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
馮美玲1,邱雨2
(1.西南政法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1120; 2.武漢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武漢 430072)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對于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它可以為國家治理提供前進方向和精神動力,發(fā)揮“導航器”和“黏合劑”的作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并將其貫徹到各項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之中。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治理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D64;D0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5)02-0000-04
[收稿日期]2015-07-10
[作者簡介]金興偉 (197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教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zhàn)略目標。這是黨中央從國情出發(fā),在繼“四個現代化”之后提出的又一個現代化命題,是關系到我國現代化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那么,如何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研討班開班式的講話中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1]106。這實際上肯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指明了大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在全面深化改革新階段,深入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對于指導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中,離不開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國家治理體系包括制度體系也包括價值體系。具體說來,制度體系就是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核心的系列制度之構建,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也就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逐步實現黨、國家和社會等各項事務治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程序化。我國治理體系中的價值體系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是公民的精神支柱。我們所說的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要不斷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興國之魂的地位,充分發(fā)揮其價值認同和價值共識作用,使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制度體系和價值體系對于國家治理體系說來是不可或缺的。
在國家治理具體實踐中,以價值體系為基礎的治理是以實現價值認同為終極目標,通過對文化和價值理念等精神資源的有效運用來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實現價值認同的柔性治理方式[2]。在國家治理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講制度也要講精神,精神力量是靠價值體系尤其是核心價值觀來激發(fā)和凝聚的。價值體系與制度體系相互配合,形成有效治理格局,共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習近平強調,“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tǒng)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163。
應該看到,價值治理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構成,價值治理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當下社會轉型和人們的價值取向呈現多元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喚起社會成員對核心價值的認同與信仰,最終建構和諧穩(wěn)定有序的價值秩序。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大力推進價值治理,不斷提高價值治理能力,充分發(fā)揮價值治理的功用。同時,價值治理還是國家治理的軟實力。價值治理能力突出表現為整合社會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如同“看不見的手”引導國家治理圍繞共同的價值目標展開。在國家治理實踐中,與單純依靠強制性的治理手段相比,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的力量更有利于加強國家整合治理能力,實現長效治理。
所以,把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納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命題之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國家治理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治理的“導航器”
我國的國家治理理論本土化于西方羅森瑙等學者創(chuàng)立的治理理論,英文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詞本來就有“掌舵”之意,如果說良好的國家治理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發(fā)展,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國家治理的“導航器”,對國家治理實踐起著定向導航和精神旗幟的作用。
首先,就國家層面而言,我國的核心價值觀有一個標明其屬性的定語“社會主義”,“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社會精神文明最根本的體現”[3]。這表明我國的國家治理不同于西方的國家治理,不會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走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之路。具體而言,“富強”是一種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富強,而不是少數人富強、多數人貧弱的不協(xié)調的富強。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24個字體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便是“富強”,它對國家治理的要求是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并最終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民主,而非資本主義式的、三權分立式的民主,它集中體現為人民當家做主。在國家治理上,就是特別強調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證人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監(jiān)督權等政治權利。“文明”則是社會主義的文明,在國家治理中集中體現為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并且要處理好與傳統(tǒng)文化、西方文化以及指導思想的關系。“和諧”則要求在國家治理中處理好發(fā)展與穩(wěn)定、發(fā)展與生態(tài)等各種關系,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善、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其次,就社會層面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對于國家治理起著導航器的作用,即國家治理所要建設的是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自由”意味著在國家治理過程中要以促進人民自由全面的發(fā)展為目標,“其在政治社會意義上是指法律規(guī)定之下的人身行動、個人發(fā)展、利益表達、思想和信仰等方面的自由權利”[4];“平等”意味著在國家治理過程中要消除特權現象,比如公務員制度中的凡進必考制度便是平等之體現。“公正”意味著在國家治理過程中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對于“平等”“公正”的維護更要發(fā)揮“法治”的作用。2014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首次以法治為主題的中央全會,表明我們黨繼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方略以來,將法治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法治”是國家治理的應有之義。
再次,在公民個人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和踐行將引導公民更好地扮演好治理者的角色。在我國以往的政治實踐中,“中國政府在國家治理中以管理型為主,強調自身在經濟完善和公民社會發(fā)展中的主導地位”[5],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公民從“被管理者”向“治理者”方向轉變,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表述,從國家觀、事業(yè)觀、處世觀、人際觀等方面對公民更好地實現這一轉變提出了具體要求。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治理的“黏合劑”
所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治理的“黏合劑”,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竭動力。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有效整合社會意識,形成價值共識,才能凝聚社會發(fā)展的推動力。任何一種缺乏價值共識的國家治理都不會得到社會層面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擁護,無法激起強大的社會力量,也難以真正實現國家治理目標。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一項凝聚價值共識的基礎性工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在我國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就多數中國大陸社會學家的理解,“社會轉型就是指社會從傳統(tǒng)型向現代型的轉變,包括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的轉變、從鄉(xiāng)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變、從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的轉變等等,在中國的場景下還特別指從計劃經濟社會向市場經濟社會的轉變”[6]。伴隨社會轉型,各種價值觀也在不斷地沖擊著人們的頭腦和心靈,出現了價值的多元化現象。各種新思想新觀念不斷涌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迷信主義、非理性主義等等不同程度的存在;原有的主導價值觀念逐漸喪失解釋域,新的價值觀念正在確立中;原有的道德規(guī)范和思想觀念被打破,新的思想觀念尚未形成。正是在此背景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三個倡導”以凝聚社會“正能量”,形成正確價值共識。在國家治理的語境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大有可為。我們講國家治理要求其主體的多元化,但是無論是政府、市場還是公民,歸根到底還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治理主體,其治理活動受其價值觀的影響而進行。反映我國價值追求“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其精練、通俗的語言“黏合”社會價值,為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精神動力。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轉化為具體的制度規(guī)范,在行為治理方面大有可為”[3]。其實這兩點同樣可以用于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因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在更大范圍內發(fā)揮其精神動力、價值導向和衡量尺度的作用。
四、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積極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航器”和“黏合劑”的作用。
第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各級政府日常運轉與管理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和治理體系良性運行的思想支撐,國家治理能力建設要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根到底,就是國家治理主體要以核心價值觀作為國家治理行為的基本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領導干部及每一成員都要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與推動者。首先,各級政府要積極組織并開展豐富多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讓全體公職人員在活動中深入領會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內涵,找到自身崗位與要求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促使其形成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yōu)良品質。其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各項制度建設當中,貫徹到治理活動中去,各級政府所制定的大政方針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相適應。只有充分發(fā)揮“政者”的示范引領作用,多元治理主體才可以盡好各自踐行之責,核心價值觀建設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有機融合才會扎根于實踐的沃土。
第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民心,是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性、長遠性對策。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內化于國民之心、融入整個社會,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認同、自覺意識與民意訴求,廣大人民群眾才會成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有機統(tǒng)一的積極推動者與踐行者,成為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為此,要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各種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和機構要千方百計在全社會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yè)規(guī)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xiāng)規(guī)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1]165“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7]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每個人生活的自覺行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段立國.國家治理現代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聯[J].湖北社會科學,2015,(4).
[3]胡寶榮,李強.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2).
[4]孫向軍.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3,(2).
[5]邵鵬. 國家治理模式演進與國家治理體系構建[J].學習與實踐,2014,(1).
[6]李強.“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叢書”總序[M]//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分層.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1.
[7]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責任編輯:常延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