高之后,而與之配套的成本卻不相符的現象;如果只注重產品成本而不考慮配套的武器系統,就會出現裝備價格的局部合理而整體價格不合理的問題;如果只考慮裝備的研制經費,而忽視其生產使用經費,就會導致昂貴的裝備在部隊難以形成有效的戰斗力的不良局面。而且目前普遍存在的設計功能冗余,既是一種質量陷阱,也是一種成本浪費。因此,有效的過程成本監督,是以尋求適宜的成本,消除失誤和非增值活動帶來的成本浪費為目的的基礎性工作。特別是在當前推行軍費績效改革、提升軍費使用效能的大背景下,給駐廠軍事代表落實軍品成本過程監督工作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
駐廠軍事代表長期工作在裝備建設一線,日常工作中掌握著大量的第一手信息資料,為開展過程成本監督管理工作、為上級機關有效的成本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們認為,做好對裝備的過程成本監督工作,必須重點關注以下要點:
1.制訂成本監督規范
目前,裝備成本監督管理的法規文件、制度標準已經不少了,關鍵是如何將其落實到我們的具體工作中。通過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我們認為:應根據企業承擔裝備研制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實際,以上級法規文件、制度標準為指南,制訂適合本代表室管理特點的過程成本監督要求或實施細則,并以此為牽引,督促企業在裝備研制過程中,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體系,統籌考慮技術與成本的關系,完善成本管理工作,實現對技術狀態和成本管理的雙控制,避免企業因無法履行合同帶來的裝備采購風險。
2.建立成本監督體系
GJB6540軍品成本管理要求,對裝備的過程成本管理做出了明確規定。我們應切實督促企業像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一樣,落實和完善成本管理體系,并建立由總承包商牽頭,分承包商和配套產品供應商組成的廠際裝備成本核算與管理體系,全面細化目標成本管理、內部成本控制等要求;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由駐總體(主機廠)軍事代表室牽頭、駐分系統和配套單位軍事代表室參加的廠際裝備成本監督體系,并與質量監督體系一道納入裝備研制管理體系的范疇,實施對企業的同步監督管理。
3.落實節點監督要求
節點監督是軍事代表按照裝備研制程序的規定,對各個階段的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以及按合同約定對成本開支情況進行的檢查活動。與裝備質量的節點監督一樣,對成本費用的節點監督和審核也是軍事代表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從武器裝備的壽命周期費用管理看,軍事代表實施成本監督的主要節點和監督要求體現在:預研立項時對經濟性指標要求的匡算、方案論證時的費用效能分析、方案確定時的目標成本測算與評估、工程研制時的目標價格過程管理、裝備定型時的經濟性評價和成本審核以及批生產階段的目標成本符合性審核等。而在具體操作中,節點監督一般應在付款前、轉階段時、經費超概算時、質量進度和經費使用發生重大變化時以及合同終止前等時機進行,并依據軍事代表平時掌握的成本信息,在厘清企業成本核算制度和流程、各項費用的歸集中和分配方法等的基礎上,進行料、工、費及綜合費用的審核,并按GJB3886A的要求,對費用發生與分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予以審核和確認。
4.加強過程成本的分析和驗證
在成本監督過程中,為不斷修正和完善目標成本的準確度,客觀評價裝備的成本水平,往往需要進行成本分析和驗證,做好這項工作有助于規范駐廠軍事代表的成本監督工作、提升成本監督能力。
一般來講,應在需求論證階段,運用全壽命費用分析方法(參數法、工程法、類比法等),研究項目全過程中與費用有關的各種問題,以確定影響費用的因素、風險和費/效比變化;在方案設計階段,則運用定費用設計和價值工程分析方法,對研制經費預算及成本估算進行科學、合理的測算,明確費用增長因素、影響費用的潛在風險和費用/性能折衷方案;在工程研制階段,運用功能成本分析法等對設計成本、工藝方案成本及其各項費用進行分析、測算和驗證。并依據各節點的成本控制要求,通過合理運用變換方法計算、依據試驗或仿真、與已證實的類似設計/狀態進行比較、參加設計階段文件的評審等適宜方式方法,適時開展成本驗證,以糾正完善成本偏差,確保成本設計滿足設計輸入的要求。
5.注重成本信息的管理
當今社會對信息的高度依賴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網絡。在成本監督管理方面,應及時收集整理包括社會環境、市場需求及變化,國際國內同行狀況,資源供應狀況和價格水平,以及相關行業經濟發展等外部信息資料;并根據企業和產品的實際,及時歸集和完善其業務經營活動、成本價格、定額與物料管理、人力資源配置等信息資料;建立信息的收集處理、交流分析與報告制度,以保證成本預測、驗證、決策、控制、考核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充分利用武器裝備研制軍事代表質量監督體系的資源共享機制,定期匯總和合理利用裝備研制生產的質量、進度、經費三坐標分析、考核與監督信息,在反饋給企業作為改進技術狀態和優化成本輸入的同時,也為上級管理部門和決策機關及時提供詳實、可靠的基礎信息。
雖說成本控制的責任主體是企業,但作為裝備的使用者,軍事代表對裝備的需求方向和成本定位應具有積極的導向和牽引作用。為此,我們的成本監督工作必須著眼于裝備的全系統、全特性、全過程,在過程成本監督工作中,及時發現、揭示和糾正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落實裝備成本的精細化管理要求,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改善裝備采購環境,實現裝備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空軍軍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